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西昆诗派(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立文。“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此集共收诗人十七人,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2、半山诗(王荆公体):“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晚年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他的这种诗被称为“半山诗”。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列宋诗诗体时有“王荆公体”。3、苏门四学士:元祐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下,时称苏门四学士。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在此图中,首列黄庭坚,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宗派图》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1)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2)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3)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5、山谷体: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列黄庭坚的诗为“山谷体”。6、简斋体: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有《简斋集》。他的诗被称“简斋体”。7、“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8、六一风神: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其特点是:(1)偏于阴柔之美。(2)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3)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4)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9、东坡体:苏轼的诗歌世称东坡体,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就体现苏轼“坡仙”的旷达品格而言,高风绝尘当是其诗风的主导倾向,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如《独觉》。10、易安体: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具有倜傥的丈夫气。11、朱希真体(樵歌体):宋代诗人朱敦儒晚年隐居之时,常放浪烟霞,写了大量的隐逸词,旷逸俊迈,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不少虚无思想色彩比较浓厚的篇章,他的诗作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的洒脱的情调,加之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遂形成了“朱希真体”。212、中兴四大诗人:南宋中后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位作家的并称。13、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诗以日常生中的小情趣为题,以师法自然的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美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那种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它的出现,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诚斋体”以绝句最为出色。14、二窗:南宋后期诗人周密,号草窗。其词以写个人身世之感个人身世之感和离情别绪为多,而且往往融入了黍离之悲,所以能尽洗靡曼,独标清丽,有绵渺之思。其工丽精巧,善于咏物处,与吴文英《梦窗词》的旨趣相近,当时并称“二窗”。15、清雅词派:南宋中后期词派。姜夔为此派的开山大师,继之而起者有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他们作词取径各异而同趋于雅,欲以人工夺天巧,其锻炼之精深,音律之闲婉,皆前所未有;但也因此伤于自然,措辞虽工,却缺乏鲜活情气,难免有词匠之讥。16、永嘉四灵:南宋后期诗派。指当时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由于他们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谓之“四灵”。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四灵”以宗唐为号召,实则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的晚唐体,诗风清苦冷僻。他们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习,在文学史上可谓功过参半。17、江湖诗派:南宋后期诗派。是继四灵诗派而兴起的一个诗派。该派诗人多是落第文士或失志末宦,他们流转江湖,以献诗卖艺为生。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刻《江湖诗集》、《续集》、《后集》等书面出名,故称之江湖派。此派诗人作诗多效四灵之体,亦宗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多属意于苦吟,反对江西诗派的资书为诗,工于白描。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18、吴蔡体:金初蔡松年主要以词著称,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体”,吴激的《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南朝千古伤心事”、蔡松年的《大江东去》“高骚痛饮”为时人所称。19、诸宫调: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2)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3)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20、元杂剧:又称北杂剧,(1)是在诸宫调与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泊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2)折是音乐单位,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演唱,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3)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在以正旦为主角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这是从诸宫调由女演员或男演员一人独唱的形式3转化来的。21、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称“叶儿”,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它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是由民间小唱、唐诗宋词发展而来的.