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八章成年初期的心理发展2本章重点:青年期的一般特征青年期的认知发展青年期的社会性发展青年期的心理卫生3成年初期也叫青年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7、18~35岁人生的黄金时代由青年走向成人的时期4主要的发展任务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避免心理不适应及其他精神障碍5第一节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一、一般特征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2、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3、生活空间扩大4、开始恋爱、结婚6二、青年期的发展课题人在一生发展的进程中,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课题,即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或训练。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发展课题。学者指出,人生的发展课题是“个体所必须学习的各种各样的课题”。7张日升(1993)提出: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时期产生,如果此一课题能得以圆满实现的话,不仅给个人带来幸福,也为下一课题的成功奠定基础,倘若失败,不仅造成个人不幸,社会也不认可,更为以后的课题实现带来困难。8张日升(1993)提出十项青年发展课题:1、对身体的发育及其变化予以理解和适应。2、从精神上脱离家庭或成人而自立。3、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4、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对异性关系的适应。5、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6、学习如何认识社会和对待社会。7、学习并确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8、学习并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9、做选择职业和工作的准备。10、做结婚和过家庭生活的准备。9第二节青年期认知发展一、智力的发展卡特尔的智力构成流体智力: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词汇、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晶体智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经验和知识积累而呈上升的趋势。(识记)10二、思维的发展青年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应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主要的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帕瑞(W.Perry)认为,进入青年期后,个体思维中逻辑的绝对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增多,其原因之一是由于个体逐渐意识到,对同一个问题存在观点和多种解决方法。11帕瑞把思维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对问题的看法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错,没有“灰色区”,易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通过比较不同的理论、方法,进而找到有效的理论和方法。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分析问题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能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每个观点的出发点不同。12在成年初期的后阶段,创造性思维获得重要发展研究表明,科学家、发明家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为25~45岁,最佳创造年龄具有领域特殊性。13化学家26~36岁数学家30~34岁物理学家30~34岁哲学家35~39岁发明家25~29岁医学家30~39岁植物学家30~34岁心理学家30~39岁14第三节成年初期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青年期以后,青年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这是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青年期自我意识不稳定,对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随着人生经验的积累,个体需要不断对进行修正,自我意识的修正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二是来自他人的评价。15一、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修正自我意识,即对“我”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中,个体表现为:1、自我接纳——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常心面对自我的现实。(识记)2、自我否定——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忽视自己的优点。(识记)16(一)成熟的自我意识的特征◆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内在心理活动;◆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17(二)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注意力由倾向于外部世界向倾向于内部世界转换;◆追求“本来的”、“本质的”自我,注意力集中于发现自我;◆注意指向内在自我的原因:1)生理急剧成熟2)社会人际扩大3)认知能力的发展18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是所持的内部尺度。斯普兰格曾把人分为6种类型,即理论的、经济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因而价值观也可以分为六类。19(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特点初中学生大约40%开始考虑人生社会问题,思考如“什么东西对我最有价值?”、“什么事情是我最应该做的?”“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等,进入高中面临职业选择和专业选择,更多高中生开始思考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问题,但不稳定。到了大学,由于没有高考压力,有更多时间来阅读有关人生问题的理论书籍,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问题。人生观的发展是青春期萌芽,高中阶段迅速发展,大学阶段达到高峰,并逐渐成熟。20(二)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其一,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辩证逻辑思维、自我意识等)其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在青年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发展和形成的;其三,属于个人的因素,如与个人命运相关的突发事件等21三、亲密感的建立(恋爱和婚姻)艾里克森的理论:青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感,亲密感的范围很大,包括朋友关系的友谊,但最核心的关系还是指恋爱的婚姻。22(一)恋爱成年初期,异性之间开始产生真正的爱情,进入恋爱状态。进入青年期,完成了从亲子依恋到成人依恋的转变。231.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强调事业的重要性和爱情的合理性强调恋爱双方感情的融洽性和志趣的相似性,我国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更为注重对方的品德、人格。242、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恋爱动机问题择偶标准问题恋爱中的性关系问题家庭对恋爱的干预和影响25(二)婚姻成年初期,个体开始结婚,组建家庭,过法定的婚姻生活。一般情况下,婚姻是个人幸福的重要源泉。婚姻满意度的变化模式:在孩子出生前最高,然后逐步下降,当孩子开始上学时逐渐上升,到孩子长大成人,离家开始独立生活,自己也退休后,婚姻满意度恢复到与原先的最高水平,甚至超过刚结婚的时候。26四、社会关系的变化(一)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父母依然在人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些人生重要的问题都要和父母商量。(二)朋友关系朋友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朋友数量对于男性,女性朋友之间更多谈的是心里话,有更多的情感支持。女性朋友之间相互聊天,而男性朋友之间是一起做事。女性比男性对情感关系更有责任心,包括对爱人、朋友、家庭和孩子。27五、职业的适应影响青年人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四个方面:1、家庭因素;2、教育和智力水平;3、性别;4、人格霍兰德把人格类型分为:现实的、研究的、艺术的、社会的、企业的和常规的六种类型,后来有人根据这一划分编制了职业兴趣测验。28六、人格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青年人的人格表现的越来越成熟。如“神经质”和“外倾性”的得分有下降的趋势。而“宜人性”和“责任心”得分有升高的趋势。有研究显示,在20~40岁之间,一个人的自信、自尊、独立性和成就定向都有上升的趋势。29第四节青年期的心理卫生一、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择偶标准有很多,外在标准有:身材、外貌、收入、家庭经济条件等;内在标准有:学识、能力、性格、修养、为人等。爱情和婚姻成功的关键是:恋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体谅和宽容。30二、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现在职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兴趣和性格特点,不要单纯地考虑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职业,就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增强工作满意度,对人一生发展极其重要。31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重视良好第一印象的建立主动热情学会赞美别人积极的自我暗示善于找自己于别人的共同点正确对待批评32斯普兰格: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是为了生存而诞生,而第二次是为了生活而诞生。(识记)有的学者:认为青年期属于“边缘人”,特别是大学生,虽然已经脱离了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常被排斥在成人行列之外。33生理机能达到最佳状态,疾病发生率最低,进入身体健康的顶峰时期。心理上,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日趋完善,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标题: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