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35张PPT)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内容目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对改革所起的重要作用。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劳动与劳动计酬歌出工一窝蜂,田里打掉工。不管勤与懒,评分一棍通。出工人等人,做事人看人。收工人赶人,评分人骂人。群众怨言我是庄稼汉,种田为吃饭。自己饿着干,哪能争贡献。这两段民谣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农民缺少自主权农民积极性压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改革先从哪个领域开始?改革形式目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含义: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特征: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前提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一普通农户的家里,十几个农民在生产队长的带领下,偷偷摸摸把生产队的地给分了。“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当时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唱道: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发展: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大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无法使农民致富,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节省出来,那么该如何解决农民致富和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的问题呢?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水果生产基地绿色蔬菜基地花卉生产基地茶叶生产基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温故知新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事件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1950-1952)农业合作社(1953)人民公社化(19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探究: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事件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1950-1952)地主私有农民私有解放生产力开辟农业发展道路农业合作社(1953)私有制公有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人民公社化(1958)一大二公挫伤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土地公有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调动积极性农业大发展探究: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材料:“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3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企业缺乏自主权。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⑴建立:计划经济体制①.所有制形式单一公有制,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②.生产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以指令性计划为主)。③.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平均主义,“大锅饭”。④.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1.物资匮乏2.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企业——只管生产。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2.开始: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3.内容:•单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企结合政企分开平均分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职工积极性提高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国家:企业:工人:国有企业管得太多,太死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国有企业国家企业给企业松绑政企分开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国有企业国家工人国有企业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练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2.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55人呼吁的主要内容是()A.实施“一五”计划B.扩大企业自主权C.进行三大改造D.结束“文化大革命”B
本文标题: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35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82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