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1章-走进细胞教学设计
第1章走进细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特点1.与义务教育相衔接,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发展性2.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从微观到宏观,高屋建瓴,统领本模块的学习4.注重从不同的视角认识细胞及其他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5.设置开放性问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二、与学生经验的联系1.与学生学习经验的联系:关于细胞的一些基本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材中有所涉及。例如,关于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和艾滋病的有关知识,等等,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2.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非典型性肺炎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经历过的事例;学生对缩手反射有感性认识;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细胞的知识,很容易从来自社会的信息中获取。教材选择这些与学生经验相联系的资料,一方面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另一方面拉近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知识可以造福于社会。三、与其他章的联系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的基础。本章所介绍的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是其他章乃至其他模块要深入学习的内容。本章的章引言列举的植物细胞培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转基因技术、干细胞移植等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在其他章或其他模块中有专门的介绍。四、重难点及处理方法1.本章重点有: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可通过教材资料分析、多媒体的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显微镜进行分组实验实际操作来熟悉、熟练,观察几种细胞来了解细胞的多样性以及在结构上的异同。2.本章难点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联系实际、资料分析来突破理解结构层次,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幻灯片的观察来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五、课时安排本章教学建议用3课时。课时1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能力目标:能准确区分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细胞,对细胞有初步认识,对细胞和生命活动的关系的认识不够系统。学生知道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而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缺乏深入的了解。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四、教学用具和课前准备ppt幻灯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阅读资料并讨论:(实例1: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2: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小结: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1、引入新课2、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感冒等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小结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单细胞生物2.多细胞生物3.病毒: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寄生于细胞)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七、课后反思课时2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显微镜的构造,熟练使用显微镜;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2.能力目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显微镜,由于时间久远,基本已遗忘。同时学生缺乏使用的技能技巧,教学中要加强技能的训练和技巧的指导。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使用显微镜,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2.教学难点:熟练使用显微镜。四、教学用具和课前准备分组进行实验,显微镜的准备,显微镜使用技巧的整理。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思考并回答问题练习使用显微镜练习使用高倍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完成练习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作用。要求学生看书,了解显微镜使用方法,教师进行技巧的指导。要求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和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学会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小结课后练习六、板书设计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结构2.使用:取镜,对光,观察,调节3.使用要求:先低后高,先下后上,高倍只细二、临时装片的制作滴水—取材—压片七、课后反思课时3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2.能力目标:能准确区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和生物类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情感态度方面。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细菌和蓝藻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结构和分类缺乏认识,因此要通过举例、图片等的比较,让学生能准确的区分其结构和类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2.教学难点: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四、教学用具和课前准备学生对细菌和蓝藻的资料收集,教师制作PPT。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学意图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2.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三)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原核细胞的结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3、例如对神创论有力的打击等。设问: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四)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科学前沿课后练习本章小结自我测试六、板书设计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生物类群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科学家2.内容七、课后反思
本文标题:第1章-走进细胞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1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