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调查研究终稿
-1-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调查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摘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自身成长;(3)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5)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6)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的行为的知觉或信念。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什么”的认知反映了一种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使大学生主体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更为自信,对各项活动的控制和组织能力将有大幅提高,十分符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初衷,更是为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调查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从以下三个维度研究:(1)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认知;(2)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3)外部因素对社会实践影响。涉及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目的以及影响其实践的因素等方面。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数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在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自我效能感1.前言1.1研究背景2009年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践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新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从多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肯定的看到社会实践活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切实有利的影响:第一,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2-成长产生紧迫感;第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此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将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的行为的知觉或信念。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什么”的认知反映了一种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使大学生主体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更为自信,对各项活动的控制和组织能力将有大幅提高,十分符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初衷,更是为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合理科学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准确认识社会实践活动现状的前提下,可以积极提高大学生主体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大学生群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源动力,亲身进行动手实践,养成坚定的品格,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1.2研究目的通过对我校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的现状,针对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外部因素对社会实践影响,涉及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目的以及影响其实践的因素等方面。同时深入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展提供可靠客观的实证材料,提出有效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1.3研究假设-3-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关。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较多的大学生相对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较少的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更高。2.研究方法2.1测验法2.1.1测验对象本次研究被试样本的确定采取的是分文理学院的简单随机抽样法,被试来源是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人数为221名,女生人数为230名,男女生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别为49.00%和51.00%。451名被试来自湖南师范大学十个学院,其中文科院系的被试为248名,理科院系的被试为203名,文理科被试的比例为54.98%和45.02%。被试涵盖本科四个年级,其中大一145人,比例为32.2%,大二111人,比例为24.6%,大三123人,比例为27.3%,大四72人,比例为15.9%表一:被试男女分布男女总和N221130451%4951100表二:被试文理科分布文科理科总和N248203451%54.9845.02100-4-表三:被试年级分布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总和N14511112372451%32.224.627.315.91002.1.2研究工具本次测验所使用的研究工具为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自编问卷,问卷共十九个题目,包括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外部因素对社会实践影响三个维度,涉及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目的以及影响其实践的因素等方面。本研究还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测量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中文版的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在一致性系数为.87,一星期间隔的重测信度为.83;效度方面,GSES的10个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60和.77之间;因素分析抽取一个因素,解释方差47.09%,表示GSES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2.1.3施测过程2010年1月28日——2月10日收集相关资料。2010年2月18日——2月26日编制问卷。2010年3月2日——3月6日发放调研问卷,并当场回收。2010年3月6日——3月10日整理调研数据。2010年3月11日——3月15日撰写调研报告。2.1.4问卷回收情况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1份,回收率90.2%。其中,文科学院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5-份,回收率99.2%;理科学院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3份,回收率81.2%。2.1.5结果处理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和量表利用EXCLE软件和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2.2访谈法2.2.1访谈对象对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数计院等十个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0名同学进行了访谈调研。2.2.2访谈内容访谈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被访问对象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是否经常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己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第二,被访问对象所了解的我校的社会实践现状。第三,关于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第四,关于当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问题以及被访问对象的建议。3.调研结果分析3.1问卷调研结果分析3.1.1关于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的认知调研结果关于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其中有32.15%的同学认为社会实践在大学中很有必要,是大学的的一个必修课;有64.08%认为有必要,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去尝试;只有3.10%的人觉得社会实践可有可无;还有0.67%的人认为社会实践会影响学习,不乐意做。-6-从问卷的结果来看很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社会实践很有必要,并把社会实践当做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同时我们也还要看到还是有少数同学把社会实践看做是一种无所谓的东西,不热衷于社会实践。说明了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是要继续加强。如表四所示:表四:大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看法关于大学生所选择参加的社会实践的依据:认为所选择的社会实践要为所学专业服务的占18.40%;认为所选的社会实践要符合个人兴趣爱好的占41.24%是占比例最大的;而也有高达36.81%同学认为只要这些社会实践可以锻炼能力就行了;而认为根据报酬选择的占了7.10%;还有2.22%的同学有其他的想法。从问卷的结果可以为我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活动的内容进行参考,多开展一些符合同学们兴趣爱好,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能力的活动。如表五所示:表五:大学生所选择参加社会实践的依据32.15%64.08%3.10%0.67%A很有必要,是大学的必修课B有必要,有合适的机会可以去尝试C可有可无D分散学习的注意力A为所学专业服务18.40%B个人兴趣爱好41.24%C只要可以锻炼能力就行36.81%D根据报酬进行选择7.10%E其他2.22%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ABCDE系列1-7-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其中占比例最高的是为了了解社会现实,高达47.23%;有15.08%的人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赚钱;而有22.39%的同学觉得社会实践要学有所长才是目的;10.64%是为了结交朋友;为了就业做准备而去做社会实践的同学也不在少数,高达30.38%;只有少数的3.10%的同学是被动的认为那是学校的要求,不得不去;也有2.22%的人有其他的目的。从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的不同目的中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基本集中在为了了解社会现实和为就业做准备两点上,所以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可以在这两个目的上多做一些。如表六所示:表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哪种状态更符合要求:其中认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实践,积累经验,效果显著的最高,占了49.89%;而认为要认真投入实际,由于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性而效果不显著的也占到了40.80%;迫于各种压力勉强参加实践,只为完成相关任务的也占了9.98%;对社会实践活动完全不感兴趣,只为了敷衍了事的也有1.55%。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只有一半的同学觉得社会实践活动时效果显著的,并且于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完成的,告诫我们活动组织者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尽量让参加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完成实践。47.23%,36%15.08%,12%22.39%,17%10.64%,8%30.38%,23%3.10%,2%2.22%,2%A了解社会现实B赚钱C学有所长D结交朋友E为就业做准备F学校要求G其它-8-表七:参与社会实践中的状态参加社会实践获得那个的收获:有高达73.39%的人认为通过社会实践接触了社会,培养了交际能了;认为提升实践能力,积累了经验的同学占到了65.85%;认为充实业余生活,丰富了大学生活的54.55%;有51.66%的同学觉得社会实践可以提高自我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30.16%的同学认为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43.68%的同学也觉得这样可以接触、关注社会,了解了社会;也还有1.33%的同学认为还有其他的收获。这是一道多选的题目,既是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对社会实践的活动时大家要积极的参与,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表八:参加社会的实践的收获49.89%40.80%9.98%1.55%A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实践,积累经验,效果显著B认真投入实践,由于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性而效果不显著C迫于各种压力勉强参加实践,只为完成相关任务D对社会实践活动完全不感兴趣,敷衍了事73.39%65.85%54.55%51.66%30.16%43.68%1.33%A接触社会,培养交际能力B提升实践能力,累积经验C充实业余生活,丰富大学生活D提高自我环境适应能力E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F接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G其他-9-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的状态:有高达53.66%的同学认为可以快速调整心态,回归学生本色,安心投入学习;有23.73%的同学觉得余姚一段时间的调整才可以投入学习中;也有4.66%的人觉得不能从两者中很好的转换,容易混淆角色;还有18.04%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影响。从问卷结果可以知道社会实践其实并没有对同学们的学习形成很大的影响,而对于4.66%的同学很难从角色中转变我们要在活动完后加以积极的引导。如表九所示:表九: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的状态3.1.2关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调研结果如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主要主要分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勤工俭学指导中心(43.34%)、社会毕业生指
本文标题: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的调查研究终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4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