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08-09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资料
第1页共26页12010-1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一、题型1、辨析题(4x6’=24’)2、简答题(4x6’=24’)3、评述题(2x5’=10’)4、文本阐释题(2x5’=10’)5、课堂反馈题(1x12’=12’)6、材料分析题(2x10’=20’)二、主要复习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狭义与广义的理解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的合理成分与局限性分析3、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2、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哲学派别的评价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实践范畴的理解5、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展的实质8、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哲学范畴“度”、“扬弃”的理解及其意义1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第二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的本质以及认识运动规律问题上的基本观点3、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2页共26页24、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5、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与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人类实践活动的主体选择性(合目的性)与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合规律性)的关系第四、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资本的原始积累及其实质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4、价值规律5、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和后果7、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部分内容为学生自学内容,不纳入考试范围)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的启示2、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形态发展上“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观点3、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与自由个性4、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08-09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一、主要复习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2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是指马克思主义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2)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一方面是指它自身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它的革命性是按照客观规律对旧世界的变革;它的科学性是坚持在对旧第3页共26页3世界改造中要求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这二者在实践中实现了结合和统一。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吗?为什么?3二、马克思主义产生是历史必然性,是时代的产物。(1)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它生产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3)19世纪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它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4)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对吗?为什么?2一、12三、18态度、19指南错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科学的科学体系,不仅具有高度的革命性,而且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伴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各项基本原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仍然是我们时代的指南;其次,它所揭示社会的发展总趋势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理论概括,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恩时代有很大差别,但马恩所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是最科学的概括;第三,它的个别的论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失效,在实践中被新的论断所代替,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科学性的表现,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4、1999年末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结合你的思想认识和学习体会,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的?笔记/课本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遇到的暂时困难等因素,使人们不禁要问:历史的潮流逆转了吗?社会主义过时了吗?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还有价值吗?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无疑是肯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5、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创立时主要的理论来源是什么?其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运用,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这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第4页共26页46、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7、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2(1)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存在着唯物论与辩证法相脱节的缺陷。(2)自然观是唯物的,历史观则是唯心的。在旧哲学中,存在着唯物主义自然观,而在历史观上却都是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仅仅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以及在历史观领域唯心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6-28(1)列宁对物质的定义: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物性是客观实在性。(2)理论意义:1)他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2)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3)它坚持了辨证法的物质观,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人”?32-34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创造人: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4、帕斯卡尔说“人是一只能思想的芦苇”,黑格尔说“人之异于动物的就是思维”;“是思想赋予人类全部的尊严”,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如何理解思想、意识和观念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第5页共26页5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重要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5、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50-52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6、什么是辩证法的核心和本质?辩证法为什么不是变戏法?37二、42三、核心和本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它们的关键。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不是变戏法:唯物辩
本文标题:08-09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5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