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建筑家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建筑师安藤忠雄读书笔记2011815假期读了安藤忠雄写的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感受很多。双胞胎之一的安藤忠雄,从小被放在外公家长大,学习并不是他的长项,倒是17岁拿到了职业拳击手的执照,可最终他看到了更强大的拳击手,放弃了拳击梦。差不多同时,他开始涉足室内设计,有一天在旧书店里看到的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他被里面充满灵性的建筑草图深深吸引。安藤忠雄反复临摹书里的图画和设计图,渴望成为那样的大师。不能正式上大学,他就去旁听、上夜校,尽可能接触参加设计实践。为了体验广阔的建筑世界,1965年,日本海外旅游开禁的第一年,早已游遍本国著名建筑的安藤忠雄,辞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工作,以自己所有的积蓄为赌注,开始了漫长的旅行。他从横滨乘船到纳霍德卡(俄罗斯的远东港口城市),又经由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再到芬兰、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绕到开普敦,又去了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这一行花了七个月,成了他“此后的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建筑师的心意越发坚定。1969年,安藤忠雄开设了他自己的事务所。事情却并非那么简单,有好长时间,他也只是躺在地板上打滚幻想,或是画没有委托方、看似毫无意义的设计图……直到让他在日本声名鹊起的“住吉长屋”建成。《建筑家安藤忠雄》里,他只将鸡汤故事草草带过,重点讲了自己后面作为建筑师的生活。人生绝非“有理想就去实现”那么简单,他对建筑设计的坚持和全情投入,简直是极端。安藤忠雄毫无愧色地描述自己对事务所工作人员的“残暴”,用上了“拳打脚踢”一词,想想看,他以前可是拳击选手啊!连他自己都说,“他们除了恐怖害怕,大概没有别的感受了”。他对待掌握建筑师收支的业主、审批项目的政府机关也毫不屈服,不惧压力,不顾反对,绝不听取无理的意见,甚至可以在业主入住前完全不让他们看设计图、不透露任何建造的进展。无论哪一个项目,即使没有回报,安藤忠雄都像打仗一样,不惜项目被中止,不在乎耗费几年的时间,拼尽全力去说服去搏斗让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推进,最终像他设计的那样建起来。世界上有这种“拼了”的人存在,真是非常可怕。难怪安藤忠雄那么喜欢清水混凝土,在自己的项目中反复使用,他简直就是个混凝土块嘛。在这部自传里,他没有一丁点的自我解嘲,极少有疑虑,看不到优越感、自豪感,只是像铁的战车,在阴影中一意孤行地搏命前进,不容任何退缩,那些阻挠、困难、压力,即使是“连战连败”也不曾困扰他。描述强硬之外,安藤忠雄展现了自己身为建筑师的另外一面,他对光、影极为敏感,对空间、温度、气候的考虑要比一般人更复杂、深入。像他的“住吉的长屋”,在窄长的空间里分出三部分,中间是内院,两端是居室,不设空调,下雨时,住家要打伞才能去厨房,人在建筑里被安藤放到了次要的位置。“热了就脱一件”“冷了就穿一件”,也只有他才能这么严肃地对住在里面的人说出这么“无耻”的话来。使用者的舒适让位给了自然、光和空间形成的独立的小宇宙。而且,一栋建筑建成并不算完,安藤带着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用假日回访居住在他们的建筑中的人们,继续接受维修、改建、扩建的委托,买下自己设计建造的房子改做工作室,他对待自己所设计的建筑的态度,恐怕比照顾孩子还更温柔体贴,过分,简直是溺爱。因此,无论是委托他建造住宅、教堂、博物馆,从美学和质量上都会得到靠得住的结果。每一次,他的建筑都证明了“安藤忠雄这个人,虽然强势,却是值得放心托付的”。可是,他啊,简直是个建筑痴,连委托人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止一次对着空地、对着政府都没想好要如何开发的区域设计,主动拿着设计图去找土地的所有者,看,这是我做的计划,按照我的设计来吧。在安藤的建筑里,是无所谓人的。那些清水混凝土建造的物体有生命,具有了超然的神奇感,建筑是主人,像是活的神。人成了寄宿者。安藤忠雄像是《1Q84》里的领袖,他连接了两个世界,将建筑的“神”的意志表现出来。他没有其他的想法,唯有接受使命,在严酷的现实里“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一心前进,设计,看着设计变成建筑,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安藤信奉直接经验,用身体丈量空间、用感官认识技法。他曾夫子自道: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眼睛和身体能带来更真实、更深刻的体验了。