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选择题解题方法讲座(一)
选择题解题方法讲座(一)•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使用陈述句或疑问句方式提出问题。选项也就是被选答案。•掌握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主要从审题和解题两方面入手。•基本技巧:–认真审准题干,把握题干的重要信息和限制条件–仔细审清选项,结合题干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排除干扰项–结合题干要求,比较选项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运用基本历史结论和政治理论原理排除干扰项–准确掌握历史概念,认真分析选项,排除干扰项–点填充型选择题•特点是题干的表述不完整,侧重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全面掌握程度、比较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思路:–审清题干要求,分析选项,判断答题角度–排除明显不合题意的选项–结合题干要求,比较余下选项,决定答案•备注:平时注意区别相近的知识点例题1•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A、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B、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社会主义走向繁荣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B项明显错误,1956年中国没有转变为工业国。第二部根据所学知识排除A项,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要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二是要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所以,三大改造的完成只是提前完成了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国内矛盾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所以正确答案是D。练习一: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这是由(C)A、夏民善于经商而来B、商民善于经商而来C、由商朝的国名而来D、由商汤的国王名称而来组合型选择题•特点:由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选项内容三部分组成。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知识和学科能力。•解题思路:–运用筛选法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解题的关键在于审清前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例题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服饰变化②饮食变化③居住状况④交通工具的变化⑤社交礼仪的变化——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礼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因为⑤属于社交礼仪的变化属精神生活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①②③④都属于中国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的表现。答案:B时尚中国的表现有(C)①生活节奏加快②人们日益讲究穿戴③”装修热”④流行语的变化⑤互联网的发达⑥GDP的增长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排序型•特点:要求将题干所列的时间、空间、因果关系、事件等,根据题意(时间先后、地理位置、逻辑关系等)要求排列其顺序。主要考查识记能力。•解题思路:–一般采取首尾排除比较法,找出第一项和最后一项,排除与之不对应的内容。–关键是要准确牢记基础知识。例题3我国先后开放的地区依次是()①大连②厦门③浦东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答案:首先开放的是厦门,最后是浦东,故选D。1980年厦门,1984年大连,1990年浦东。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人物型•特点: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考察内容的选择题。集中在考查人物的活动、观点思想主张、对人物的综合评价。•解题思路:–一般方法是理论分析法。评价人物的基本标准是结合其重大活动判断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是起推动还是阻碍作用;同时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环境。–准确记忆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例题4领导人的性格、作风有时对历史的进程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下列叙述与其改革不能成功相符合的性格因素有(C)①大胆泼辣,勇于开拓②严谨认真,周密细致③作风急躁,反复无常④随心所欲,主观臆断A、①③④B、②C、③④D、③赫鲁晓夫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阻碍了改革的进行,同时,为了赶上美国生活,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玉米歉收,粮食减产,改革受阻。故③④正确。答案为:C•下列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有(C)①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②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③个人独断专行,瞎指挥,出尔反尔,政策不稳定是其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④改革中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自主权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概念型•特点:在题干列出一个历史概念,并提出求答条件(解释、特征、含义等)考查对概念的识记、理解,能否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解题思路:–一般用比较词义法–特别注意选项的用词是否准确。注意防止以偏概全,偷换概念例题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答案:B。D项主要是政治军事方面。对外交往包括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D)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归类型•特点:要求将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选择,考查分析比较能力。•解题思路:关键在于能够区别历史事件的相同点、不同点,同时注意归类标准。例题6•在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属于正确的探索的有:①《论十大关系》的发表②中共八大的召开③整风运动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总路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共同点是(C)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④其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城市是扩大经营的自主权,农村是把经营权放活否定型•特点:题干中一般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等提示语,要求从选项中把不合题意的选项选出来。考查识记理解能力。•解题思路:–一般采取排除法、概念分析法–还可采取反证法、逆推法例题7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答案:A本题考察鸦片战争的影响,可用排除法。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兴起并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开口通商使外国输华商品激增。也可以反过来想如果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地主阶级将不复存在,可是南京国民政府确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可见A是不正确的。•下列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同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却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变革D、是造成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根本原因表述型•特点:题干中常用“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内容是”、“特点是”等提示语,考查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一种送分题。•解题思路:–一般采用直选法、排除法–连读法例题8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A、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B、国家大幅度提高关税C、提高社会福利,缓和社会矛盾D、实行财政改革,抑制通货膨胀答案: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国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A)A、规模大、分工极细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机器生产形成发展D、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比较型•特点:将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等作为对象进行比较。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提示语,考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解题思路:–一般采取排除法–在解题过程中关键是要找准比较角度,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如共性与个性的原理。例题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共同点是(B)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④其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城市是扩大经营的自主权,农村是把经营权放活,而不是改变所有制形式,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改革。排除④,故答案为:B•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B)A、自然科学的成果促进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B、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C、都是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D、推动自由主义改革和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图表型•特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同学能否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思路:–先读图表,分析选项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审题时注意图表的时间限制。例题10•下表为文革时期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年份1956—1957年1967—1968年1972—1973年1974—1975年比上年增长-9.6%-4.2%9.2%11.9%这些数字表明: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九一三事件后,国民经济开始回升③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理论型•特点:将历史和政治两门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命题,主要考察历史结论的理解。•解题方法:–一般采用理论观点分析法,接替的关键是要掌握一些理论观点和理论分析方法,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与意识等。–平时在学习中加强政史两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例题11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的社会根源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B、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转变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答案: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新经济政策则适应了当时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这是它们转变的根源所在。•我们对待全球化的态度是()A、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坚决反对B、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完全赞同C、为保护民族企业,坚决反对]D、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害,要趋利避害,迎接全球化。对待一个事物一概一分为二的看待,对全球化的态度,我们既不能完全的否定,也不能完全的赞成,我们应看到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与害。故正确答案为:D程度型•特点:选项基本正确,但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题干中常有“最”、“主要”、“根本”、“全面”等限制条件。主要考查归纳、分析、比较能力。•解题方法:–一般采用理论分析法:运用基本理论作指导史论结合分析问题从而确定最佳选项。–通过反正法来比较选项的主次轻重。–全面掌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掌握历史现象、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知识。例题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B)A、股票投机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分期付款和信贷危机D、劳动人们相对贫困答案: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A)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石油输出国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本文标题:选择题解题方法讲座(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1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