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思南县“十一五”规划序言“十一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总体实现温饱生活的关键阶段。《思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是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之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总体规划;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的大环境下编制的规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与时俱进的“十一五”规划,对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是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地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和要求,认真研究“十一五”期间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发展重点,按照县委、政府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通过调查研究和相关重点课题研究,汲取其它研究成果的精华,广泛征求各方面建议和意见,召开各种专题会议,深入分析了“十五”计划实施情况,“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机遇,充分把握县情,以中共思南县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思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和《关于思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的决定》为依据组织编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及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图和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制定发展政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和执行国家政策的重要依据。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第一节“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五”计划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县委、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使全县国民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一、全县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指标完成比预期好。随着“能源电力工业、小城镇建设、畜牧产业化、苦丁茶和中药材生产”五大产业的全面推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1亿元,年均增长9.3%(计划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66亿元,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比“九五”期间增长3倍,年均增长47.5%;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年均增长10.5%(计划9%);地方财政收入8005万元,年均增长11.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之内;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平均在4%以内。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通过实施“畜牧产业化、苦丁茶和中药材生产”等三大工程,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70.5:15.9:13.6调整为55.6:25.7:18.7(“十五”计划为60:20:20)。以“政府推动”、“公司牵动”、“股份联动”、“能人带动”等方式,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69个,扶持养殖户2500余户;2005年畜牧业产值达到5.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3.88亿元的比重达到38.6%;发展苦丁茶1040亩,中药材14800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粮食生产形势较好,粮食产量已达到22.40万吨,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能源工业、建材业、复合肥工业、化工工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商业贸易、餐饮、金融、通讯等为重点的服务业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松凤公路(思南段)59公里已基本完工,思南至石阡65公里三级油路改造工程全面动工,“十五”期间,完成了干线公路提级改造242.76公里,其中:省道2条138.66公里;县道3条104.1公里;通村公路66条446.3公里。全县通村公路通车率从2000年44.6%提高到70%。新建了思南港码头、汽车安全检测站、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之一的思林水电站(装机100万千瓦,总投资78.9亿元人民币),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实现大江截流。进一步加强了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十五”期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430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16万亩;新建及改造蓄水池2110座8.78万立方米,新建提水站8站,架设输电线路6.43公里,安装输水管道62.6公里,解决9.96万人/7.24万头人畜饮水困难及0.26万亩抗旱应急用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平方公里。新建防洪堤1.87公里。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农村用电户电表改造15万户。实施小水电站产权制度改革和电力体制划转,新建一批小水电开发项目。通过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工程、天保林工程,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2.68%;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了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区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比重增加到0.45%,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四、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投资8400万元,改扩建校舍19.18万平方米,新建了70所学校远程教育接收站。“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7%。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新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设施和农村卫生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县“五苗”接种率已达到80%以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21.6‰,甲级卫生室覆盖率达到58.68%。投资8000多万元,修建了移动基站74个,发展了VPMN网,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乡乡通移动电话,全县移动用户已达到3万户,联通用户1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小灵通用户1万户,宽带用户0.12万户。全县交换机总容量达30592门,实现乡乡通程控电话。完成了336个行政村通讯设施建设,建设了农村无线固定电话接入网、车载电话、传输光纤化、数字、数据宽带网、数据自动监测为一体的现代通信网络。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64.5万人左右(计划控制在65万人以内);2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了有线电视转播系统,平均收视28套节目。广播覆盖率已提高到85%,电视覆盖率提高到95%。成功举办了中国·思南土家花灯艺术节和思南中学百年校庆。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再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建成了国家基本站大气地面监测系统、9个乡镇雨量观测点、2个自动气象站,开通了“12121”气象信息自动查询系统。县档案馆达到了贵州省二级标准,68个县直机关单位和27乡镇档案分别达到了等级标准;体育、新闻、档案、统计、农业区划、残疾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依法治县,完成了“四五”普法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绩突出,荣获全省“平安工程创建模范县”称号。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步推进了国有企业、农村税费、政府机构、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7900户,比“九五”期末增长76.14%,从业人员10810人;私营企业98户,比“九五”期末增长30.67%。注册资金已达5661万元。对内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引进资金4亿元,引资项目59个,启动民间投资取得新进展。六、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实施县城防洪堤工程、中山街改造、中和街改造、中和广场、人武部搬迁、青少年活动中心、县医院门诊大楼、传染病业务用房和思中综合大楼、教学楼、科技大楼、思南师范图书馆和大礼堂、县法院审判大楼、县检察院技侦楼、县城金丰市场、民族贸易商场、塘头商业大街和许家坝步行街、许家坝镇政府搬迁、瓮溪镇新街、易地扶贫搬迁(东华、张家寨、邵家桥等)及城区亮化工程等为代表的一批城镇建设项目,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县城所在地为中心,塘头、许家坝、张家寨、东华、瓮溪、大坝场等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200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23.1%,城镇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提高。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生产总值为2651元,比“九五”期末增长52.53%,年均增长8.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00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6元,年均增长5.3%,恩格尔系数为54%;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十五”期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8.34万人减少到5.84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从2000年12.57万人降到8.69万人,全县贫困人口为14.53万人。创建了五所村级扶贫开发学校。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取得积极进展,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施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城镇就业效果较为明显,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第二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总体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二是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工程性缺水形势仍较为严峻;三是“三农”问题仍比较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人口多,部分群众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四是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科技、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人才短缺;五是财源建设步伐不快;六是一些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行政、经济体制还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节基本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地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二是必须从县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办大事;三是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作为驱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观念、体制和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五是必须坚持县委、政府的集体领导,四大班子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全县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用事业凝聚人心,以创新推动发展,靠实干谋求振兴;六是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第四节“十一五”时期发展的有利环境和良好机遇一、有利环境(一)从全国来看,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十多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我县实现“十一五”时期又快又好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从省内来看,中共贵州省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2010年全省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力争2020年总体上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明确,振奋人心。(三)从县内来看,“十五”计划的目标完成,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其次我县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优势;此外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愿望十分强烈,按照县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围绕构建乌江中下游“三个中心”战略目标,努力奋斗和顽强拼搏,为今后五年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二、良好机遇(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机遇。一是给本县发展能源电力工业,带来了机遇;二是
本文标题:思南县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