在旅行中,你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不仅是建筑的问题,历史、风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在同时思考。他没有老师,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旅行,生活就是他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安藤有很多老师。我没有上过正规大学,近20岁的时候开始自学建筑。我在长期旅行中考察各地出色的建筑,大师们的作品给我巨大的影响。业内的,他深受几位从不曾谋面的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路易斯•康、赖特--的影响;圈外的,雕塑家萨伊姆•诺古奇、理查德•塞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等,也都对安藤产生影响。在安藤看来,他们都是思想非常自由的人,比起要接受4年大学教育的建筑师,艺术家不曾被过多的课程约束,想法更开放。而且他们大多没有固定职业,有非常强烈的生存意识。这种意识促使他们从不倦怠,而一些建筑师则会因为生活安逸而失去创作的热情。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消极、享乐、过度消费,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他的世界观是他建筑灵感的源泉,他反对装饰及虚伪,希望以简单的几何形来表达日本人的生活精神;反对现代机能主义,认为这种舒适的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所以他会故意把房屋设计得不太好用。比如他的成名作住吉街屋,下雨天主人要撑伞才能走到洗手间。他特意设计的露天中庭,目的在于让自然因素进入住宅,使居住者有机会接触到风、雨和阳光。安藤认为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1.真材实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安藤被誉为清水混凝土的诗人);2、几何形式。运用几何图形的建筑形体,在自然中可以可很清晰地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3、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指原始自然,而是人力安排过的无序自然,或者从原始自然中概括得来的有序自然。他的名作光之教堂,混凝土墙围合成黑暗的内部,悬浮着一座十字架的光线。充分表现出他自己所说的建筑的目的不只是与自然交谈,而是试图改造经由建筑表达出来的自然的意义。总之,作为一个建筑师,安藤忠雄是杰出的;作为一个本质的人,他为了梦想努力的精神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安藤是每一个走在建筑道路上的人的指明灯。美国建筑评论家亨利•普朗莫评价安藤的建筑:华美的贫乏、空虚的盈满、开放的围蔽、柔和的坚硬、半透明的不透明、发光的实体、光亮的黑暗、模糊的清晰、浩瀚的荒僻。一系列的相互矛盾的形容词,概括得可能准确,遣词造句的风格,似乎与安藤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相背。曾有位弟问安藤,建筑于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回答说:建筑是提出某些问题之后的一连串挑战。透过建筑,我将自己的意志传达给社会,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难。在挑战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张力,正是我生存的力量。对我来说,唯有建筑才是参与社会的最有效手段。世界上只有大海才能孕育并繁衍巨大的生物,海能纳百川,能载万物,有这样胸怀的建筑师,一定有着伟大的作品;还有一种爱,萌芽于故土,成长在四海天边。这一路并非总是阳光普照,从而体尝万物的平等与生长的艰辛,在光与影中,爱不再刺眼、自我,而越发和煦又温暖,终让他超越阶层、民族、文化而成就了精神领域的升华;他还有着一股子倔强,永生用不完的坚持,因为他是日本人的缘故吗?还是因为他曾是拳击手?我想答案都不是,他只是虔诚的守护着自己的原则与梦想,不放弃,就像他钦佩的中世纪的修道士。他是安藤忠雄,华丽的溢美之词可能并不适合他,在他的自传中,朴实却深刻的哲理就是这样娓娓道来的:-我从事建筑行业已过了四十年,但我面对建筑的基本态度,依旧是“对抗都市的游击队”,没有改变。-我发现世界上几个最具代表性的都市都有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在都市中流动的“时间积累的富饶”。-如果大众没有培养出积极参与及共享的意识,不管在环境中保留多少空间,也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场。