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信息组织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信息组织概述一、信息组织基本理论(一)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的含义:狭义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2、信息资源的种类:载体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3、文献信息资源:指记录有只是信息的一切载体。4、网络信息资源:指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Internet及其他网络获取的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二)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包括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的一种序化或整序。即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流转,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1、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符号学、编码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科学分类和目录学等。2、信息组织的内容狭义的信息组织内容包括信息标引、信息描述和信息排序3、信息组织的功能1)描述、揭示、报道信息特征的整序功能2)再现、重组信息单元联系的增值优化功能3)规范、控制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功能4)方便、有效提供用户利用目标功能(三)信息标引信息标引是依据一定的标引工具和规则,在对信息资源内容属性或其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信息资源属性的检索标识过程。信息标引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一是主题分析,即在了解和确定文献内容特征及某些外部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主题概念;二是转换标识,即用专门的检索语言(标引语言)中的标识表达主题概念,构成检索标识。信息标引检索语言包括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检索标识包括分类标识和主题标识。2、信息标引类型1)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分类标引:依据特定的分类法和分类规则,按信息资源内容的学科属性赋予分类检索标识,揭示和组织信息资源的方法。文献分类标引:依据本单位所采用的分类法和分类规则,按文献的学科内容属性及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揭示和组织文献的方法。文献分类标引的工作内容包括:编制文献分类表、进行分类标引、建立分类检索体系和检索工具。主题标引:指对信息进行主题分析,依据特定的主题法和主题标引规则,直接用主题语言表达分析出的主题,赋予信息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主题标引工作内容包括:编制主题词表、进行主题标引、通过参照系统等方法揭示词间关系、建立主题检索体系和检索工具。2)手工标引、自动标引和机助标引(四)信息资源描述信息资源描述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全面描述并给予记录的过程。(五)信息排序信息排序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和信息资源的排序(组织)。1、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的排序是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把所有信息资源描述款目(记录)组织成一个有序的系统。它包括文献目录中款目的组织方法和数据库中信息资源记录的组织方法。2、信息资源的排序二、信息组织的必要性1)各类信息资源数量大、来源广、种类多,信息资源数量剧增2)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发展信息产业、开发信息资源3)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基础,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信息组织的目的。三、信息组织的研究内容四、信息组织的类型和方法1、信息组织的类型1)按信息组织对象,可分为文献实体组织与信息内容组织2)按信息组织层次,可分为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与语用信息组织2、常用信息组织的方法1)分类组织法2)主题组织法3)描述组织法4)集成组织法五、信息组织的手段1)人工组织2)自动组织第二节信息组织的发展一、我国信息组织发展史(一)我国古代信息组织的发展1、七分法的创立和演变七分法:我国最早出现的图书分类体系,始创于汉代《七略》,后现于南朝的《七志》、梁朝的《七录》《七略》:我国第一部官府藏书分类目录《七志》:是假藏书目录《七录》:梁朝阮孝绪参考《七略》、《七志》等编成的全国性综合目录2、四分法的形成和发展四分法:又称四部法,是我国古代使用最久、影响最大、占主导地位的分类法《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体系又称四库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部。3、十二分法——南宋郑樵《通志、艺文志》4、主题法和索引法初露端倪主题法:类书是我国主题法的滥觞。如《永乐大典》索引法:在古代字书、韵书、类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曾被称为“通检”、“备检”、“串珠”等。如刘劭编纂的《皇览》5、目录学的发展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唐魏徵《隋书、经籍志》宋郑樵《通志、校雠略》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于敏中《天禄琳琅书目》章学诚的《校雠通义》(二)我国近代信息组织的发展1、分类标引的发展1910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首次介绍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DC或DDC)1917年沈祖荣、胡庆生编制的我国近代第一部以标记符号代表类目的图书分类法《仿杜威书目十类法》1922年杜定友《世界图书分类法》1928年王云五《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1929年刘国钧《中国图书分类法》2、分类标引的特点1)在编制原则上,提出了以学科分类为准,或以学科为经、书籍为纬的观点2)在分类体系上,冲破了四分法的框架3)在编制技术上,使分类法脱离了书目的形式4)在编制目标上,力求解决中外图书、古今图书的统一分类问题5)在编制力量上,几乎都是靠一两个人完成,缺乏统一的原则和标准,缺乏理论研究。3、主题标引的发展4、文献编目的发展(三)、我国现代信息组织的发展《人大法》《科图法》和《中图法》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2、主题法的发展1979-1980年出版发行的《汉语主题词表》标志着我国知识组织工具跨入叙词表时代。