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骑桶者(奥地利)卡夫卡他是一个没有归所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边缘人”。他是欧洲文坛上的“怪才”,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他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而生活上最无成就者.他以痛苦走进世界,以绝望拥抱爱人,以惊恐触摸真实,以毁灭为自己加冕,他是现代世界里唯一的“精神裸体者”,他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的创作,他的创作完成了他自己。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小说的鼻祖,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卡夫卡小说的特点:寓言体想象奇诡代表作:长篇《城堡》《审判》《美国》短篇《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小说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概括小说的内容一个穷得连煤都买不起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桶去,而是骑着桶飞着去的。结果,非但没借到煤,反而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不复再见。分析人物形象•小说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性格特征:畏缩、自卑、惶恐。他选择飞翔的方式是因为他害怕失败,并且随时准备飞走。他战战兢兢,自怨自艾,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煤店老板夫妇在小说中有何作用?是不是作者批判的对象?•表现客观的真实。•是。•揭示贫困者的窘状和有产者的自私无情;•表现人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冷酷。主题分析(一)•小说行将结束时,老板娘说:“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老板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①“我”是骑着木桶去的,人在空中;•②“我”没有与老板娘正面交流过;•③“我”的畏惧心理使“我”的话与教堂尖塔上的晚钟声响混合在一起,让人产生了错觉。主题分析(二)•效果:把借煤这个现实的问题虚化了,让人置身于似真似幻的氛围中,增强了小说的虚幻色彩,暗示出借煤的失败其实是一次人与人交流的失败,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主题分析(三)•小说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其内在的含义是什么?•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灭,对现实世界的畏惧和彻底弃绝,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冷峻的幽默色彩,耐人寻味。•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总结主题的多义性;虚构与真实。讨论如果他是拎着桶“走”去的而不是骑着桶“飞”去的,效果会怎样?飞翔本是一件浪漫美好的事情,但在小说里,却让人心酸,因为它的目的是去“借煤”,这是典型的卡尔维诺所说的“用轻逸消解沉重”。寒冷、缺煤、乞求,这都是沉重的话题;飞翔则是很轻灵的举动,用“轻”中和了“重”,让作品的层次丰富起来,让读者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引人深思,从而更加深刻强烈地感受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本文标题:《骑桶者》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7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