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农产品检测程序主讲教师:李元亭LOGO主要内容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1样品的预处理2样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3LOGO任务一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农产品分析的对象包括各种原材料、农副产品、半成品、各种添加剂、辅料及产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来源不一,分析的目的,项目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种对象,都要按一个共同程序进行,一般为: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检测数据记录,整理撰写检验报告。LOGO一、样品的采集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叫采样。关键所在LOGO1.采样的意义尽管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但如果采取的样品不足以代表全部物料的组成成分,则其检验结果也将毫无价值,所以采用正确的采样技术采集样品尤为重要。LOGO2.采样的要求、步骤、数量和方法(1)正确采样的原则采样的原则代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LOGO细则①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②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③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④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⑤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LOGO补充:采样时的记录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时间数量采样方法以及采样人签封LOGO(2)采样的步骤采样一般分为三步: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复检样品0.5Kg检验样品0.5Kg仲裁样品0.5KgLOGO检样——由整批样品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检样的量应满足检验项目的需求。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平均样品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或仲裁)使用。散装样品每份数量一般不少于0.5Kg。LOGO(3)采样的一般方法随机抽样(最常用的采样方法)。均衡地、不加选择地从全部产品的各个部分取样。适用于对被测样品不太了解,检验食品合格率的情况。注意:随机≠随意。随机——要保证所有物料各个部分被抽到的可能性均等。LOGO代表性抽样法:适用于检测有某种特殊检测重点样品的抽样方法。如大批罐头中个别变形罐头的抽样;有沉淀的啤酒抽样等。系统抽样:已了解样品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按此规律进行的抽样方法。如大型储油池中油脂的分层抽样。LOGO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的性质而异(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按不同批号分别采样,同一批号的产品采样点数由下式确定:S=(N/2)1/2,N:检测对象数目;S:采样点数;按采样点数用取样器具在袋的上中下部位采样,并混合为原始样品。原始样品采用四分法对角取样至样品量不少于所有检测项目所需样品量的2倍,即得平均样品。LOGO四分法LOGO双效回转取样管LOGOLOGO固体样品取样法LOGOLOGOLOGO(2)较稠的半固体物料(如稀奶油、动物油脂、果酱等):分别在上中下三层的中心和四角采样,然后置同一容器内混匀。(3)液体物料(如植物油、鲜乳等):按取样点数公式抽取一定的量,再用虹吸法在上中下部位取样,混匀后分取至所需量。LOGO液体样品取样法LOGOLOGOLOGOLOGOLOGO(4)小包装食品(罐头、袋装或听装奶粉、瓶装饮料等):根据批号,分批连同包装一起取样。如小包装外还有大包装,可按取样点数公式抽取一定的大包装,再从中抽取小包装,混匀后分取至所需量。一般250g以下的包装不能少于10个,250g以上的包装不能少于6个。LOGO(5)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如肉、鱼、果品、蔬菜等)肉:从不同部位取样,混合后代表一只动物;从多只动物的同一部位采样,混合后代表该部位的质量。水产品:小鱼等可随机多个取样,切碎、混匀后,分取缩减至所需量;大鱼等可从若干个体上切割少量可食部分,切碎后混匀,分取缩减。果蔬:先去皮、核,体积小的随机多个取样(豆,枣、葡萄等),切碎、混匀后,分取缩减至所需量;体积大的(如冬瓜、茄子等),按成熟度及个体的大小比例,选取若干个个体,对每个个体单独取样,以消除样品间的差异,取样方法:从每个个体生长轴纵向剖成4份或8份,取对角线2份,再混合缩减;体积膨胀型蔬菜(如生菜、菠菜等),应由多个包装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混合后做成平均样品。LOGO采集的样品应保持原有的性状,避免在外观、化学和细菌方面的影响。为此应注意:1、采样工具、容器必须清洁,无污染。2、包装应严密,防止水分、挥发性成分损失。3、样品采样量要足够,一般样品应分为检验、复检和备查用三份,每份不少于0.5Kg。4、样品采集后应立即送检。5、样品标签应注明:名称、批号、地点、日期、检验项目、采样人、样品编号等。6、性质不同的样品不可混在一起,应分别包装,并注明性质。3.采样注意事项LOGO二、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制备——指对样品的粉碎、混匀、缩分等过程。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不同而异。LOGO1.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搅拌均匀。工具:玻棒、电动搅拌器、液体采样器等。LOGO2.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等应分离后分别采取。3.固体样品:一般先破碎或切分、捣碎、研磨等粉碎后过20-40目筛;肉类用绞碎或磨碎法;蔬菜和水果等采用匀浆法;绞肉机超微粉碎机匀浆机LOGO4.罐头:水果类清除果核后捣碎;肉类应剔除骨头后捣碎;鱼类应剔除调味料后再捣碎;常用工具为高速组织捣碎机。高速组织捣碎机LOGO三、样品保存1、目的:确保样品的适时性(受潮、风干、挥发、变质等)2、原则:干燥、低温、避光、密封。3、注意事项:环境清洁干燥、存放样品按日期、批次、编号摆放。采集的样品应在短时间内分析,否则应妥善保管。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具磨口塞玻璃瓶),置于阴暗处保存。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时间也不能太长。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特殊情况下,可加入不影响分析结果的防腐剂或冷冻干燥保存。LOGO任务二样品的预处理定义: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样品进行分解、提取、浓缩等操作,以保证检验得到可靠结果的过程。