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形势下用科学发展观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探析
新形势下用科学发展观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探析[摘要]为适应新时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性水平,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推进管理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增强管理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实际性、高效性,本文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感恩教育、科学发展四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探讨高校学生工作科学性水平,努力为国家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关键词】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感恩教育;科学发展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校“90后”大学生成为高等教育受众群体,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全面综合能力、高素质修养的人才成为高校的首要任务。而通过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感恩教育和科学发展等载体来促进学生工作的科学性水平成为非常行之有效的必要举措。一、开展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社会实践活动(一)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方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居于首位。其中,党团组织和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工作队伍是主要工作力量,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于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他们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知行结合中认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的变迁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学会辩证地对待社会、对待历史,亲身检验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体系,将知识一点一滴贡献服务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和成功的快乐。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定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科学、有效的开展高校学生工作明确了定位。(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当前所有的教育形式中,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把学生作为主体,倡导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和特长,在社会上展示自己的才华,用知识服务社会,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所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联系纽带,具有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独特功能。(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的大学生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语高度凝炼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道路。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促使大学生养成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精神,也有利于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总之,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大学生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二、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出现了社会的发展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滞后、高等教育体制的变化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滞后、大学生层次的全面提高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滞后。因此,高校必须首先革新传统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对管理主体、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管理队伍等方面的根本改革与科技创新,与时俱进,全面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需要,努力培养科技创新能力高、动手能力强的现代大学生。(一)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人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利益、需要、知识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能。不断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对学生的管理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还应该从专业学习、素养提高各个方面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周到的服务,真正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和载体,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更加贴近学生。(二)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理念是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这种外在的约束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真正把教育落实在实践上,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让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和熏陶。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生素质提升之中,把创新上升为教育,达到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化人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合格现代公民的初衷。(三)确立新形势下科技创新的新的工作理念在新形势下,由于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途径有了新变化,通过信息、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行获取的情况逐渐增多。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高校学生创新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途径。所以,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鼓励大学生向世界学习、进行创新,对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生活、促进理论学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四)创新适合高校发展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工作机制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学生创新活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创新活动工作的主体,强化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调动全体教职员工育人的积极性;又要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创新活动的方法,加强班级导师制工作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足额配备,并设置奖惩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建立健全各个专业学科联动的体制,实现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保证他们的问题得到及时解答。(五)确保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管理性组织性思想性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体制,从根本上加强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政工人员及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探索加强大学生创新活动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深刻认识肩负的重担和责任,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在提高教育、管理、培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和水平上狠下工夫,及时补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就业指导工作者,切实增强学生工作的成效和水平,与时俱进,把新的理论和观念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一)大学生开展感恩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造成他们道德和人格的缺陷。他们对于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教诲、他人的帮助等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这种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股暗流。当下在校大学生主要是“80后”和“90后”,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由于种种因素,他们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人们常常用“以自我为中心”“精神缺氧”“责任感缺失”来形容这代人。他们大多是在重重宠爱和舒适中成长起来的,淘气、叛逆、自私、另类、非主流;大多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成长背景与上代人明显不同;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然而感恩教育又是当前大学教育中被忽视的薄弱环节,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科学性具有显著意义。(二)实施感恩教育有效途径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含有价值取向的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现代理论,批判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观念,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意识到感恩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2.把良好的师德师风融入感恩教育。周济曾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教师要爱与责任兼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真正将育人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国家和社会的栽培之恩,感谢他人帮助的滴水之恩、知遇之恩等。3.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立体教育网络。利用亲情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在学校里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身教示范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让他们心存感激,感谢社会。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创设一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其茁壮成长。4.加强传统美德教育。通过传统美德教育,使大学生不但自觉感恩报恩,而且唾弃现实生活中那些“知恩不报”或“恩将仇报”的行为,这无形中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应怀有感恩之心;大学生对师长的教诲应有感恩之意;大学生对社会的救助应存有感恩之情。5.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磨练人的个性和锻造优秀人格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能为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接找到突破口,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例如,通过开展物品捐赠活动,鼓励同学们将不用的图书、生活用品、文具等以爱心的形式捐赠给贫困学生或希望小学等,让在校学生感受感恩教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情。或者让学生进行假期实践,通过社会的所做、所闻来激发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的深切情感。6.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感恩教育形式,有效地将感恩教育贯穿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例如在大学生中举办“感恩生活”这类主题班会,印发宣传材料、办黑板报、写“感恩”心得体会、开展“感恩”征文等活动,让其懂得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有些恩泽是无法回报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铭刻,才能真正对得起恩惠于己的人。这些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意识,使其更好地树立起信心,确立目标,完成学业,为社会多作贡献。四、用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科学发展目前,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和规范管理成为我们办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实用机制,不断提升高校科学管理水平。(一)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内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继续落实好“废、改、立、留”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让制度管事,让制度管人,切实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同时加强学习宣传,增强制度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制度、人人维护制度、人人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二)严格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安全是第一要务,严格抓好学生的宿舍安全管理,执行宿舍的查夜、查岗政策,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切实做好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折不扣地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学到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三)建立目标明确的评价体系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本文标题:新形势下用科学发展观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