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诫子书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先生。作者简介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dàn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放声朗读1.请同学们小组或同桌合作翻译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圈画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孩子啊,你要做······孩子啊,你要做······你现在刚刚八岁,看上去时日很多,但是······孩子啊,我希望你能做······在这字里行间,你读出什么隐含的信息?这篇文章八十多个字,但诸葛亮告诫他的儿子只要记住一个字。你们认为该是文中哪个字?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清”的省略,表示纯净。靜,金文(青,即“清”,纯净)争,全力以赴),表示力图清心造字本义:动词,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1)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证。(2)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证的效果。2、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A、宁静才能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学习时一定要宁静专一。B、要培养自己节俭的德行,过着有规律的简朴生活。C、时光易逝,意志会被时光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唯有抓住每分每秒努力学习,方可成才。1.《诫子书》的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劝勉他们。3、本文论述的三层关系分别是:学与静、学与才、学与志。4、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志、学、才。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除去埋怨和悔恨,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低微没有出息之辈。课外延伸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作者简介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作者简介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别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据说蜀国朝廷里面只要有任何顺应民意的事情,虽然它并不是诸葛瞻所为,但民间都奔走相告,说这是诸葛亮的儿子做的。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去世的时候,他的次子诸葛京当时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的县令,并把这里治理得很好。
本文标题:诫子书ppt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8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