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外汉学研究—新西兰小组成员本节主讲整理及制作资料收集本节导读•一、印象新西兰•二、新西兰中国学的发展历程•三、当代新西兰中国学的研究•四、新西兰中国学的发展前景•五、新澳中国学比较•六、新西兰中国学之我见一、印象新西兰新西兰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国。面积约26.8万平方公里。首都为惠灵顿最大的城市是奥克兰。中文全名新西兰国旗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文名称NewZealand国徽国家领袖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总督阿南德·萨蒂亚南德,总理约翰·基首都惠灵顿国歌《天佑新西兰》,《天佑女王》其它要城奥克兰,哈密尔顿国庆日2月6日行政划分全国共分为12个大区,设有74个地区行政机构(15个市政厅、58个区议会和查塔姆群岛)人口数量433.16万国花银蕨主要民族白人、毛利人国鸟几维鸟货币新西兰元主要宗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建交日期1972年12月22日汇率1USD=1.4045NZD官方语言英语时差比北京快4小时07年GDP1287.11亿美元惠灵顿是世界上处于最南端的首都,是世界最佳深水港之一。奥克兰(Auckland)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全国工业、商业和经济贸易中心,集中全国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新西兰约于一亿年前与大陆分离,从而使许多原始的动植物得以在孤立的环境中存活和演化。著名的自然学家大卫·贝拉米称这里是“诺亚方舟”动物最著名的是不会飞的几维鸟(kiwi),新西兰的非正式国家标志。与中国关系1972年12月22日两国建交1999年9月,江泽民访问新西兰,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新西兰。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开展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教育新西兰的教育体制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源于英国的传统教育体制,他们通过学校、大学、技工学院和其它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教育,全国实行统一的教育体系,教育经费开支占政府开支第三位。大多数孩子5岁开始上学,19岁以前在公立学校(政府拨款)上学为免费教育,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残疾、学习和行为障碍)年龄延长到二十一岁,公立学校由政府提供经费并且遍布新西兰各地。主要大学:奥克兰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怀卡托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坎特伯雷大学、梅西大学、奥塔哥大学、林肯大学。主要生源国为:中国大陆、韩国、日本。二、发展历程发展时期发展阶段特点原因代表人物及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起步阶段个人研究为主社团研究为辅移民研究比重大研究人员多为华裔和海外移民,对于这些研究课题有特殊的兴趣,也有条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贝特兰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相当缓慢移民问题上投入减少;对中国政治的研究明显增多;中国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等进入了研究范围仅几所著名大学开设亚洲研究课程,但处于边缘地位;模较小的大学则仍是空白;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困扰1968年,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成立20世纪90年代至今快速发展阶段成果大研究范围广(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新西兰几乎所有的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新的汉语教学岗位的设立;90年代,一些学者的加入极大地丰富和拓宽了新西兰的中国研究事业玛丽亚·加利科夫斯基林敏哈玫丽三、当代新西兰中国学1.研究机构九大研究机构新西兰亚洲研究学会奥克兰理工大学国际中心坎特伯雷大学亚洲研究系奥克兰大学亚州研究学院新西兰亚洲研究所奥塔戈大学语言、文学与表演艺术学院坏卡托大学中国研究计划维多利亚大学亚洲和欧洲语言与文化学院维多利亚大学亚洲研究所在上述这些机构中,新西兰亚洲研究学会是新西兰研究中国问题最重要的研究机构,新西兰绝大多数的中国学家都集中在这个机构中。该学会成立于1974年,现任主席纪保宁,虽隶属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却是个民间学术团体。学会下设理事会,会员分个人会员、团体会员和公司会员三类。机关刊物《新西兰亚洲研究杂志》是新西兰中国研究最重要的期刊。学会的宗旨是传播亚洲知识,其中包括亚洲历史、亚洲文虎以及亚洲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主要活动:(1)举行学术讨论会和学术会议;(2)出版发行定期刊物和其他出版物;(3)为教育部门提供资料和其他帮助;(4)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研究机构具有的特点1234所有机构均设置在大学内,就连新西兰最为著名的非营利机构——新西兰亚洲研究学会也设置在奥克兰大学内研究资金多来自企业好民间组织,政府部门不是研究资金的主要赞助者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大学研究内容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2.研究队伍同欧美国家相比,新西兰从事中国研究的人员较少,力量也比较薄弱。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主要是互联网上公布的信息),新西兰的中国研究队伍又如下一些特点:研究队伍的特点1人数有限。较活跃的学者仅有30人左右,许多集中在大学2华裔研究人员占相当大的比重3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于大学4研究课题较为分散,以个人课题为主,集体项目较少3.