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类型
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中外社会福利韩宗生学习目的1、熟悉从制度方面对福利类型所作的区分2、理解每个类别的基本特征3、学会用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来分析具体问题。即树立一种比较意识。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分析框架1.1965年,威伦斯基(H.Wilensky),列彪斯(E.Lebeaus)制度型和剩余型.2.1972年蒂特马斯(Titmuss)剩余型、工业成就型、制度化的再分配型。3.1975年帕克(J.Parker)放任主义型、自由主义型、社会主义型4.1976年,1985年修订乔治(V.George)韦尔定(P.Wilding)反集体主义型、被动集体主义型、费边社会主义型、马克思主义型5.1979年品克(R.Pinker)古典经济型、新重商主义型、马克思主义型6.1984年、1990年米什拉(R.Mishra)新右派型、凯恩斯和贝弗里奇福利国家型、合作主义型、社会民主型、马克思主义型。7.1989威廉斯(F.Williams)反集体主义型、社会改造主义型、非社会主义的福利集体主义型、费边社会主义型、激进的社会行政型、福利的政治经济学型。【注:资料来源于李明政《意识形态与社会政策》,(台)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P52.】制度型与剩余型20世纪60年代标准:国家在福利供给中承担的功能剩余型(residualwelfaresystem)补救,常态社会保障失败时,被视作家庭和市场的补救系统,暂时性与替代性,特殊的弱势群体选择型的社会福利福利水平较低。羞耻与自卑。制度型(institutionalwelfaresystem)承担常态第一线的功能,是常规化与永久性、必须的组成部分;对象从特殊的弱势群体扩展到社会中的所有公民,从“非正常人”扩展到“普通人”,实现从选择性福利向普遍性社会福利的转变,福利水平相对较高;正当的社会权利。补缺型与制度型的主要差别维度补缺型制度型社会福利支出/GDP低高给付标准不足足够法定服务范围有限广泛福利覆盖率低高预防需求项目不存在大量存在主要项目类型选择性普遍性筹资方式收费税收私人组织的角色大小国家干预的程度少适量基于需求的分配意识形态主要次要蒂特马斯的“三种模型”考察角度制度化的再分配型工业成就型剩余型国家的作用普遍主义的国家管理服务,应该再分配收入和减少社会的不平等国家应该根据生产效率和工作表现满足需求国家只对市场和家庭不能满足的需求进行干预优先考虑的事项满足社会需求被给予优先权,超过对经济效率的关心首先关心的是经济成功,但社会需求的满足也是必要的市场自由的价值占主导地位,私人供给受到偏爱接受者的地位具有公民身份的所有成员都是接受者,发展享受性的权利。接受者被看作是由于经济原因得到支持的潜在生产力资源接受者被打上了失败者的烙印,耻辱,蒙羞政治立场左中右代表国家北欧联邦德国美国意义解析发展:在此基础商,卡恩和罗曼斯克又提出了“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分析框架。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即使是制度型社会福利,也是把社会福利作为防止和矫正社会问题的制度;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要求建立的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社会福利制度,而不仅仅是解决社会问题。通过此,确保社会正义和公平分配国家财富,提高人们的参与能力,健康水平与教育水平。这一分析框架弥补了蒂特马斯的不足,丰富了对社会福利功能的理解艾斯平-安德森的“三个世界”丹麦学者艾斯平-安德森(EspingAndersen),1990年出版了《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以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的18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国家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基本特征。福利制度受到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采用了“福利资本主义”,而非“福利国家”。1.福利制度的三种模式自由主义福利制度制度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不同程度运用经济调查与家庭收入调查的社会救助,辅以少量的普救式转移支付与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社会福利的提供应是有限的,并伴有社会歧视。对象:收入较低,依靠国家救助的工人阶级。特点:社会福利分配原则和市场的逻辑是一致的,社会福利的分配仍然以市场为主导,国家只起从属辅导作用。(非商品化程度最低)代表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保守主义福利制度特点:社会权利的资格以工作业绩为计算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权利取决于每个人的工作与参保年限,过去的表现与现在的给付之间的关联程度。合作主义政制几乎完全取代了市场,国家的作用主要是维护社会阶级和地位的差异,保护既有的阶级分化现状。再分配机制影响不大,家庭关系仍占重要位置。即,传统的权威结构和合作主义安排对这种公民的社会权利有很大影响。