-只要周围有极具生命力的自然风貌,就能借用这股力量,重新整建环境,建筑要重拾现代社会抛弃的观念,并凸显其问题,而且建筑必须是那个地点与那个时代的独特产物,这是建筑对于都市的看法,是建筑背后那股强烈的意志。-利用“后现代”一词为障眼法,为了花光大把钞票而将建筑物盖得奇形怪状,这种毫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建筑接连出现,让人产生错觉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极度的经济至上主义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也在吞噬了建筑界。-若建筑只是炒地皮或投机的工具,就已经无处可展现“战斗”的姿态,如卷入金钱游戏,我怕会迷失自己,所以我决定始终与商业性建筑项目保持距离。-我对表参道之丘所采取的姿态,是不切断从过去到现在、传承至今的时代感,并打造出传承都市记忆的建筑。因为远比专家的赞美更重要的,是经过表参道的普罗大众对这栋建筑的深刻情感。-都市的丰裕,源自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以及凝刻了岁月痕迹的空间。人们生活和相聚的场所,是不能当成商品拿来消费的。-即使我一直钻研清水混建筑至今,我还想要积极研究下一个时代的崭新工法,然后我想再次超越极限,找出属于我自己的混凝土风格。-柯布西耶的这栋集合住宅所发挥的机能未必完全如设计者的构想,但是柯布个人的构想以具体的结构实际呈现出来,还有他面对社会的力量,从零构想出空间里的力量,令我深受感动,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位建筑家应有的姿态。-我一直认为:建筑师应对自己设计过的建筑负责,只要建筑物还存在,就该对它负责。如果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没有对话,只是一味的生产、消费新东西的社会结构,无法超造出“真正活着”的场所。最重要的是,人们拥有经营与维护建筑物的意识,然后建筑物给予相应的回应,这是一种随着时间越来越有魅力,让建筑成长的思维。-维系一个自由、公平的社会,需要超越个人意识的公共精神。在此精神下,创造出能够聚集人群、共同感受生命喜悦的空间与时间,这才是公共建筑真正的意义,这绝不是靠国家或政府的力量完成的。-要超越不同文化的冲突,并非易事。单靠一名建筑家并不能做什么,但是既然建筑与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就应该通过建筑表达某种意义。善于从过去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并传承给后代,是现代建筑师的责任。-魅力与时具增的城市,和只承认新事物价值而不断重复拆与建的城市,何者的风景能看到人类的未来?只要人们对“使用最新的商品便象征富裕”的观念还存在,拆与建的循环就不会结束。不是传统,不是看得见的形体,而是支撑形体的精神。仰赖于自然独有的文化土壤,有时人心的强度会展现惊人的气魄,甚至能重现自然的伟大想象力。-人的信念有超越经济局限的力量。“为谁而做?为何而作?”我一直在自问,并深刻省思着。建筑的故事必然伴随着光和影的两种侧面,人生亦然。有光明的日子,就有艰苦和阴霾。如果要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些什么,那不会是豪华的学历背景,也不是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正面迎向严酷的事实,绝不放弃,坚强走下去的韧性。不要被“每时每刻都得呆在光照得到的地方”这种强迫意识束缚,而是认真的追求理想,不断地挑战,冲刺,这就是作为建筑师应有的生存方式。《建筑师安藤忠雄》读书笔记读了安藤忠雄写的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感受颇多。先介绍下安藤忠雄的成长过程吧。出生在大阪老街的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哥哥,但他因为从小就过继给外婆家,所以是跟著阿嬷长大的孩子。安藤忠雄的阿嬷家是做买卖生意的,从小就没人管他的功课或是生活。所以安藤忠雄每天放学回家就是找同学玩,或是到住家附近的铁工厂、木工厂闲晃,看师傅工作,偶而也跟著学做一点东西。他从小的功课就是倒数几名,也没想过未来要做什麼。阿嬷只教他:“守信、守时、不说谎、不找藉口。”连他生病都要他自己走路去医院看医生,完全训练他独立自主不依赖别人。安藤忠雄到了高工二年级,跟著弟弟去打拳击,练习不到一个月,就拿到拳击手执照,第四场比赛就拿到四千元奖金,那时大学毕业生起新不过一万元,所以他非常高兴靠自己的身体工作而获得报酬。安藤忠雄曾代表所属拳击馆去泰国比赛,第一次一个人出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却也让他更加感受到拳击手这条路所要忍受的孤寂。后来,看到世界拳王的练习时,安藤忠雄才体认到自己不管再怎麼努力,都达不到那样的成绩,毅然决然放弃做一名拳击手。差不多同时,他开始涉足室
本文标题:建筑家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86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