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1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目录一、序言..................................................................................................................3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基本原则....................................................5(三)发展目标....................................................6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7(一)电子信息....................................................7(二)生物与医药..................................................9(三)制造业.....................................................11(四)新材料.....................................................12(五)农业.......................................................13(六)能源与资源.................................................15(七)环境.......................................................16(八)人口与健康.................................................18(九)城市管理...................................................19四、重大专项.....................................................................................................21(一)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及产业化应用.........................21(二)光电设备与数字显示核心技术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配套.............22(三)新一代宽带网络通信关键技术及产品...........................23(四)中药现代化及重大新药创制...................................24(五)机械成套装备及汽车(含配套)...............................25(六)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食品、鞋业、家具等传统产业.................262(七)光电子材料及器件...........................................27(八)建筑节能...................................................28(九)特色动植物新品种引选育及配套技术...........................28(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29(十一)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30(十二)城乡社区常见多发慢性病防治...............................31五、保障措施.....................................................................................................32(一)建立健全促进自主创新的运行机制.............................32(二)落实并制定激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35(三)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37(四)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38(五)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393一、序言“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十一五”,我市将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产业发展水平与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因素依然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大;“三农”问题仍是难点。与此同时,还面临国内发达城市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巨大压力。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通过实施“成都·高科技行动计划纲要”,我市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在集成电路设计、磁悬浮列车、红外线毫米波、肿瘤生物治疗、新型航空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技竞争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发明专利数量偏少,研究开发水平有待提高;科技资源整合利用欠佳,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科技投入总量不足,财政引导作用有待4加强。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同时也具备良好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既对科技发展产生巨大需求,也为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我市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一些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经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具备科技大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三是开创对内对外开放新局面,使我们能够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分享世界科技进步成果,加速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步伐;四是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五是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和谐包容、务实创新、智慧诚信”的城市精神,为科技进步与创新聚集浓厚的文化氛围。“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加强自主创新,深入推进高科技成都建设,为构建和谐成都、实现“新三最”目标努力奋斗。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以高科技成都建设为主线,加强自主5创新,以重大专项为抓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高科技竞争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科技强市。(二)基本原则1.衔接国家战略,突出成都发展需求我市科技发展要服从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对接国家和省确定的战略重点及重大专项,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布局中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同时,突出我市经济社会对科技进步的迫切需求,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重点突破;凝炼出促进产业发展的科技重大专项和优先主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注重科技创新,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从我市市情出发,注重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提供有利于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充分发挥效能的制度安排,克服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中央与地方、市内与市外、军工与民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以及创新要素的有效结合。3.注重面上引导,突出重点跨越在科技工作的安排上,注重前瞻性,体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抓住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环节,开展攻关,力求突破,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跨越,提高科技6进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院(校)地合作、军民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拥有全国一流的研发水平、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初步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基地,科技竞争力领先中西部地区,进入全国前列。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全市专利年申请量突破12000件,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经过5年努力,我市科学技术的若干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网络通信等行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以及行业竞争力进入全国领先水平。二是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能力和中药现代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三是在精密机械、成套装备制造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设计制造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四是石化、建材、冶金等基础原材料、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稀土与磁性材料等特色材料研究开发技术进入全国先进水平。五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以提高,先进适用的农业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得以应用,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六是核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和节能技术取得7突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初步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七是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八是地方性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疗技术取得突破。九是有关城市管理的先进适用和智能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等公共安全能力以及城市道路管理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点领域是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有一定技术基础、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确立优先主题的原则:一是有利于突破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掌握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解决重大公益问题,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一)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聚集了大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IT企业和高水平研发机构,但是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高端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产品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水平与新产品研究开发能力跟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提高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化应用水8平迫在眉睫。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思路:(1)突破自主发展信息产业和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提高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大型应用软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应用水平。(2)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提高设计制造水平,培育新技术和新业务,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3)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开发支持和带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关键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优先主题:1.面向应用的软件开发重点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安全中间件技术;以数字家电、网络通信、航天及航空电子、汽车电子为重点应用领域的嵌入式软件;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家庭娱乐终端游戏等具有市场潜力的数字娱乐软件。2.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研究开发专用、通
本文标题: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