劳动力中度非商品化,社会福利是公民权的一部分。代表国家欧洲大陆。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制度源于贝弗里奇的普通公民权原则,认为谋取公民福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民众应享的权利。劳动力的高度非商品化,社会福利项目高度制度化。强调全民性的社会福利分配,高水准的福利提供。福利国家制度不再是辅助性的制度,而成为一种基本国策。强调全民性的社会福利分配和高水平的福利提供。平等。它又称之为“人民福利”模式,是安德森世界中的理想模式。代表国家:瑞典等斯堪的纳维亚的几个国家。•前提1、资本主义经济2、规范的劳动力市场3、相对自主的政府4、体制完备的民主制度附:安德森的两个概念1.“非商品化”概念(1)劳动力商品化引致的社会问题首先,完全受企业主控制;其次,工人工作没有保障,而且容易发展恶意竞争;最后,失去集体行动的能力(2)社会福利的目的是劳动力去商品化,但劳动力的去商品化并不意味着劳动力作为作为商品形式完全根除,而是指降低劳动力商品化的程度。所谓去商品化是指国家把个人从市场力量的运作范围中解放出来并使其获得一种社会认可的并独立于市场的生活的程度。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去商品化”社会的特征之一是,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降低了社会不平等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前商品化”社会的政治结构。2、阶层化(Stratification)所谓阶层化是指国家福利对不同社会群体区别对待,并促进平等和社会整合的程度。总体看,福利是一种保守措施,目的是维护现有的社会阶层秩序,换言之,社会福利是社会的一种自我维存机制。在福利国家机制中,获利最大的是中产阶级,而不是底层群体。3.社会权利社会权利是研究社会福利制度的起点。福利国家的核心理念是公民的社会权利,这种权利是以公民身份而不是以工作绩效或其他社会地位作为基础的。社会权利扩展程度越宽,非商品化的程度就越高三个表征(EspingAnderson):去商品化(1)获得福利资格的条件(看限制条件)(2)收入替代水平(福利标准替代率,可选择性)(3)资格授权方面(给付资格与给付时间)4.三种模式的比较(1)阶级基础不同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2)组织的合作程度不同(非商品化程度与合作正相关关系)由高到低:社会民主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3)对阶级结构影响不同自由主义分化最厉害;保守主义稳定性较高,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制度分类方法之比较选择标准:福利支出标准与制度性标准为什么?福利支出标准并不是一个准确实用的标准,只能反映福利支出占GDP的相对比例,却无法说明公民实际享受到的福利水准,也不能揭示究竟哪部分公民享受到了社会福利。从本质上看,社会福利代表的是相对于个人、市场之外的集体互助行为,要说明福利对象和福利水准,就必须以社会福利的质量,覆盖范围等治标为标准。中国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类型划分•标准:政府、企业、个人责任的不同,福利水平的差异。•类型①保障型②高福利型③国家型④储蓄型•保障型特点(1)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选择不同的福利标准,并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福利制度;(2)福利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3)权利与缴费义务相联系;(4)不建立以给付为目的的个人帐户(5)社会福利基金以现收现付为主。自我保障、提高效率,保障水平偏低,对象也是有选择的。代表国家:美国、德国、日本。•高福利型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最早在英国建立。瑞典“福利国家橱窗”特点:政府负责、高福利、高税收、损害效率。•国家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特点:受保人不交纳任何保险费用社会福利待遇较高不予缴费多少挂钩,依照劳动贡献特别强调国家的责任工会代管社会保险事宜代表国家:前苏联•储蓄型特点(1)不具有再分配性质,不强调公平性;(2)财务制度是基金积累制度,不是现收现支。(3)给付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帐户的积累,不是社会保障计划的承诺。代表国家: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养老、医疗、教育、住房)智利(只是养老保险,不要企业供款,可以选择基金管理人,分散管理,政府担负最后责任)。总结•上面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另外一种样子。•1、去商品化不适合欠发达国家。而是强调发展第一位,并把“福利”放在广义的发展项目中。•2、政府政策干预很多、介入很深,但福利支出不多。•3、更加强调权利与义务间的协调关系•3、总体来说,发展中国家的福利体制间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标题: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2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