研究成果12345678《中国电影:1949年以来的文化与政治》《中国的艺术与政治1949-1984》《中国社团与新西兰政治学》《新西兰与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新中关系问题》《中国与台湾的本土小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众文学与表演艺术1949-1979》《70年代前半期的中国电影》《张元济的生活和时代》出版书籍康浩玛丽亚·加利科夫斯基林敏哈玫丽1993年开始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带回了有关中国电影和流行文化方面的信息翻译和评论当代中国作品及作家方面研究台湾地区文学代表人物贝特兰(JamesBertram)、阿谢德(SamAdshead)狄宇宙(NicolaDiCosmo)、云达忠(BillWillmott)纪保宁(PaulineKeating)是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历史、哲学、政治与国际关系系高级讲师,新西兰亚洲研究学会现任主席。改革开往初期,纪保宁曾在南京大学攻读过两年历史。多年来,她一直执着于延安问题,成果颇丰。叶宋曼瑛,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系。后获纽西兰奥克兰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学位,再考获奥克兰大学历史博士学位。从一九八二年起任职于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SchoolofAsianStudies)中文系,现为副教授。叶宋曼瑛教授对纽西兰华人史有深入的研究,有多种中英著作:《Homeawayfromhome:lifestoriesoftheNewZealandChinesewomen》《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Dragonsonthelongwhitecloud:themakingofChineseNewZealanders》《也是家乡》奥克兰大学1968年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学院成立标志着新西兰对亚洲地区的研究进入新的阶段纪保宁是该校著名的中国学家主要大学坎特伯雷大学维多利亚大学亚洲季刊该杂志是维多利亚大学亚洲研究所的机关刊物,是综合性杂志(季刊)。该刊的宗旨是促进新西兰的中国研究,为研究中国的成果提供发表园地。新西兰亚洲研究杂志前身是《新西兰东亚研究杂志》,创刊于1993年,1998年改为现名。先隶属于新西兰亚洲研究学会,半年刊。该杂志主要刊载新西兰研究东亚的文章,其中有关中国的论文以及文章占一定比例。期刊简介四、发展前景关于新西兰中国研究的紧迫任务和未来前景等问题,纪保宁主席的精辟分析既具有权威性,在学术上也是颇具说服力的。TextText两个趋势研究范围的拓宽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课题增多纪保宁主席指出:“当前的一个紧急任务是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好中研究的计划和方向和协调工作,这对于一个只有4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90年代的汉语热导致全国范围内的一些小规模的课程重复设置,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多数中国学家的工作也被限制在语言教学方面,尽管他们的学科背景不一,研究专长多样。另外,大学中那种根深蒂固的“部门主义”也妨碍了各系的中国学家之间的研合作究。只有打破大学这些部门结构,学科之间的合作才能切实可行,也才能推动中国学界的建设。下面我将就一些显出而易见的问题提出几点简单的看法。第一、研究生的培养。第二、电子资源和互联网的利用。第三、与中国院校的交流。面对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影响力的增强,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目前正在筹建新的东亚研究机构。因而,可以预见的是,新西兰的中国研究今后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五、新澳中国学比较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时期及其发展阶段1、20世纪50-60年代:渐成规模2、70-80年代:取得长足发展3、90年代至今:高速发展1、二战之前:起步阶段2、战后至80年代:发展缓慢阶段3、90年代至今:快速发展阶段研究力量1.初期:西欧北美研究传统中国、亚洲的学者:毕汉思2、中后期:队伍不断壮大,增添新的力量1、人员较少,力量也比较薄弱2、特点:人数有限;华裔研究人员占相当大的比重;研究课题较为分散,以个人课题为主,集体项目较少研究重点1.初期:围绕语言学、哲学、文学和历史综合研究2.60-70年代:现当代中国研究3.90年代:中国省份的研究1.初期:移民研究2.中期:中国政治的研究增多;中国社会、教育、经济问题的研究3.后期:人文和社会科学众多领域机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所属的亚洲研究中心;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研究中心(30多所)新西兰亚洲研究学会;坏卡托大学中国研究计划;新西兰亚洲研究所(9所)期刊及出版物《亚洲研究评论》《澳大利亚东方学会杂志》《亚洲季刊》《新西兰亚洲研究杂志》代表人物费子智、柳存仁、王庚武、马克林、费约翰、白杰明玛丽亚•加利科夫斯基、林敏、哈玫丽、贝特兰、康浩、纪保宁六、新西兰中国学之我见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新西兰的中国研究今后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但当我们思考中国研究在新西兰的未来时,有几个“限制”因素不能不注意到:新西兰的地理位置新西兰的人口非常少新西兰的民族构成19世纪的欧洲殖民史欧洲中心主义“限制”因素也有人认为,新西兰与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这是新西兰大学的中国研究相对较强的原因,也是这一事业有“光明前途”的原因。他们认为,这种“特殊关系”来自路易•艾黎(RewiAlley)和贝特兰两人对中国所作出的独特的贡献。但是这种看法既天真又主观。我们的中国研究事业绝不能建立在只有少数几位老年人才熟悉而两国的年轻人都不知道的两个人的声誉上。
本文标题:新西兰汉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5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