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试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
龙源期刊网试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作者:马逸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7期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被人广泛熟知的戏剧。这部讲述男主人公罗密欧与女主人公朱丽叶之间爱情故事的悲剧,一直是学者们进行文学研究的佳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流露着悲剧美,启迪着的人的思想,净化着人的心灵。本人试从三个方面对悲剧的成因进行分析——家族矛盾、人物性格和封建思想。关键词:矛盾;性格;悲剧作者简介:马逸超(1996.11-),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1引言:《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的悲剧性质,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两位主人公为了爱情双双自杀。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结果是必然的,他们二人不存在走到一起的可能性,而他们偏偏要与众多阻挠他们爱情的矛盾进行斗争,结果便可想而知。在家族有世仇,性格有矛盾,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罗密欧与朱丽叶只能通过死亡的方式永远相守。一、家族矛盾罗密欧是蒙太古的儿子,朱丽叶是贵族凯普莱特的千金,这两家世代为仇,难以相容。如此深的家族矛盾,必然会是二者爱情的最大障碍。尽管罗密欧与朱丽叶本身并不在意家族矛盾,深深相爱,但双方长辈将是最大的反对力量。两个积怨已深、世代为仇家族,不仅难以通过后代之间的相爱结合化解矛盾,反而会因此感到倍受屈辱,以至愤怒。在强烈的家族矛盾中,后代之间的爱情一文不值,甚至是对家族尊严的挑衅。家族矛盾与罗密欧和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水火不容,必然会存在被消灭的一方。显然,在力量对比中家族矛盾以绝对优势胜出,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只能被家族矛盾吞噬、扼杀。而家族矛盾最后却因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殉情终结。家族矛盾足够强大,但在代表善的爱情面前,代表恶的家族矛盾最终也只能灰飞烟灭。然而,瓦解家族矛盾的代价是惨痛的,这也是戏剧的悲剧性所在。二、性格矛盾龙源期刊网《羅密欧与朱丽叶》是真心相爱的,但二者的性格中却有着致命的矛盾性,而罗密欧和朱丽叶却并未察觉出彼此性格的矛盾之处,这是导致悲剧的直接原因。罗密欧勇敢善良正直,但他缺乏的是智慧和理智。在罗密欧已然知道朱丽叶的身份后,仍然不管一切的追求朱丽叶。在爱情面前,他已然顾不上家族仇恨,他对爱情的执着让人赞叹。但是,罗密欧本应预料到建立在家族仇恨上的爱情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结果带给他心爱的朱丽叶的只会是伤害。从这一点来看,罗密欧没有做到理智。在朱丽叶假死后,罗密欧便匆匆买了一瓶毒药,准备立即随朱丽叶而去,他没有片刻的迟疑,没有等待神父派人与他联络。罗密欧失去了理智,又没有运用智慧,他本应相互了解清楚情况,确定朱丽叶死亡的整个过程。但他过于悲观,未曾料到朱丽叶的一番苦心和精心设计。与罗密欧相反,朱丽叶颇具智慧。她在遇到问题且不能依靠自己解决的时候,会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朱丽叶被父亲逼婚时去找神父,并从神父那里得到一片可以假死的药。朱丽叶原本计划周密,她以为这样瞒天过海之后便可以和罗密欧远走高飞。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一人在详细周密地安排,另一人却冲动莽撞,没有看穿事情真相。他们的性格不同,导致了他们在看待和处理问题上节拍的不一致,最终导致了悲剧。三、封建思想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部戏剧中,朱丽叶的父亲开普莱特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者的代表,他中意帕丽斯伯爵当自己的女婿,于是命令女儿在三日之后出嫁。任凭朱丽叶怎样哀求,他都不答应不顾及女儿的感受,并且用非常决绝的话语威逼朱丽叶。因为他想要攀附权贵,就把女儿逼上了一条很冒险的道路。他把女儿出嫁的日期定得如此急迫,也是不想给女儿以任何反抗的机会。这种父权主义让朱丽叶对父亲彻底绝望。父权主义归根到底其实是封建思想的一种形式。父权主义剥夺了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平等,掠夺了子女对自己人生掌控的自由,使得父亲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子女婚姻中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总结:《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悲剧里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让人惋惜和震撼。罗密欧和朱丽叶之间的爱情有其成为悲剧的必然性。导致必然性的原因又是多种多样,非常复杂的。在家族矛盾、个性矛盾和封建思想的合力围攻下,爱情若不愿妥协,便只能选择毁灭。爱情毁灭之后留给世人的,却是永恒的铭记。参考文献:[1]黄必康.莎士比亚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龙源期刊网[2]廖和兑.西欧戏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3]莎士比亚.朱生豪译.罗密欧与朱丽叶[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4]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本文标题:试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成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4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