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打破城乡差别统筹教育发展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国各地大力倡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学校建设规划、校际对口支援、教师补充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在总体上解决了“学生有书读”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择校风”、“薄弱校”,城乡间、地区间及学校间教育资源分布差异过大,成为困扰很多地方教育发展的难题。一、问题与现状我县的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办学体制、经济、地域等方面的原因,我县优质教育资源大多聚集在城市,城乡教育的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校点布局与人口分布、地域不协调1.校点布局与人口分布、地域不协调农村中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校点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小,办学成本高,学生少,办学条件和质量较差。2.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均衡,主城发展很快,教学质量上升很大;主城周边学校发展相对较差;。(二)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简陋农村初中校园环境和校舍比较陈旧、不美观、不规范,没有微机房和多功能房。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一是运动场地面积不足:操场面积普遍较小。二是农村初中缺少体育活动基本设施。器材配置标准不适合新课标要求,实验设备缺少和陈旧。(三)学校师资比较失衡1.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法陈旧、观念落后,较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2.教师学科配置不齐。有的学校按“师生比”不缺编,但有的学科无教师上课,而由其他学科教师代课,比如峰高中学外语老师严重不够,而数学老师又有多。3.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足。每年每个学校支付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经费,加上骨干教师的差旅费、继续教育资料费、外出听课费、外请专家讲学费等,给学校经费造成较大困难.二、成因分析1.造成校点布局与人口分布、地域不协调的原因在于:由于历史的原因,“粗放型”办学思想造成办学规划较差,加之城市发展比农村快,资金投入面向城市是必然,因此,造成农村学校办学困难。同时,随着计划生育孩子减少、部分家长为追求高水平教育而择校,使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无生源,而部分学校容纳不了学生的情形显现出来。现在峰广路修好后,十分钟不到就可以进城,导致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都到城里就读。涌入主城学校后给主城学校造成压力。2.造成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于:一是学校自己建设与发展上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校越办越差;二是后期教育投入给学校带来不均衡的因素;三是办学条件限制。如近一年来峰高中学沿着“构和谐、提质量、扩规模、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教职员工同心同德,辛勤耕耘,导致周边大量学生涌入峰高中学,周边学校生源减小,教室,寝室闲置,而峰高中学校舍不够,宿舍是教室改建而成,条件差;这样又会导致我们已有的好生,家庭条件好的转入重庆,巴川,昌元二中等,形成恶性循环这些都体现出我县办学规划没有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性。3.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简陋的原因:由于我县教育规划滞后,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学校建设标准没有一个较统一标准原因,导致对学校的投入在好学校常常是锦上添花,差学校往往很难引起领导重视,办学条件也无法得到改善。如县城学校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而在偏远的农村中学连计算机都没有。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紧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厕所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根本无法解决学生上学远,寄宿难的问题。比如,峰高中学都是把仅有的教室改为学生寝室,从而导致大班额十分严重。4.学校师资比较失衡的原因:城乡教师待遇不均衡,“同工不同酬”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比如峰高中学就存在外语老师大量外流到企业工作或借调到城里。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是很到位,影响了大部分教师的在职进修和师资水平提高。因此,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着重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三、建议(一)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城乡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长效机制:这个机制要求教育规划不能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以“亡羊补牢”式的发展,结合国家政策、政府规划、人们需求、学校可持续发展,对教育用地地址、用地面积,预备面积大小等做统筹考虑与分析,做出合理规划。这个规划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一年做什么、五年做什么,政府应有备而规划。(二)具体措施方面1.建议实行“几校联动”机制在片区内的一所名校+几所薄弱学校联合评价机制。措施:一名总校长(总法人代表)(由教委选派名校长担任),各校再配备相应的副校长、中干,一套方案,统一管理。总法人代表有人事统筹调配的权利,在让名校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较弱学校进行“人力资源”上的指导、帮扶,同时,对薄弱学校进行“人力资源”、“教育教学新理念”的指导,分期分批对较弱学校的教师调配到名校中观摩学习,跟班教学培训。对出口年级进行统筹资源运用,对几所学校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以名校的名誉动员学生,让学生产生源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以上措施中,成绩各校分别计算,对原学校的教师和领导也公平,几所学校的编制独立,总法人只是统筹调配,而不改变调配教师原来单位的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各项收入,对名校调配去帮扶的教师适当进行补偿,对贡献突出的教师和校长给予奖励,制定相应的细则。目标:这样的统筹不仅使名学校得到发展,较弱学校也得到提高,这样才是“统筹”的真正含义,“均衡发展”才能得以真正实现,避免在统筹中重名校,轻弱校的现象,造成新的不均衡现象出现。探索实施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盟”、优质校兼并薄弱校。“扩强扶弱”——让“择校风”有效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趋于均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关键:总法人代表的人事统筹权;总法人代表的评价考核机制;总法人代表的经费分配权;2.建立新型的支教制度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支教团队,形成名师支教团。措施:对本片区的支教教师也应是“每定一所学校或几所学校”实行“定校支教”,每年对受援学校的选择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派出的“年级组”型的支教团队对某所学校或某几所学校定点形成年级组的集体指导,帮助一个年级整体提高,带动这个年级组在受援学校中的水平,形成受援学校的“业务骨干年级”,进而这个年级又能对本校的其他年级、其他教师进行培训,形成良性循环。目标:使派出的教师素质整体提高,提高我片区的整体形象。在支教过程中让受援学校的整个年级整体提高,真正起到支教的作用和意义。关键:教委定制度;各校派出教师的考核;教委对派出教师的学科、年级要求;受援学校的选择。3.对硬件设施问题成立专门的校舍维修专项资金,对各校报给的校舍进行评估,把教学用房安全落到实处。对规划内的学校校内环境进行整治,改变学校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面貌。对体育设施进行整改,修整场地,拆除陈旧且有危险的设施设备,新增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在解决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的问题上,可建立薄弱学校优先拨款制度来进行扶助,将财政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规模小、布点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这些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4.提高标准,打造真正符合现代要求的教师队伍(1)加强培训。由于我们的教师原来接受的教育比较落后,知识和技能的缺失是十分严重的,生活态度、工作心态和心理方面也部分存在问题。加强对教师的全面培训,从知识、技能、人格、道德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迫在眉睫。但是当前我们的教育培训,存在着培训经费无保障、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落后、教师参训积极性不高等系列问题。(2)在解决农村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上,可建立在县域范围内教师轮岗制度和淘汰制度。按照全县教师需求合理聘用教师,按照学科需要进行统一编组;根据学校的学生数进行编班,按照班数,统一配备教师编组,规定某一组教师在某一所学校的服务年限。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因教师的变化而降低,一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适应性,二是要逐步淘汰不合格的老师,使师资水平逐步达到“趋同”。(3)建立专项基金,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投资,逐渐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状况,实现义务教育真正的全面普及和免费。其次,需要解决待遇问题,保障教师工资,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教育。但是,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相对的、动态的、长期的,也不是平均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统筹发展,努力实现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的基本均衡,促使所有学校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本文标题:打破城乡差别统筹教育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