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清华大学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1
3/7/20141第2章劳动供给(1)1求职的民工中国南京2010年2月2大学生毕业招聘会上的求职者中国烟台2007年2月3劳动供给导论•关于是否工作以及工作多长时间的个体决策•个人工作选择的加总,决定了整个经济体的劳动供给•关于劳动供给的基本事实(美国)–男性:劳动参与率从1900年的80%下降到2000年的75%–女性:劳动参与率从1900年的21%上升到2000年的60%–同一时期,每周工作时长从55小时下降到35小时4劳动供给导论•建立经济学家用来研究劳动供给决策的框架•个人通过消费商品和闲暇来昀大化自己的福利•他/她需要工作以挣得购买商品所需的钱•经济上的权衡取舍:更多的闲暇,更少的消费;或者相反•着重关注“静态的”(某个时点)劳动供给决策5劳动力的测度•当前人口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月度调查–大约有50,000个家庭接受有关他们在当月某一周工作问题的访问–把16岁以上的人分为三个类别1.就业中:有工作可做并且至少获得1小时工资支付的劳动者,或从事非支付性的工作2.失业中:从某一岗位暂时下岗,或是没有工作,但在之前4周里一直积极地寻找工作3.脱离劳动力队伍:剩余群体63/7/20142劳动力的测度–劳动力规模= 就业者人数+ 失业者人数•LF = E + U•劳动力规模不能提供关于工作“强度”的信息:就业者无论工作了多少小时,都会被记入劳动力人口–劳动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在人口中的比重•LFPR = LF/P•P = 16岁以上的成年人口7劳动力的测度–就业率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人口中就业的比重•EPR = E/P–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劳动力参与者中失业者的比重•UR = U/LF–注意:分母不同!8隐性失业者•劳动力的测度基于某种主观性,有可能低估衰退的效果•隐性失业者:那些放弃寻找工作并离开劳动者队伍的人•有分析者提出,就业率是一个比失业率更好(客观)的衡量经济波动的指标•就业率作为衡量经济健康状况的缺陷:不能区分隐性失业者和那些确实没有工作意愿的人(退休人员,需要照顾幼儿的妇女,学生等)9与劳动力参与的相关事实(美国)•为什么是美国?这些事实激发了早期对劳动供给的经济学研究•相对于女性来说,男性较少接受非全日制工作(15% vs. 4%, 2007年)•男性大学毕业生工作的比例高于女性大学毕业生(92% vs. 80%, 2007年)•男性高中辍学者工作的比例高于女性高中辍学者(75% vs. 48%, 2007年)•白人男性劳动参与率和工作时长都高于黑人男性10每周平均工作时长1900‐20073035404550556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2020YearWeekly hours11中国的劳动力统计数据•90年代中期以前:–渐进主义改革政策•强调竞争和管理激励改革•尚未开始私有化或减小国企规模,原则上不允许国企经理解雇工人–不需要对失业率进行精确的测度:失业人数非常少,不成为政策的关注点123/7/20143•90年代中期以后:–国企在财务上难以为继–政府开始私有化国企,并允许其减小雇佣规模或破产–1995‐2002:4500万工人下岗–城市失业首次成为政策关注的焦点13官方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14此定义低估了城镇失业•至少四类人被忽视了1.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2.下岗工人3.那些失去工作但没有在当地政府登记的人4.没有城镇户口的失业者15登记失业率1978 ‐200216劳动-闲暇选择的新古典模型•分离、辨析决定劳动供给的关键因素•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帮助我们理解那些程式化的事实•预测经济条件变化或者政府的政策变化如何影响工作激励17模型设定•效用函数–衡量个人从消费商品(C)和闲暇(L)中获得的满足–U = f(C, L)•f 把消费的商品C和闲暇L转换成指数U•U 水平越高,个体越幸福•假设个人倾向于消费更多的C 或者L:C 和L 都是好东西(goods),而不是坏东西(bads)183/7/20144无差异曲线•产生同一效用水平的不同的C 和L 的组合•这些点(组合)的轨迹就是无差异曲线1.向下倾斜,说明消费商品和闲暇之间的交替关系2.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高的效用水平3.不会相交4.凸向原点,反映一个人愿意在工作和闲暇间分摊他的时间19无差异曲线Consumption($)50045040040,000Utils25,000UtilsHoursofLeisure150125100XYZ20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效用:MUL和MUC (均为+)•当我们沿无差异曲线移动时,比如从点Y 到点X,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可以衡量给定效用水平,这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放弃一定的闲暇,从而换取额外的消费•可以证明斜率等于ΔC/ΔL = ‐MUL/MU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也叫消费的边际替代率(MRS) 21工作者偏好的差异无差异曲线相对陡峭的工作者比无差异曲线相对平坦的工作者更看重闲暇但经济学模型通常会掩盖偏好的差异,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可以被观察和测度的变量;这样,理论模型的预测才是可检验,可驳斥的U0U0U1U1Consumption($)Consumption($)HoursofLeisureHoursofLeisure22预算约束•预算约束定义了劳动者的机会集,包含了劳动者能够支付的起的所有消费‐闲暇组合。