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
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汉语言文学汉语121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思想主题上,他的诗歌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善于从平凡事物中营造出不平凡的意境,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并且他的诗含蓄深厚,意境深远。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风格意境价值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分裂,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在这一动乱时期,我国涌现出嵇康、刘玲、谢灵运等一大批杰出诗人,而陶渊明则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陶渊明因厌倦官场的黑暗与浮华,毅然归隐田园,过起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并以此为素材,创造了大量优秀诗歌,开创了田园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之前的中国古典诗歌相比,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无与伦比的价值。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在动荡不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文人生活糜烂,意志消沉,老庄道学兴起,文人多纵情山水,以逃避现实,于是玄言诗和山水诗开始盛行。而另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深感官场黑暗,于是弃官归隐,寻求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最典型代表,他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充分反映了这一现状。(一)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作于作者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之后,因此这些诗主要表达了田园风光的美好,田园生活的乐趣,反映了作者冲破藩篱后的怡然自得的心境。这是陶渊明田园诗最主要的主题。例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立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道出了作者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描写了乡村风光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恬淡,以及诗人对上层生活的厌恶,表明了他从此退隐并不再出仕的决心。而陶渊明的另一首诗《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更成为千古名句,集中体现了作者归隐后的喜悦和怡然自得的心境。(二)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辞官隐退之后,陶渊明开始了田园生活。农业劳动是辛苦的,但诗人却沉浸其中,享受着精神上的愉悦。他习惯于在优美静穆的自然环境下躬身农耕,与周围农民交往,逐渐产生了一种热爱农业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例如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的第一首:“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鸟欢新节,泠风送馀善。”抒发了诗人第一次参加农业劳动的喜悦之情。而《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虽然此诗透露出农耕生活的辛苦,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劳动的热爱,表达了作者远离官场后心境的愉悦与满足。(三)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陶渊明年轻时曾有儒家“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但是后来,诗人几次出仕都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他转而辞官隐居,独善其身。陶渊明因对现实生活不满,因此憧憬着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的这一思想在《桃花源诗并记》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其中“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这几句诗表达的是村人相互砥砺从事劳动以及他们的友善态度和自由自在的精神风貌。“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这几句说的是春蚕丰收了,秋天庄稼也成熟了,但再也不用向官府缴税了。虽然人们之间不能够互相来往,但却可以听到临近人家鸡鸣狗犬的声音。“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恬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从这几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边走边唱的高兴情形,老人们到处游玩的欢喜之情,人们生活是如此高兴快活,无忧无虑。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辞赋等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诗歌�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陶渊明的田园诗描述了他在这个环境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个人真实生活的反映,但并不是当时农村状况的真实记录。因为在陶渊明的心目中,田园是他审美理想的寄托,田园生活是合于自然的理想生活境界。所以他的田园诗歌中有田园风物的实际描绘,同时这些物象的选择与陶炼也渗透了个体的审美思想,融人了一定的理想因素,成为他理想生活境界的艺术体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平淡自然的独特风格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二)“似瘤实肤”的“田家语”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这是只有经过亲身体验与深切感受之后才能写出的诗句。又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闲,闲暇则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平常无奇的八句诗却写出一片生动的田园生活的声音和气氛。苏轼说陶诗“似瘦实腆”,正好说明了这个特点。(三)情理浑融陶渊明的诗歌用语质直中有工致,平淡中有奇奥,蕴含深邃质朴的哲理。他的诗不仅善以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而且常常带着一种特有的理趣,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怀古田舍》)等,都含有一定的哲理意味,而这种理趣往往与具体景物和诗人真挚感情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它没有令人生厌的说教味,而是把人们引向一种更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高度融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耐人咀嚼。三、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较少具体景物描写,有的只是一种浑融的境界,一份和谐的情趣。人、我、物在平等自由的层面中交流沟通,徜徉自得。《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鸟弄欢时节,怜风送余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诅乃浅。诗人记叙春耕之时于清晨整驾出发去田间劳作的情形,诗中并没有真正的劳动场景,有的只是诗人在路中的所闻所见的田园风貌。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春日,诗人心中满是轻松愉悦的感觉,“启涂情已缅”一句透露出这份良好的心情已经辐射向客观外物,以至于有生命的鸟儿与无生命的怜风都感染了主体的情绪�“鸟欢弄新节,冷风送余善”。其二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为千古传颂之名句,被沈德潜曰为“兴到之语”,是陶诗中最佳句之一。极目远望,春风滑过起伏的稻田,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怀新”本是主体站在春天的田野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中蕴含的勃勃生机,但诗中却将这份感觉赋予了青青稻苗,似乎是它们也喜欢新奇的感觉,随时改变自我,愿意随时以崭新的面貌表现出来。《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描绘在草木丰茂的夏季,农事已毕,闲居读书的情景。“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因为我在如此安恬静谧的家居田园生活中感到由衷的喜悦,于是众鸟儿在树丛中交相啼鸣的声音在我看来便也充满了欣喜之情。本来物情是我情之外化,但在写法上却将我之情感同于物情,似乎是因为鸟喜方有我之喜。这种情况都是主体在观照外物之时,不自觉地将“我”之情感贯注到自然万物之上,于是便具有了与主体息息相关的情思。陶渊明的田园诗往往以孤松、秋菊、孤云、归鸟等意象来隐喻自身之高洁品质。在这些作品中,“我”之情思流注于象征之物,笼罩全篇,形成独特的诗境。《咏贫士七首》其一:“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日;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翩,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这里诗人以无所依托的孤云与迟迟出林的飞鸟自喻,表明自己在易代之世将保持自我独立的人格,决不会趋炎附势,改变气节。《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的孤松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赋树木禾苗、孤云飞鸟以人的知觉与情感,心物冥合,形成主客交融、物我泯一之境,这是诗人与宇宙自然息息相通的境界,诗人与宇宙自然之间有一种默契或情感的交流。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四、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桃花源诗并序》代表陶诗的最高成就。其他诗歌仅仅是对农村现实生活的客观描述,此诗则是对理想社会的描摹,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仰慕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中眠”,没有压迫和捐税、人人丰衣足食,整个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早年心中桃花源的影子。《桃花源诗并序》是一个幻化了的理想社会,不仅有着优美的环境(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淳朴的民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更有乌托邦式的理想状态。孟子的仁政理想社会“黎明不饥不寒”,但却笼罩着浓厚的等级观念;庄子的理想世界“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凡夫俗子无法承受,非人间圣地;只有陶渊明的理想王国才是大家心灵的最终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会想到陶渊明,从他的诗里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而这正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所在。另外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如果说田园静穆的抒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那么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揭露、与恶浊官场的决裂,则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等级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结语:陶渊明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古典诗人之一,他的艺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是陶渊明最经典的诗歌作品。他的田园诗反映了他独到的生命体验和高尚的情怀,抒发了他洁身自好、陶醉于自然之中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他的田园诗,无论是从思想性上看,还是从艺术性上看,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学价值很高。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参考文献:[1]柴树臣,张立杰.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河北科技师范学
本文标题:陶渊明田园诗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2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