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庆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1庆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庆阳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庆阳市科技局2005年9月1日2目录一、发展基础和环境………………………………………………………(01)(一)发展基础…………………………………………………………(01)1.科技创先工作扎实推进,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高………………(02)2.科技管理逐步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03)3.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科教兴农成效显著…………………(03)4.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科技合作与交流初见成效……………(04)5.科技宣传培训力度加大,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04)6.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新型科技服务机制逐步形成……(05)(二)制约因素和发展环境………………………………………………(06)1.制约因素……………………………………………………………(06)2.发展环境……………………………………………………………(07)二、“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08)(一)指导思想…………………………………………………………(08)(二)指导原则…………………………………………………………(09)(三)奋斗目标…………………………………………………………(10)31.总体目标…………………………………………………………(10)2.具体目标…………………………………………………………(11)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目标………………………………………(11)②科技研发能力建设目标……………………………………………(11)③科技进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12)④科技投入目标………………………………………………………(12)三、“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12)(一)“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12)1、加强重点领域技术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13)(1)以建立新型工业化科技创新建设体系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13)(2)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突破口,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业结构升级……………………………………………………………………(15)(3)以信息化技术为重点,加速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19)(4)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开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5)加强社会公益性科技开发,以循环经济建设为重点,促进人口、4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2)2、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整体创新能力……………………(23)3、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24)4、增强县域科技能力建设,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25)(二)“十一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的科技项目……………………(27)四、保障措施………………………………………………………………(28)(一)拓宽投入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8)(二)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29)(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科技人力资源投入……………(31)(四)加强科技普及工作………………………………………………(32)(五)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33)附表:庆阳市“十一五”期间重点科技项目一览表5庆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我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具有重大意义。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十五”期间,全市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创新、产业化”的科技工作方针,紧密结合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庆阳市“十五”科教兴市方案》、《庆阳市“十五”期间及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关于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意见》等政策规定,加强科技管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技术创新,培育技术市场,全方位组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市科技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科技长入经济的步伐加快,科技6发展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8%,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覆盖率达到95%,分别比“九五”末提高3.0和5个百分点。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庆城县、合水县、宁县、环县等七县(区)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已初步具备了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支撑的基础和条件。1.科技创先工作扎实推进,技术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在全市组织开展的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争创全市科技工作先进乡镇和企业技术创新示范活动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八县(区)中有七县(区)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区)”称号,82个乡镇获得“全市科技工作先进乡镇”称号,34家企业获得“全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通过创先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至目前,全市有独立的科研单位3家,发展各类推广服务机构146个,专业技术协会816个。全市上下强力推进工业突破战略,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大技术创新改造步伐,共完成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91项,投入技术开发改造资金3.89亿元,使部分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共开发出地市级以上新产品292种,新增产值3.7亿多元,创利税4009.3万元。开发出了G级(HSR)油井水泥、“采宝”系列甘草杏、2BFX-7型机引小麦覆膜穴播机、节能塑料门窗、居立防盗门、7艺术壁毯、生物农药、环保餐具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的名牌产品。2.科技管理逐步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十五”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解决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全市共组织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各类省、市、县(区)科技计划项目460多项(其中省列28项、市列124项),投入科技三项费2480万元。通过市场导向、效益驱动、典型引路、规范管理等有效手段,共取得科技成果83项,新增产值6.8亿元。其中,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的39项,省内先进水平的44项。共荣获的科技进步奖76项(次),其中获省级奖励的7项(次),获地市级奖励的65项(次)。通过培育技术市场、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成果推介活动,使技术合同交易额逐年上升。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加快了科技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3.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科教兴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重点,先后在粮食、油料、林果、烤烟、蔬菜等作物的种植和率领养殖业上,大规模大面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后劲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示范推广农作物、畜禽新品种300多个,引进推广新技术200多项;8特别是以9119-4专用小麦、黑核桃、黑李子、黑提、巴丹杏、彩色辣椒、伊丽莎白甜瓜、美国西芹、中华寿桃、波尔山羊、优质大豆、西门达尔牛、丹麦白兔、三黄肉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品种在我市安家落户;新型环保沼气池、自然能源果蔬保鲜贮存、地膜周年覆盖、果实套袋、网袋包装、胚胎移植、节水灌溉、沼气利用、生物防治等高新技术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推广,这些品种和技术的引进与开发,为高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4.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科技合作与交流初见成效。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撑、科学管理等措施,全市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至目前,全市创建科技示范园区26个,示范面积8万多亩,示范项目达130多项。全市各级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讲求实效”的原则,采用科技顾问型、项目带动型、技术依托型、示范辐射型、智力补充型等不同形式,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甘肃农科院、陇东学院等40多个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名,八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均为本县(区)政府、本部门聘请了科技顾问,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130多项,实施科技合作项目30多项,累计引进资金3亿多元,年新增总产值3.3亿元。95.科技宣传培训力度加大,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我市认真组织开展“科普之春”、“科普之冬”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科技培训班2182期,培训人员200.4万人(次),其中完成骨干培训800期,培训人员8万人(次),普及培训1382期,培训人员102.4万人(次);共印发科技资料67.1万份(册)。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全市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4万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2556人;有11140人获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其中高中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782人,他们已成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同时,在不断完善庆阳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与中国星火计划网、中国农网等10多个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搭建了《庆阳信息港》互联网平台,开办了168农业科技信息热线。6.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新型科技服务机制逐步形成。全市各级把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作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来抓,经过广泛宣传动员、个人报告、单位推荐、组织考察等程序,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布局,全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433名,分布在278个村、33个示范点和30户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122个。试点区域内,实施科技项目120项,推广新技术4810项,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500多元,探索出了建立利益共同体等形式的运行机制和基本经验,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制约因素和发展环境1.制约因素“十五”期间,虽然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地域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市科技发展尚处在要素积累阶段,全社会对科技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科技供给能力不足,科技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机制不活。主要表现在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资金、人才、成果评价转等方面制度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不利于科技资源有效合理配置,科技导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结构性和体制性障碍,技术市场发育不成熟,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产学研相互脱节,结合不够紧密。二是企业技术创新力弱。由于资金、人才和创新环境的制约,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完全的确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充11分,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成果应用转化率低,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专利拥有量偏少,专利应用开发能力较差。三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相对滞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基数较低,投入力量分散;社会科技投融资渠道不畅,融资体制缺乏活力;企业R&D经费占出口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偏低。科技基础设施落后,不能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科技保障条件差。四是科技人才评价与使用机制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人才发展和作用发挥。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和快速、有效引进人才的环境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科技队伍整体知识层面低,高素质、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家匮乏,科技人才流失严重。2.发展
本文标题:庆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