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感染:病毒生存的基本方式2、毒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一团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包膜,有保护和载体作用3、螺旋对称壳体:亚基有规律的沿着中心轴呈螺旋状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4、核衣壳:病毒的蛋白质壳体和病毒核酸构成的复合物5、裸露毒粒:仅有核衣壳构成的病毒颗粒6、包膜: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包裹的一层脂蛋白膜,是病毒以出芽方式成熟时,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7、刺突:包膜或核衣壳上的突起8、裂解量:每个受感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的平均数目9、隐蔽期:自病毒在受感染细胞内消失至出现新的感染性病毒的时间10、自外裂解:大量噬菌体在短时间内吸附在同一细胞上,使细胞壁产生许多小孔,引起细胞裂解,但是病毒病没有增殖,这种现象称为自外裂解11、脱壳:病毒侵入后,包膜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12、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且引起细胞死亡,形成裂解循环13、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的噬菌体产生。这一现象称为溶原现象14、免疫性: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形成的溶源性细菌具有免疫性,其他同类噬菌体虽然也能感染该细胞,但不能导致该细菌裂解,也不能增殖15、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性16、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17、株系:同一病毒的不同系或分离物18、体外诱变剂:对病毒的静态核苷酸进行化学修饰,使其在后面的复制中碱基配对发生改变,导致同型碱基置换或异型碱基颠换,如亚硝酸,羟胺,烷化剂等19、体内诱变剂:作用于代谢活跃的核苷酸,为碱基类似物或插入剂20、遗传重组:重组是混合感染中病毒基因组之间的物理作用21、分子内重组:通过核酸断裂与重接22、重配:多分体病毒在混合感染中,来源于不同亲本病毒的基因组片段可能重新组合23、拷贝选择重组:发生在具有一部分单一分子基因组RNA病毒中,仍属于分子内重组,但不涉及核算分子的共价断裂,RNA聚合酶选择性的连接到静止模板链上进行RNA子代链的合成24、多数感染复活现象:以同一株灭活病毒大量感染敏感细胞时,有时会产生活得感染性病毒25:表型混合:在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2种病毒混合侵染中,自带的表型具有双方亲本的特征,而基因型无变化26、转壳现象:混合感染产生的子代病毒,是一种病毒的基因组完全被另一种病毒的外壳蛋白包裹,暂时性27、互补作用:一种病毒的增殖促进另一种病毒的增殖,甚至为另一种病毒增殖所必需28、加强作用:在某些混合感染中,一种病毒可以增强第二中病毒的增殖29、缺陷病毒: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独立繁殖,必须依靠另一种病毒提供某些必需物质,后者称辅助病毒,前者称卫星病毒30、中间型杂交:用一个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或株系作为杂交的亲本31、窗口期:从人体感染HIV后到外周血血液中能检测出病毒抗体这段时间32:单价噬菌体:只能寄生在一个“变种”的细菌细胞上,甚至只能在一定的菌株上寄生33.多效作用:几个明显不相关的表型效应由单个基因所决定。
本文标题:病毒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7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