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我国信用担保公司发展趋势与利率风险
1我国信用担保公司发展趋势与利率风险信用担保是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集合体,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以“信用”为中心的中介活动。由于担保机构是为社会(公司、个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承担信用风险的准金融性商业机构,因而担保机构的信用增级、信用担保和担保倍数放大功能决定了他的高风险特征。信用担保业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其风险除来源于担保本身的功能特点外,还与担保对象和外部条件密切相关。在我国现阶段,国家关于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社会信用制度,担保机构运作模式、经营经验还有待探索,特别是担保专业人才的极度缺乏,导致我国担保业面临十分严峻的风险形势,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我国担保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信用担保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政府干预风险、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在我国现阶段,利率风险属于政策性风险。目前,国内担保业抑或监管部门对担保公司的利率风险关注不够。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利率风险应引起担保行业的高度重视,从而及早研究对策,采取措施,予以防范。本文拟从我国担保业务运行的实际,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利率对担保公司的影响,为担保公司防范利率风险提供借鉴。2一、我国担保业发展的现状1、我国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为信用担保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存与发展基础。从世界各国信用担保机构产生的根源上探悉,信用担保机构都是为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而融资难问题设立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资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就业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2003年2月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3年我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个体工商户279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提供的出口额占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如获取信息的渠道问题、技术问题、人才问题、资金问题和生产经营要素资源问题。资金问题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极为突出问题,“融资难”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以帮助中小企业增强融资能力,成为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8月颁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3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了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财政部也颁布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现已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的大部分是政府出资并以所在地的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同时,政府也注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建设。2003年1月生效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指出信用担保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其在缓解就业压力和拉动民间投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担保行业法律保护力度,为我国的信用担保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我国担保业发展的现状(1)调查表明,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从1999年国务院下发文件开始由无到有,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2年财政部会同经贸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国的多数担保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表明,到2002年底,全国有502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155.3亿元,担保总额达到393亿元。其中政府出资组建的181家,政府参与出资的200家,民间出资的126家。总体实现收入7.2亿元,其中保费收入3.3亿元,投资收入2.7亿元,其他收入1.2亿元。据最新统计,2003年底,全国有955家担保机构。从机构扩展情况看,机构数量增加较快,户均资本金规模不大。全国各地从省级到地县都设立了担保机构,而且地县级机构相对集中。但户均资本金仅3000万左右,资本金规模小,补充渠道不畅,补充不足问题突出。从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上看,公司法人为主,非政府出资呈上升4趋势。被调查的507家中有337家是企业法人,占了三分之二强。很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愿改造为担保公司,由事业法人转为企业法人。从业务主体上看,以银行贷款担保为主业,服务中小企业为主体。被调查担保机构80%以上的资金用在贷款担保上,20%左右的资金用在证券、债券投资上。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看,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少,风险防范的制度和技术跟不上,代偿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挑战。3、我国担保业发展的趋势我国《担保法》中专门规定了担保是企业获得贷款的重要前提,由于企业互保使许多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连带债务。因此,专业的担保公司开始成为企业寻求担保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无论是商业信用还是银行信用,在我国都是稀缺资源,专业的担保公司能够从事涵盖有关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业务,行业准入限制也较少,其发展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其他投资者的关注。所以担保业本身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仅2002年12月到2003年1月,全国就新增担保公司将近30家,注册资本达到40多亿元人民币。除了现有的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为主要业务的信贷担保公司外,各种各样的担保公司相继出现,如汽车租赁担保、融资租赁担保、信用卡担保、工程履约担保等。总体分析,未来担保公司的业务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担保业务操作的商业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二是一般5会选择所熟悉的产业和领域开展担保业务;三是向信用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来分散风险;四是需要通过相关投资和增殖服务业务所得来建立担保业务的补偿机制。