3、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发展1994年《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出版,这种双向对照索引式的一体化检索语言为研究一体化检索语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4、自动标引技术的探索和应用5、文献编目的发展1)文献编目刘国钧《中文图书编目条例草案》1979年《中文图书统一著录条例》1983年后颁布实施的《文献著录总则》等7中著录标准1996年出版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2005年出第二版1985年出版《西文文献著录条例》2、规范控制1990年北京图书馆编制出版《规范数据款目著录规则(草案)》和《中国机读规范格式(试用本)著录条例》二、国外信息组织发展史(一)古代国外的信息组织古希腊学者卡里马科斯在公元前2世纪为亚历山大图书馆编制的分类目录“目录学之父”德籍瑞士学者格斯纳《世界书目》,西方第一部检索系统较为完备、著录详尽的综合性大型书目(二)近、现代国外的信息组织1、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发展科特《展开式分类法》、奥特勒和拉丰丹《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发》(LCC)、布拉斯的《书目分类法》(BCI)1933年阮冈纳赞《冒号分类法》(CC)国外主题语言发展历程:标题语言-单元词语言-叙词语言-一体化语言其发展历程是从先组式语言向后组式语言发展,由低级向高级、由单功能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2、文献编目的发展三、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1、信息组织环境的变化1)社会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信息组织的技术环境有了很大变化3)用户发生了很大变化4)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5)信息组织成果的共享和国际化2、信息组织方法的集成化1)分类主题一体化2)兼容词表3)规范语言与自然语言混合系统3、信息组织技术的智能化4、信息内容揭示的知识化5、信息组织系统的兼容化与标准化6、信息组织工具的易用化7、信息组织理论的多元化第二章信息组织分类法第一节文献分类发概述一、分类的涵义类: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分类:是指依据事物的属性火特征进行区分和类聚,并将区分结果按照一定的次序予以组织的活动二、文献分类的作用1)进行文献组织2)文献检索3)分类统计4)兼容工具三、文献分类法的含义1)文献分类法是用来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标引的规范化工具,又称文献分类表2)电子分类法是指使用软件程序描述分类法的类目和类目体系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分类法。四、文献分类法的类型1、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特点:1)分类结构显示直观,易于把握,便于使用2)类目体系展开比较系统,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对类目等级进行适当调整3)标记简明,适于分类排架,也可用于组织分类检索工具不足:1)揭示专门主题能力差,往往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不能充分揭示信息资源中大量存在的细小专深主题。2)先组式标记不能很好地实现多元检索3)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己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发展保持同步4)大型列举式分类表,一般篇幅较大,类表结构相对稳定,不利于随时修改2、分面组配式分类法根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的原理,讲概括文献、信息、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按一定的规则,通过各个分面类目之间的组合来表达主题文献的一种分类法特点:将事物分面,分面又称组面,简称面,所谓面就是按某种分类标准(分类特征)产生出来的一组面类目。3、列举—组配式分类法该分类法当以《国际十进分类法》和俄国的《图书馆书目分类法》为代表第二节国内外主要分类法简介一、《杜威十进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DC\DDC)是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文献分类法1、DDC的体系结构2、DDC的分类标记3、DDC的特点1)类目体系完整,覆盖全部知识、文献;类目详尽,等级分明,便于理解使用2)首次采用小数标记制3)首创以简明号码标记类目的方法,便于图书排架、目录组织和检索4)首次使用了复分和仿分的方法5)首创了图书分类法的类目相关索引6)成立了常设管理机构,,不断修订更新,保持分类法的长久生命力二、《国际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简称UDC,1905年由比利时的奥特勒和拉封丹在《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当时成为《世界图书总目手册》。该分类法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半面分类法。UDC的类目体系UDC的标记制度3、UDC的组配、复分4、UDC的特点三、《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C\LCC1、LCC的类目体系2、LCC的标记制度3、LCC的特点1)目的明确2)类目详尽3)是典型的列举式分类法,较少采用组配方法4)标记简短,容纳性强,使用组配少,便于号码配置5)有专门机构负责修订,及时反映新的情况四、《冒号分类法》《冒号分类法》简称CC1、CC的类目分面结构2、CC的标记符号3、CC的特点五、《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人大法》的体系结构《人大法》的分类体系,特别是4大部类的划分,为我国文献分类法的“五分法”奠定了基础2、《人大法》的标记系统《人大法》严格地采用了层累制3、《人大法》的主要特点六、《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科图法》的体系结构1)《科图法》分为5大部、25个大类2)类目体系2、《科图法》的标记系统3、《科图法》的主要特点1)自然科学部分的类目比较详细,科学系统性比较强,能较好地反映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2)采用了类目交替、参见等方法,使分类法既适合大型综合性图书馆使用,又方便了专业图书馆使用3)只采用阿拉伯数字作为基本标记符号,单纯简便,易写易记4)采用了顺序制和小数层累制相结合的标记制度,并运用一些灵活的配号方法5)结构完整,除主表外,有多个通用附表及相关索引,主表中还有专类复分表,并采用了仿分。第三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一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一、《中图法》的历史发展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1975年《中图法》出版了第一版2、《中图法》在修订中发展3、《中图法》的系列版本的形成4、《中图法》在我国图书馆和情报系统中的应用5、《中图法》的发展趋势1)《中图法》的印刷版作为它的核心版本,将会继续不断完善,更加适应计算机编目和检索2)《中图法》的电子版将逐步成为用户使用的主要版本,电子版将向多功能、易用化、智能化发展3)《中图法》将在电子化、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分类—主题一体化”4)《中图法》(包括《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编辑管理系统,在数据格式、系统功能、人机界面等方面不断完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5)《中图法》将向互联网信息的组织与检索
本文标题:信息组织学习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1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