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劳工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课作业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作者姓名:杨振山指导教师:孟繁元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东北大学2011年5月1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杨振山)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位及发展现状(一)定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很大。(郑风田,2010)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提出“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这一判断非常重要。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左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而外出就业1.53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美国《时代》周刊在2009年把年度人物的第三名授予了中国的农民工,原因是他们拯救了世界金融危机。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美国人并没有按我国的约定称呼叫农民工,而是把他们叫做“产业工人”。时代周刊给中国农民工这么高的荣誉,他们实至名归。我国经济增长的70%靠出口拉动,而出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工低廉的工资。另外一个是对稳定的贡献,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刻,虽然有2500万的农民工失去工作,但他们并没有威胁政府与老板,而是老老实实地回家。放在任何国家,上千万人同时失业,一定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动荡。中国的农民工却没有,这也堪称世界奇迹。(二)年龄及婚姻状况1、平均年龄23岁左右,初次外出务工岁数基本上为初中刚毕业年龄。2根据当前三项规模相对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一项为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一项为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另一项为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组织对千家已建工会企业的问卷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这要求我们在认识新生代农民工时,必须关注与其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相关的一系列特征和问题。2、近80%的人未婚。据全国总工会研究室2009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当时农民工中80%以上的人已婚。数据对比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三)发展现状1、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与生活现状(1)居住状况与住宿条件不容乐观居住条件有效百分比集体宿舍49.8%租房住宿25.1%自己买房12.6%工地工棚6.2%亲友的房子4.3%数据资料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进一步分析表明,建筑业、制造业和采掘业的青年农民工多数住在集体宿舍,3从事服务业的青年农民工中,最常见的是租房住宿。这与他们的行业工作特点相吻合。男性青年农民工主要住在集体宿舍,而女性更常见的是租房住宿。由于女性大多数从事服务业,而服务业的住房特点是租房住宿居多,所以才会出现住房方面的性别差异。(2)工资收入水平总体较低与多数人们猜想的不同,据许多实际调查一致显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工资水平低于第一代。这与他们的职业、从事工作时间都有一定关系。(3)工资收入的用途——寄钱回家的比重总体稳定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第一位是用于自己的生活消费和开支(44.7%),然后才是寄回去补贴家用(40%),这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独特的消费支出特点。(4)务工渠道——非正规渠道主导、官方正规就业渠道重要性缓慢上升青年农民工进入所在工作单位的方式中最多的情况是“自己找的工作”和“通过亲戚朋友、同乡介绍”两种形式,二者合计占70%,然后才是通过政府中介部门或劳动部门。2、新生代农民工保障与维权现状——法律意识初醒(1)劳动合同签订状况本次调查显示,已经有超过一半(62.1%)的青年农民工和所在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仍有38%没有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2)工伤保障状况总体上看,60%的情况下出现工伤时,单位是支付资金治疗的。但依据法律和相关规定,单位或雇主是必须100%出钱为其治疗的,可见单位负责的程度不够。(3)法律意识整体淡薄青年农民工整体法律意识淡薄。16.7%的青年农民工真正了解劳动法,大多数青年农民工只是对劳动法了解一点,而15.3%的人则一无所知。4(4)青年农民工维权的渠道与现状当合法权益受损时,青年农民工选择最多的维权方式是寻求法律援(44.7%)、找政府的劳动仲裁机构(33.9%)和向工会求助(41.2%)。可见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时候,依法行使权力维护权益的意识在青年农民工中还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同时也有少数人通过求助亲友、反复找老板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少数人感到无奈,采取消极对待的方式。3、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要及利益诉求(1)新生代青年农民工渴望学习,发展意愿强烈调查显示,青年农民工目前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主要是专业技能知识(69.7%)、法律知识(54.7%)和文化知识(47.8%)。这种需要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细微的差别。(2)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与问题调查表明,将近80%的青年农民工曾接受过职业培训,仍有五分之一的人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3)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期望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青年农民工理想的月收入远高于1000元的标准,由于实际工资偏低,他们工资增长的愿望极其强烈。(4)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全力投入子女教育调查表明,青年农民工对子女的期望都是非常之高的,近乎达到不切实际的程度。绝大多数人对子女学历的期望都是大学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三者合计达89.1%,其中希望子女将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达38.8%。(5)生活方式的选择——向往城市生活制造业(山东)农民工最倾心于在打工的城市定居,而建筑业(北京)的农民工最倾向在京赚足了钱之后“衣锦还乡”。进一步分析,从性别来看,男性和女性的农民工都倾向于在工作的城市定居生活,但女性的倾向要明显和强烈地多,她们更不愿回到家乡生活;文化程度愈5高,愈倾向今后在打工所在的城市里定居生活;未婚的青年农民工更加倾向于在工作地的城市里定居,已婚的青年农民工则相对倾向于挣钱回家生活,他们更务实、更低调。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四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时代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做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大众传媒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他们能够更迅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发展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大多20岁出头,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绝大多数未婚,即将面临着结婚、生子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也必然要承接许多可以预见及难以预见的人生经历和变化;他们大多刚从校门走出3-5年,虽然满腔热情、满怀理想,但是,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点阶段,在职业发展上也存在较大的变数。双重性的体现:他们处于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之中,同时兼有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从谋生手段来看,靠务工为生,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工人特征;但是受二元体制的限制,他们的制度身份仍旧是农民,作为农民的后代,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部分农民的特质。边缘性的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对农业生产活动不熟悉,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也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位于城市的底层,因此,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三、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代际比较(一)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6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二)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而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三)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农民工行业分布比例对照:(国家统计局)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2004年33.3%21.7%22.9%2009年39.1%25.5%17.3%200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资料: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业制造业56.467.37建筑业12.33.7服务业2426.3农业5.41.0(四)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总之,是为了改善比较饥馑的生活状态。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用实地调研中一个26岁新生代农民工的话说,就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五)收入水平存在差距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上一代农民工。200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5岁以下青年农农民工月收入超过1000元的仅占该年龄段的33%,而超过25岁的农民工月收入超过1000元的则占到该年龄段农民工的57.8%。原因是多方面的:务工时间存在差异,新生代农民工多是初来乍到,工作熟练程度不及老生代农民工;同时工作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也存在的差距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老生代农民工。(六)消费状况比较1、新老生代农民工家庭责任感并没有相对降低,寄钱回家的比例甚至略高于上一代农民工。2、新生代农民工在学习方面的消费更大。3、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交往花费更大。4、压缩基本生活费用,追求外在“酷”与“炫”。(七)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从单纯要求实现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8上世纪80年代,农民工刚刚在我国大规模出现时,他们外出就业的目的相对单纯——挣钱,因而对劳动权益的诉求也相对较低,甚至认为只要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和职业健康等其他劳动权益可有可无。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背景、家庭环境和个人文化技能水平的不同,为他们外出就业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他们对劳动权益的诉求向更高层次发展。用他们的话来说,那种工资不高、吃住不包、合同不签、保险不上、发展(机会)不大的单位,只有傻瓜才去。他们就业选择不仅看重硬件——工资,更看中软件——福利待遇、工厂环境、企业声望乃至发展机会等。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权益相对较高的主观诉求,既体现为当所
本文标题: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