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改革与发展130626
上海职业教育之改革与发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陈嵩2013年6月26日一、宏观层面——从“上海市中长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说起(一)意义和宏观背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部分的精神要求,使上海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需求的愿望。•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更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举措。进入新世纪,上海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上海城市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日益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职业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无论是功能定位还是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目标•一是使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显著增强,本市初、高中毕业生自愿选择中、高职院校的比例有显著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毕业生职业适应、岗位变动和继续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职业教育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水平明显提高,并在服务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形成与上海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层次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布局结构更加适应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规划布局。•三是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技术型本科与专业硕士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突破,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关于未来几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渗透”•一方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类功能定位不同的教育,普通教育偏重基础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主,从发展趋势看,这两类教育仍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共存、互补,并保持规模基本相当。•另一方面,这两类教育又不是绝对对立的,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普通教育的学生也需要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训练。从发展趋势看,要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整合,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如:•中等职业学校可充分利用普通高中的优质师资资源,增强基础理论课程的力量;•普通高中也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和实践教师等,积极发展和提高高中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普职融合的综合高中,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四)关于培养“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知识型”是指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发展型”是指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还必须具备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五)关于上海“要做精、做特、做强职业教育”•做精,就是职业教育要进一步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由数量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提高的方向转变。•做特,就是职业教育一方面要进一步突现“职业”特性,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也要具有地方特色,体现上海特点。•做强,就是要在做精、做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和服务功能。(六)关于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纲要》文本中提出,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具有“专兼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30%,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40%”。二、中观层面——上海市近期职业教育发展的要点(一)上海职业教育发展的脉络•“八五”、“九五”时期:以做大、做强为主。重要标志:八大工程(10所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重点专业(工种)建设工程、中职学校装备现代化建设工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信息网的建设工程以及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10181”工程)•“十五”、“十一五”时期:以做强、做精为主。重要举措:构建大职教体系,在市一级和各区县级的层面上建立了上海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技工学校划归教育部门管理;2003年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每年度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告制度,大大促进了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职业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积累起一些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大职业教育”体系;•适应上海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强了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初步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较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形成开放实训中心体系,提升了职业院校实训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帮困助学等工作,逐步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二)上海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生产技术革新对人才要求提高,现有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尚不能完全适应变化着的工作环境。•对职业教育的供给资源总量不足。•长三角一体化对上海职业教育的冲击。•增强农民工同住子女就业技能的要求,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的要求。(三)上海职业教育发展主线•使学生能发展: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而且具备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使就业有优势: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加相匹配,人才培养规格更加符合行业企业要求。学生都有较强的一技之长,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明显提高。•使办学高水平: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发展和质量效益提高。使“十二五”成为上海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改革更加深化的一个周期。(四)近期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定位;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形态、专业形态和办学形态,全面提高本市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专业为发展重点,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辐射力;进一步形成面向经济、面向市场和面向人人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形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使上海职业教育成为引领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并使2所高职院校、3-5所中职学校进入世界品牌学校的行列,一批专业具有国际影响力。(五)具体目标•基本规模。保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保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基本相当;中等职业教育招收外省市学生(含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的比例不低于30%;高等职业教育招收外省市学生的比例不低于30%。•示范院校建设。有三分之二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示范性学校的基本标准。高水平建成6所国家级、4所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和完善100个面向社会的公共实训基地,依托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高等职业教育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设立的开放式实训基地达到60个。•专业、课程建设。构建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对示范性院校要求其每个主干专业至少与一家国际或国内的著名企业实行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创建中等职业学校100门精品课程、80个左右特色鲜明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精品(特色)专业(点);高职重点专业总数达到100个,实现以信息化带动专业现代化、以国际化带动专业标准化的目标;在中、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试行与国外知名职业院校联合办学,至少有3%的专业与国际接轨。•师资队伍建设。使中等职业学校来自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和承担课时比例达到双30%,高等职业院校达到40%;建立专业教师每3年内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定期培训和社会实践制度,强化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与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根据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建立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资格标准和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专业教师职务系列和技术职务评审制度;进行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进行校长教学改革领导力培训计划、百名“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联合办学。中、高职贯通办学的招生规模达到当年招生比例的10%左右;由单一学校办学向集团化办学转变,走集团化办学之路,使80%中、高职院校参与集团化办学。同时,在本市每个区县都组建一个职业教育集团的目标。健全中高职院校之间、学校企业之间实验实训等资源的共享机制;加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间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联系,使80%以上的院校与行业企业成为紧密型合作伙伴。(六)六项主要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学校和专业布局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做强、做优工程,全面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的集聚和整合;•专兼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成效及其功能进一步扩张;•教育教学改革推出新措施。(七)三大保障•经费保障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量部分更多地向职业教育倾斜;积极筹措和吸纳社会资金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经费的投入和保障机制。•队伍保障制定师资定向培养引进机制,完善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加强重点专业师资的培训运行机制,创新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政策与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就业跟踪制度,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制度。(八)近期几项主要工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中职-高职贯通培养、中职-高职基于学分制的衔接培养、5年制高职、高职-应用本科衔接和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等多种形式,逐步实现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硕士的有机衔接。•加强普职渗透和融通,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为学生搭建终身发展的学习平台,使学生不但具有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而且具有人文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能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营造有利于职业院校毕业生优先就业的良好环境,与人保等部门紧密合作,完成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一体化课程认证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动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强化职业院校培训功能,推动形成先培训、后上岗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使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加相匹配,在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基础上,建设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中高职专业,逐步满足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逐步接轨国际就业市场,建设高层次精品职业院校,打造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和专业。•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主任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大幅度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力度。•人才培养规格更加符合行业企业要求,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使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三、微观层面——职业学校的关注点(一)关注专业建设•专业设置——市场对相应专业的人才需求度;——学生、家长对专业的认可度;——专业设置所必需的软、硬件配备度;•专业实施——专业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文件要求的吻合度;——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与专业要求的适合度;——重点专业的资金投入与建设的结合度;•专业考核——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评价;——政府主管部门对相应专业的评价;——学生在学习后对相应专业的评价;(二)关注课程开发•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与知识目标要求的符合度;——课程内容与能力目标要求的符合度;——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更新幅度;•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的完备程度;——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的符合度;——课程教学大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材——教材的时效性;——教材的规格;——教材的创新性;——教材的先进度;——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三)关注教学过程•生源情况——招生规模;——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学习困难学生情况;•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授课情况;——奖惩情况等;•毕业就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就业情况(数量、质量);(四)资源管理•师资队伍——骨干教师流入与流出情况;——专职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等的情况;——兼职教师数量比例、技能等级等情况;——师
本文标题:改革与发展13062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