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初三毕业班会议政教处发言稿
歌德说过:“我们越接近目标,困难就越多。”进入初三,学生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他们的分化极为严重,思想极为复杂。经过这几年的观察与了解,我大致给同学们分为以下几类:1.得过且过蒙毕业证的;2.毫无目的混天过日的;3.甚至有想尽办法多找男女朋友的;4.目标明确,勇于拼搏的。这个时候,一个班上“三教九流”的人物层出不穷,这个时候,我们九年级的管理受到严峻的考验。能否顺利地把学生带过这个特殊时期并取得辉煌的成绩,直接决定于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同学们能否平稳成功的度过这关键的一个学期,直接决定于同学们人生态度的正确与否。我结合多年的毕业班管理经验,在这里我分四点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聊聊一、谈谈初三学生特点:如果说初一、初二是学生的育苗期,初三则是学生的结果。学生一进入初三,对成绩好的来说,则是生活在紧张、充实和快节奏中,他们在行动上则表现为配合老师、积极向上。而对于中等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迷惘、等待。他们表现为“蓄而不发”、“逆来顺受”。对喜欢的老师,喜欢的学科认真肯干,而对不喜欢的老师、学科则持抵制态度。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则体现出绝望和度日如年,在他们身上更多的则表现为违反纪律、与老师抵触。我希望所有同学能调整好心态,做个文明守纪的优秀的初中毕业生。二、初三学生常见问题:我们初三学生,属于半成年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多事之秋”:厌学、逃学、上网打游戏、携带手机等通讯娱乐工具进校园的、打架、谈恋爱、烧烟、喝酒等等都是初三特别是后期极易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学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都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对于极个别严重违纪的学生,对于逃学、上网打游戏、打架、谈恋爱、烧烟、喝酒的同学,我们一定会特殊处理、严肃处理、严格按照校纪校规处理。三、班级管理方面,我们要一如既往的狠抓班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以前在我们学校,初三部分班主任都认为学生大了,懂事了,都有自知之明,不用监管了,该学的自己知道努力,不必再花太多的时间管班风,结果造成班风不正,学风不浓,师生怨声载道,使前面两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我们师生在实践中狠抓班风建设。当然,班风的建设不是靠一两次班会,一两天的朝夕工夫就可以完成的。要靠班主任严要求、勤督促、抓典型、促发展;要我们班干部,发挥好我们的职能。四、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有理想。我们初三全体师生在生活中要表现出昂扬的斗志,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哪里摔倒哪里爬起来。“瞄准月亮的人总比瞄准树的人射得高”。只要你们有了较高的人生目标,你们的学习干劲一定会上来。我们成绩差点的同学目标可以定得低一些,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希望。接下来让我们确定自己的短期目标并郑重的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像一面镜子时时自鉴。总之,作为政教主任,我认为,初三毕业班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对于毕业班主任,我要求两位班主任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因势利导,做到爱生如子,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的热忱,科学的方法去教书育人,努力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佳手段,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初三同学,我只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我相信经过我们初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定能创造2012中考辉煌,我们初三的全体毕业生,定能创造美丽、幸福、成功的人生。泽华实验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政教工作安排转眼间,临中考只有四个月不到的时间了。为加强学生管理、规范班级管理和班主任管理,为取得中考胜利和顺利完成泽华实验学校初中部升学任务,就后期工作作如下安排:1.主题班会:周次主题目的第二大周“须放松但不放纵”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特别要落实初三禁令。第三大周过去的我们,未来的我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第四大周“你我携手共创明天”团结同学,友好往来,共同复习,共创辉煌。第五大周“综合素质评价”讲清操作程序,教育学生给母校留美好的印象。第六大周“难忘师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育学生热爱老师。第七大周“升学与就业的正确选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我爱健坤”的情感。第八大周“克服考试焦虑”进行考法指导,要求学生正确对待考试。2.学生的“毕业留言”待中考后6月21号的结业仪式时再写。之前一律杜绝,一经发现予以撕毁。3、后阶段常规工作:早起床:按班主任要求时间准时进教室晨读。早操:练习50米;上午课间操:坚持跑操,保持耐久跑成绩不落后。下午大课间:篮排球。就寝:下第四晚自习后排好队进宿舍,不喧哗、不打闹、不做与入睡前准备无关的事,9:30必须准时就寝,不得讲话。午休:提前十分钟到寝室查人数、管纪律、促卫生。政教处2012-2-22
本文标题:初三毕业班会议政教处发言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89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