•C= wh+ V–消费等于劳动收入(wh: 工资×工作时间)加非劳动收入(V)–假定没有存款或借贷–假定工资水平对一个特定的劳动者是固定的–T= h+ L: 总时间; 两个用途–由于h= T–L, 可以写成C= w(T–L) + V.23预算约束•C= (wT+ V) ‐wLwT+VVEHoursofLeisureTBudgetLine0Endowmentpoint24Consumption($)3/7/20145预算约束•点E是禀赋点,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工作,可以消费多少商品(价值为V美元的消费品)•她可以沿预算线向上移动,放弃1小时闲暇,购买额外w美元价值的商品•如果她放弃了所有的闲暇,就能够购买(wT+ V)美元价值的商品(纵轴截距)•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工资水平•预算线划定了劳动者机会集合的边界25昀优的闲暇和消费组合$1100$1200AY$500PU1$100U0U*E110110407000HoursofWorkHoursofLeisurew=$1026解读相切条件•内点解:昀优的组合是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两斜率相等意味着MUL/MUC= w•MUL/w = MUC•花费在消费品上的昀后1美元得到的效用等于花费在闲暇上的昀后1美元得到的效用27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工作时间的影响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带来预算线的向上平移,把劳动者从P0点移动到P1点。如果闲暇是正常商品(有证据支持),工作时间会减少。F1P1$200U1U0E1E0P07080110F0$100Consumption($)HoursofLeisure28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工作时间的影响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带来预算线的向上平移,把工作者从P0点移动到P1点。如果闲暇是低档商品,工作时间会增加。F1P1$200U1U0E1E0P07060110F0$100Consumption($)HoursofLeisure29工资越高,越多地享用闲暇当收入效应(相对于替代效应)占优势时,作为对工资上涨做出的反应,劳动者会增加闲暇的消费GU1QDDRPU0VFE8575110070HoursofLeisureConsumption($)303/7/20146工资越高,越多地工作当替代效应(相对于收入效应)占优势时,作为对工资上涨做出的反应,劳动者会增加工作的时间GDDFEU1QRPU0V8070110065Consumption($)HoursofLeisure31工作还是不工作?•是什么因素驱动一个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贸易条件”是否足够有吸引力,能够“贿赂”她进入劳动力市场?•保留工资:使这个人认为工作和不工作都一样的昀低的工资水平–规律一:当市场工资低于保留工资时,这个人不会工作–规律二:当非劳动收入增加时,保留工资上升(假定闲暇为正常商品)32保留工资HYGXUHEU0HoursofLeisureT0HasSlope-whighHasSlope-wConsumption($)HasSlope-wlowUG33劳动供给曲线•工作时间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在稍高于保留工资的工资水平,劳动供给曲线斜率为正(替代效应(相对于收入效应)占优势)–当收入效应相对于替代效应占优势时,工资进一步上升会导致工作时间减少(斜率为负的劳动供给曲线)34推导出一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w=$13E9080110070Consumption($)w=$20w=$25Hoursofleisurew~=$10•昀优消费组合35推导出一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HoursofWork0WageRate($)402030102025昀优工作时间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13363/7/20147从许多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推导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000w~Bw~Aw~Bw~AhAhA+hB(a)Alice(b)Brenda(c)MarketWageRate($)WageRate($)WageRate($)HoursofWorkhAhB37劳动供给弹性•劳动供给弹性(σ) 衡量了工作时间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σ= 工作时间变化的百分比除以工资水平变化的百分比–σ= (Δh/h)/(Δw/w)–劳动供给弹性小于1时,劳动供给缺乏弹性,工作时间变化比例小于工资水平的变化比例–劳动供给弹性大于1时,劳动供给富有弹性,工作时间变化比例大于工资水平的变化比例38北京“打车难”问题39基本事实•保有量:6.6万辆(1994‐)–1996年,北京市对出租车实行总量控制,并使车辆产权从司机转移到公司手中,这种承包经营模式延续至今•劳动密集型–公司车辆,通常2司机,每人15天/月,每天15小时•的哥来源–平谷、顺义、房山、延庆、昌平•价格4041收费项目收费标准3公里以内收费13元基本单价2.3元低速行驶费和等候费根据乘客要求停车等候或由于道路条件限制,时速低于12公里时,每5分钟早晚高峰期间加收2公里租价(不含空驶费),其他时段加收1公里租价(不含空驶费)。预约叫车服务费提前4小时以上预约每次6元,4小时以内预约每次5元。空驶费单程载客行驶超过15公里部分,基本单价加收50%的费用;往返载客(即起点和终点在2公里(含)范围以内)不加收空驶费。夜间收费23:00(含)至次日5:00(不含)运营时,基本单价加收20%的费用。合乘收费合乘里程部分,按非合乘情况下应付金额的60%付费。燃油附加费1元/运次什么时候打车昀难?•节日(需求冲击)–空车少•雨雪天(需求冲击)–空车少•早晚高峰(需求冲击+供给不足)–空车少+拒载423/7/20148早晚高峰:供给不足432011年11月5日,早上6点至9点,北皋、马甸、德胜门桥下出租车交接班处停放着大量出租车。(来源:《新京报》)442011年11月5日早高峰,马甸出租车交接班处,司机正在睡觉。(来源:《新京报》)为什么选择在高峰期交接班或者休息?•“10分钟能到的地方需半小时,半小时能到的可能需要一个半小时,在路上光练起步停车,贼费油,还不赚钱。”•高峰期的拥堵导致实际每小时工资水平下降–低于保留工资,暂时不工作–替代效应占优势,劳动供给下降–总劳动供给未必下降45
本文标题:清华大学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6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