小令包括“带过曲”、“重头小令”。套曲也称“套数”、“散套”,由同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也可以“借宫”,一般套末应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曲的出现是对词的一次重大变革。曲的对仗有“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连珠对”、“扇面对”等。22、元曲四大家:对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的并称。23、话本:是宋元“说话人”依据的底本,原只是说书人师徒相传的书面记录,而不为供人阅读而作。当时说话分四家,传于今日的主要是“小说”和“讲史”两家的本子。24、平话:即讲史话本,元人多称为“平话”,大约取其主要用平常口语讲述,一般不加弹唱之意。“评”还有评论之意。说话人边讲边评论,故后人又称为“评话”。平话大多根据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浅显的文言和白话并用,把庞杂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联贯的长篇故事,只交待大概情节,不做过细描写,具有提纲性质。25、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朝统一全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又受北杂剧影响,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26、台阁体:①“台阁体”主要流行于明代永乐至天顺年间。②这一文体在任职台省馆阁的上层官僚间形成,代表作家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③诗歌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④所采用的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应用范围多属应酬、题赠、应制、颂圣。⑤诗歌风格是:雍容华贵、典雅工丽。⑥这一文风标志着明代文人的独立人格已经被统治者彻底摧垮,他们甘心以摇尾乞怜之姿态去换取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地位。27、茶陵诗派:①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由于他是台阁重臣,追随者多,影响较大,因而将这一诗派称为“茶陵诗派”。②茶陵诗派的诗风仍然属于台阁体的余波,其诗歌主张是:A以杜甫的诗风匡正台阁体的纤弱文风;B注重诗歌的语言艺术。茶陵诗派迈出了冲破“台阁体”束缚的第一步。28、“前七子”:①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等在内的文学群体。②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③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为文学的自由发展开启门径,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29、吴中四才子:①指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四人均为南方人。②后徐祯卿加入了李、何为首的文学集团,体现了南北文学思潮汇流的趋势。③由于四人名位不显,因而思想意识更多地4带有市民色彩,表现为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④唐寅与文征明是吴中四才子诗歌及生活方式的代表者。30、“后七子”:①指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宋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团体。②他们继承了前七子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又沿着复古的道路走得更远。③后七子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谢榛诗歌主张及特点是:A主张模拟盛唐,取径较宽,不过分拘泥。B重视创作中的“超悟”、“兴趣”。C讲究音律、辞采、章法,重视文学自身价值。④李攀龙诗论主张比较偏执,过分以复古论调自高自缚,诗歌创作全以模拟古人为能事。⑤王世贞诗歌主张是:主张复古,注重文学的真情实感和艺术价值。追求“忽然而来,浑然而就,无歧级可寻,无声色可指”的自然境界。诗歌创作较少模拟痕迹,成就最大。31、公安派:公安派是李贽的文学革新思想在诗文领域的突出表现。由于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县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三人中以袁宏道最知名。其诗歌主张是:A不拘格套,独抒性灵。B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控制,强调文学自身的价值,要求诗歌创作脱离“理”的束缚而自由抒发个人真实性情,表现个人生活欲望。C认为诗歌不能墨守成规,应不断创新。32、竟陵派:以首领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竟陵派的出现是由于仿效公安派诗歌者日益显露出的“陋”和“俚”的弊病而出现的。它继承了公安派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认为“性灵”的来源不是诗人自己的胸臆,而是古人的篇什,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孤僻的情怀。在艺术上,认为公安派浅易的风格是“俚俗”,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其诗多用怪字、押险韵,刻意追求新奇,结果使他们的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帮了公安派的倒忙。33、唐宋派:①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②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③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的传统。④唐宋派内部彼此间的文学主张有细微差别:王、唐二人推崇宋代理学家的诗文,认为衡量文学的准绳是理学,将文学视为有碍理学的东西。茅坤取法较宽,在宗宋时,不排斥唐代散文。归有光则表现了重“情”的倾向。34、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称为“章回小说”。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35、拟话本小说:从文体看,宋元时期“小说家”的话本是拟话本的先驱。话本比较简单,是供说话人表演时做提示情节之用。明代较早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熊龙峰小说四种》,它们大多为宋元旧篇的汇集。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目的的短篇小说,这就是后来人们通常所说的“拟话本”,或“拟宋市人小说”。主要包括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六个部分。特点:①主要是从历史旧籍中挖掘材料加以改制。②市民生活气息淡化,文人的典雅情调开始注入。③说教成份增加,目的在于起到“喻世”、“警世”、“醒世”之作用。5④情节开始趋于复杂。(04年10月)36、吴江派:明代包括沈璟、沈自晋、沈自征、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袁于令、王骥德、范文若等人的戏剧流派。沈自晋有《翠屏山》、《望湖亭》;袁于令有《西楼记》等三种;卜世臣有《冬青记》。37、临川派:明代追随汤显祖艺术风格者称“临川派”。主要作家有吴炳、孟称舜、
本文标题: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5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