二、利率对信用担保公司的影响及风险分析1、利率的概念、作用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方式利率是经济中最受关注的一个经济变量,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利率水平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有社会平均利润率、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借贷资金的风险大小、借贷期限、预期价格变动、银行费用、国家经济政策、历史因素和世界利率水平等。利率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影响社会投资的多少,利率高则投资减少,利率低则投资增加;二是影响社会资金的共给量;三是政府调节经济的工具。因而,利率不仅影响着储蓄或投资等个人决策,而且还影响着工商企业和家庭的经济决策。所以,利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一支“看不见的手”,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经济环境中,它的作用越大。2、利率对担保公司的影响及风险分析信用担保公司是准金融性企业,是提供信用中介服务的企业,通过为被担保者出借自己的信用获得报酬而生存。信用担保公司又是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媒介。信用担保公司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保驾护航,为银行的贷款风险承担责任,为企业的经营风险买单。由于担保公司业务运作过程始终与利率相关,因而利率对其经营管理存在一6定影响,并使其面临一定的风险。(1)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影响信用担保公司的资本金规模和资本金的补充能力。按照利率理论,当利率水平趋低时,储蓄增加速度会减缓或增加额减少甚至下降,而投资会增加,储蓄转化为投资。资金的本性是逐利,当储蓄收益水平低于资金拥有者的逐利目标时,资金拥有者会积极主动的去追逐收益水平高的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达度还不够,银行存款近年来步入低利率时代,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可供选择的金融投资产品又极其缺乏,因而,投资者在关注着每一个投资机会。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由政府倡导组建,政府独资或参资,但由于地方政府的财力所限,政府组建的大多数信用担保机构资本规模偏小,且缺乏相应的补充渠道和手段。我国非公经济发展对信用担保机构在其融资上的渴求又刺激了一大批社会投资者。近年来,我国产生了一大批由民间投资组建的商业性信用担保公司,其资本规模随着业务的增加而不断扩大。我国现有担保机构中,资本规模处在前列的,基本上都是民间投资组建的。商业性担保公司还在迅速发展。从宏观上看,我国信用担保机构总量在继续增加,资本规模在不断扩大。风险点:投资的过度集中,特别是市场准入管治失效导致无序扩张时,将使信用担保公司的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从而引发系统性的经营风险。一是我国还没有出台《信用担保公司管理办法》,对担保公司的7市场准入、退出及其规范运作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所以,信用担保机构有无序发展的现象,进而导致无序经营,引发担保行业性经营风险,迫使政府行政干预整顿担保机构,形成机构去留风险。二是资本金增值保值风险。由于信用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都是不能满足银行要求银行不愿放贷的企业,加上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担保公司在选择被保企业时难度很大,出于风险的考虑,大多数担保公司在业务发展中都很慎重。这样,资本金的保值增值成为问题,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担保公司。三是当利率水平走高时,担保公司的投资者会减少,扩充资本规模的难度将会加大,资本金的补充能力受到限制,担保公司面临生存风险。四是在利率市场化水平下,利率波动的频率增加,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更大,对社会投资的调节加剧,担保公司筹资融资的难度更大。(2)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影响担保公司的费率水平。按照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收费标准一般控制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以内。。。。。。”据对全国担保公司收费标准调查,担保公司的费率一般在1%--3%之间,全国平均在2.5%左右。由于担保费率水平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直接挂钩,费率对利率有很强的敏感度,费率随着贷款利率的变动而变动。但这是在目前我国特定的时期,为支持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政府部门未考虑担保公司经营成本而制定的标准。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后,这个规定将8面临重新选择。按照国际惯例,担保公司费率水平的确定,主要考虑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市场承受能力、同行业的利润水平、项目操作的繁减程度、时间长短以及保证责任金额的大小、市场平均违约率等因素。但融资类担保业务,利率对其仍然有一定的影响。(3)利率政策和利率水平影响担保公司担保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还款能力。信用担保公司面临许多风险,最根本的影响其生存的风险,就是担保公司为被担保企业担保额的代偿能力和代偿率控制能力。代偿问题除担保公司自身的操控技术和能力外,利率对被担保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对非外贸企业而言,本币利率水平(主要指贷款利率水平)对其盈利水平和还款能力影响很大。无庸讳言,在银行信贷上,我国中小企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银行信贷条件要求高,贷款利率浮动(向上)幅度大,加上其他中介机构的收费,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利率上升超过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临界点,必然导致企业经营的梗阻,进而制约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还款能力。当其经营出现亏损无力还贷时,就迫使担保公司代偿。当贷款利率提高时,消费会更多地转化为储蓄,社会投资减少,资本市场受其影响将趋向走低,银行资金相对充足,而社会资金趋紧,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此时,企业的借款成本上升,财务负担加重,利润减少,还款能力减弱。就目前而言,我国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特别9是由担保公司担保的借款企业,一般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40%,年利率达到6%左右,合同鉴证、财产抵押登记等中介机构收费一般在借款额的1—2%左右,加上担保公司的平均收费2.5%和其他支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达到或超过10%。如果贷款利率再上浮,使企业的融资成本超过其承受能力,极大地削弱企业的还款能力,那担保公司代偿的几率就加大了。当利率降低时,消费增加,储蓄减少,社会投资增加,资金供给大于资金需求。此时,企业的借款成本下降,财务负担减轻,利润增加(指其他因素正常),还款能力增强。但担保公司的保费收入下降,投资收益减少。在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出现担保公司的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应该说,目前国家对担保公司的政策蕴涵着担保公司制度性的亏损:调查显示,全国80%以上的担保机构经营
本文标题:我国信用担保公司发展趋势与利率风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7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