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试题(九)(附参考答案)
《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试题(九)(附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6分)1、典型调查2、标准化访问3、科学归纳法4、直接调查二、填空题:(每空1分,27分)1、调查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搜集调查材料)到的(形成调查结论)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由(调查结论)到(实践)的阶段。2、调查的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调查任务),(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3、设计调查方案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设计调查指标),然后是(设计调查的总体方案)。为了提高调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还应该对设计的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4、要组成一支良好的调查队伍,必须考虑它的(职能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5、普查最大的优点在于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6、随机原则,是指在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可能被抽中的机会)。7、实地观察法,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8、实验效果检测的科学性,是指(检测的指标)要科学,(检测的方法)要科学,(检测的手段)也要科学。9、整理文字资料的一般程序是:(审查)、(分类)和(汇编)。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C)。A.文献法B.访谈法C.问卷法D.观察法2、人口普查属于(C)。A.理论性课题B.因果性课题C.描述性课题D.预测性课题3、对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组合,仅按随机原则直接抽取样本的方法叫(A)。A.简单随机抽样B.任意抽样C.判断抽样D.集体随机抽样4、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A.真实性原则B.合格性原则C.准确性原则D.完整性原则5、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D)。A.文献法B.问卷法C.观察法D.实验法6、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A.实验者B.实验对象C.实验环境D.实验方法7、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C)。A.客观性问题B.全方位问题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D.求真务本问题8、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D)。A.个别访谈B.集中访谈C.深度访谈D.结构式访谈9、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B)。A.参考文献查找法B.检索工具查找法C.计算机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10、每一个测量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指的是(C)。A.准确性B.完整性C.互斥性D.唯一性四、判断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并改正错误。每小题1分,共6分)1、定比指标是各类指标中数学特性最高的指标。2、对调查资料的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根据进行,而不能对一部分子项采用一种根据。3、资产阶级的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美国。4、我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现状研究属于应用性课题。5、调查结果无效,则不可信。6、抽样的方法不同,抽样误差的程度也不相同。五、问答题:1、社会调查有何社会功能?(5分)2、评估调查成果包括哪些方面内容?(6分)3、实施抽样调查的程序是怎样的?(10分)4、关于提问的方式选择,应该考虑哪些因素?(12分)5、科学分类的基本规则是什么?(8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典型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或单位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型的调查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2、标准化访问——亦称结构性访问,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问。3、科学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必然联系,推论出该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方法。4、直接调查——就是调查者直接接触调查对象所进行的调查。如实地观察、口头访问,实验调查等。二、填空题:1、搜集调查材料、形成调查结论;调查结论、实践。2、确定调查任务,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3、设计调查指标,设计调查的总体方案。可行性研究。4、职能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5、全面性、准确性。6、都有同等可能被抽中的机会。7、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8、检测的指标,检测的方法,检测的手段。9、审查、分类、汇编。三、选择题:1、C2、C3、A4、A5、D6、C7、C8、D9、B10、C四、判断题:1、定比指标是各类指标中数学特性最高的指标。√2、对调查资料的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根据进行,而不能对一部分子项采用一种根据。√3、资产阶级的社会调查,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美国。×西欧4、我国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现状研究属于应用性课题。×理论性课题5、调查结果无效,则不可信。×可能不可信,也可能可信。6、抽样的方法不同,抽样误差的程度也不相同。√五、问答题:1、答: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体现在:一、社会调查是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方法;二、社会调查是有效改造社会的重要条件;三、社会调查是培养开拓型才的基本途径;四、社会调查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五、社会调查是端正党风学风的基础一环。2、答:评估调查成果,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术成果看,要对社会调查所提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理论观点和说明,以及所使用的调查研究方法,作出客观的评价,二是从社会成果看,要对社会调查结论的采用率、转引率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作出实事求是的估计。3、答:抽样调查的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确定调查总体。即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确定调查对象的内涵,外延及其数量。第二,设计和抽取调查样本。即设计样本的大小和抽取样本的方法,并根据设计的要求抽取一部分单位,组成调查样本。第三,收集样本资料。即采取各种方法对样本单位进行实际调查。第四,计算样本资料和推断调查总体。即对样本调查的资料进行计算,得出样本指标,然后,根据样本数值,推断总体指标,说明总体情况。4、答:究竟采取哪种方式提出问题,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要考虑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一般来说,比较尖锐、复杂、敏感和威胁性较大的问题,应采取谨慎、迂回的方式提出。反之,则可大胆、正面地提出。二要考虑被访问者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对思想上顾虑重重,性格孤僻,多疑,或对情况不太熟悉,理解问题能力较差的被访问者,应采取耐心解释,循循善诱、逐步前进和深入的方式提出问题。反之,则可单刀直入地连续提出问题。三要考虑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互不熟悉,尚未建立基本信任和初步感情的情况下,应采取耐心、慎重的方式提出问题,反之,则可直率、简捷地提出问题。5、答:(1)每一次分类必须按同一根据进行,而不能对一部分子项采用一种根据。(2)分类的各个子项必须互不相容,即分类的各个子项之间都是全异关系,否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错误。(3)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而不能小于或大子母项,否则就犯了“子项不全”或“子项过多”的错误。(4)分类应该按一定层次逐级进行,而不能混淆一定的层次对某些子项的子项直接进行分类,否则就犯了“越级分类”的错误。
本文标题:《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试题(九)(附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5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