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谢玉琼)
主题复习要求:1、明确考纲、课标要求(《指南针》P138高考要求);2、结合《指南针》主题要点及教材相关内容阅读落实、记忆主干知识;3、重难点问题突破;4、考点训练(注意答题规范)。重点突破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几个光辉标志(新道路、新时期、新领导)3)、中共党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4)、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三次巨变时间伟大转折政治建设的趋势19561976196619781949民主政治曲折发展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1)是人民能正常生活和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3)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重点突破2、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重点突破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材料一: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极大。材料二: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材料三: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粮食产量按每人平均计算,1958年303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人民公社的弊端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改革从农村开始的原因农村、农业、农民的重要性材料分析: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安徽、四川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度集中统一平均主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形式图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拓展延伸】: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作用:①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根本上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④是中国农民在党领导下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重点突破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城乡二元结构的本质特征1、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区隔。不仅就业、居住区域不同,而且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户籍制度对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进行严格限制,人为地遏制了城市化进程。2、对城市居民和农民实行不平等的政策。如在1985年以前,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发18尺布票,而农民只发15尺布票。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严重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致使农业、农村落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1978年农村率先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社建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九十年代南巡讲话后,城市大发展,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离土离乡涌入城市。他们干的是产业工人的工作,拥有的却是农村的户籍、农民的身份,收入很低,在城里得不到应有的公共服务,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和权利,也融不进城市。这样不公平、不合理的体制,致使社会问题频发,成了中国特有的城市顽症。•21C以来,一些省市迈开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尝试解决途径——专家建议第一,改革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第二,要改革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国有制;“永包到户”,承包、转让、租借、转变用途、征占都要制定法律,由相关的管理机构负责。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第三,实行财政体制的改革。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重点突破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重点突破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4)、历史性的跨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2、标志:①关于基本路线:……②关于改革开放:……③关于判断标准:……④关于计划与市场:……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⑥关于发展:……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1)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要点)(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背景:历史性的跨越: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成为党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标志,为中共十四大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重点突破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4)、历史性的跨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5)、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见《指南针》P142)重点突破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4)、历史性的跨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5)、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见《指南针》P142)6)、比较20世纪世界经济领域内的三次重大改革: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1978年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突破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4)、历史性的跨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5)、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历程6)、比较20世纪世界经济领域内的三次重大改革: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7)、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经历怎样的变迁?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经历怎样的变迁?公有为主——计划——计划为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并存单一公有市场为辅多种并存19491956底1978-19921992以后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2012·安徽文综卷·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2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考点训练:B(2013·天津文综·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D(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8题)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A(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A(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18题)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下列关于图7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现负增长•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9题)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D•材料二有专家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突破了一个“瓶颈期”,中国开始踩着历史的节奏,追赶世界经济潮流,每一步都没落空,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的节奏”,“追赶世界经济潮流的”?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10分)•“追赶世界经济潮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扩展;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走向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答出2点且言之有理即可)国外一位学者曾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借用这句话设计了右侧这张主题演讲的图片。为什么说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6分)可从三方面回答: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内改革的战略决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等;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1978年后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融人世界,加入WTO等。从21世纪的视角来看,如:21世纪全球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新时代,中国成为21世纪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影响国际格局变化以及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的历史性转折等。注:答案仅供参考,考生也可从个体的视角梳理、综合、分析后,进行回答。•材料一到2011年,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已历经33周年。33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11年5月17日中国商务部:市场化进程中的现象回答:如何理解“33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深刻含义?(4分)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点突破4、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第一步经济特区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内地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步加入WTO“全方位”是对所有国家开放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
本文标题: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谢玉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