目的:①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②对样品进行浓缩富集;③使被测组分转化为便于测定的状态。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LOGO预处理方法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化学分离法色谱分离法浓缩法LOGO(一)有机物破坏法测定样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操作方法分为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两大类。LOGO1.干法灰化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LOGOLOGOLOGO干法灰化方法优点优点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②灰分体积小,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LOGO干法灰化方法缺点缺点③坩埚有吸留作用,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素的损失。①所需时间长。LOGO2.湿法消化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LOGOLOGO湿法灰化方法优点优点②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LOGO湿法灰化方法缺点缺点③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②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①产生有害气体。LOGO3、微波消解法在2045MHz微波电磁场下产生24.5亿次/s的高频率震荡,使样品与溶剂分子互相碰撞、摩擦、挤压、产生高热,样品在数分钟内完成分解。特点:速度快、溶剂用量少、易挥发元素损失少、空白值低、节省能源、易于实现自动化。LOGO(二)蒸馏法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沸点)的不同而将其分离。蒸馏方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LOGO①常压蒸馏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物质。蒸馏釜:平底、圆底冷凝管:直管、球型、蛇型注意:a.爆沸现象。(沸石、玻璃珠、毛细管、素瓷片)b.温度计插放位置。c.磨口装置涂油脂。LOGOLOGO②减压蒸馏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的物质。原理:物质的沸点随其液面上的压强降低而下降。LOGOLOGO③水蒸汽蒸馏适用于沸点较高,易炭化,易分解物质。水蒸汽蒸馏是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体,使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汽分压成比例地自溶液中一起蒸馏出来。水蒸汽蒸馏装置见下图。LOGOLOGO(三)溶剂抽提法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种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溶剂抽提法浸提法溶剂萃取LOGO①浸提法(从固体中萃取有效成分)A.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某种待测成分浸提出来,又称“液——固萃取法”。常用提取方法振荡浸渍法捣碎法索氏提取法LOGOLOGOB.提取剂的选择由相似相溶原理选择选溶剂沸点在45~80℃之间的。若沸点低,易挥发;若沸点高,不易提纯、浓缩,溶剂与提取物不好分离。选稳定性好的溶剂。LOGO②溶剂萃取法A.原理:用一种溶剂把样品溶液中的一种组分萃取出来,这种组分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新溶剂中的溶解度,即分配系数不同。B.适用范围:用于原溶液中各组分沸点非常相近或形成了共沸物,无法用一般蒸馏法分离的物质。LOGO新溶剂——萃取剂(新溶剂+被溶解组分)——萃取相比重(原溶液+被溶解组分)——萃余相不同LOGOC.关于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且比重不同。萃取剂与被测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于组分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对其它组分溶解度很小。萃取相经蒸馏可使萃取剂与被测组分分开,有时萃取相整体就是产品。LOGO(四)、色层分离法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威特分离植物叶绿体中色素而得名,玻璃管中装CaCO3,石油醚溶解植物叶绿体倒入管内,再用石油醚做淋洗剂,结果柱子中被分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LOGO按固定相材料及使用形式分类柱色谱:固定相装在色谱柱中纸色谱:层析滤纸为支持剂,滤纸上结合水为固定相。薄层色谱(TLC):将固定相粉末制成薄层。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液相色谱(HPLC):流动相为液体。LOGO纸色谱LOGO柱色谱LOGO按不同的分离原理分类吸附层析分配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LOGO(1)吸附色谱①原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进行分离。吸附力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②固定相——固体吸附剂流动相——气体或液体LOGO(2)分配色谱①原理: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不同分配系数来进行分离。(溶解度的不同)②固定相——固体支持剂(担体)+固定液流动相——气体或液体(与固定相不相溶)LOGO(3)离子交换色谱法原理:利用各组分与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的不同来分离。阳离子交换:R—H+M+X-R—M+HX阴离子交换:R—OH+M+X-R—X+MOHLOGO(五)、化学分离法1.磺化法和皂化法用来除去样品中脂肪或处理油脂中其它成分,使本来憎水性油脂变成亲水性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去。LOGO(1).硫酸磺化法(磺化法)用浓硫酸处理样品,引进典型的极性官能团-SO3H使脂肪、色素、蜡质等干扰物质变成极性较大,能溶于水和酸的化合物,与那些溶于有机溶剂的待测成分分开。主要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测定。LOGO(2).皂化法原理:酯+碱酸或脂肪酸盐+醇①用于白酒中总酯的测定,用过量的NaOH将酯皂化掉,过量的碱再用酸滴定,最后由用碱量来计算总酯。②用于植物油的皂化值的测定。(皂化值高示含游离脂肪酸量大)。③常用碱为NaOH或KOH,④NaOH直接用水配制,而KOH易溶于乙醇溶液。LOGO2.沉淀分离法原理: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下来,再经过滤或离心把沉淀和母液分开。常用的沉淀剂:碱性硫酸铜、碱性醋酸铅等。LOGO3.掩蔽法原理:向样品中加入一种掩蔽剂使干扰成分仍在溶液中,而失去了干扰作用,多用于配位滴定中
本文标题:2检测程序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1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