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优秀课件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单元讲课者:第三初级中学李雅莉第10课建设之路的探索第11课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第12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13课共和国的科技丰碑涉及课程第14课登上国际舞台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程标准上所要求的相关基础知识;(2)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史实,培养正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培养积极合作和主动交流的意识;(4)正确分析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史观;(5)将新旧中国的外交地位进行比较,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并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重点(1)中共八大的功绩。(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文革的影响。(3)20世纪50—70年代的科技成就。中共“八大”——探索中的良好开端1、中共八大(1956)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经济方针:——良好开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2、总路线的提出(1958)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问题1:比较、分析1958年的总路线与1956年的建设方针有何不同。问题2: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一种怎样的愿望?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进入曲折“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设想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里,超过英国。2、“大跃进”目标: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中心:大炼钢铁口号:“以钢为纲,全面跃进”2、“大跃进”“大跃进”率先从农村发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农业“大跃进”的特征是放高产“卫星”。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好大的南瓜呀!“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刻舟称瓜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大跃进”中,钢产量等同于工业化水平,成为赶超的主要内容。1958年6月,中央确定当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大沙地”建的“炼钢土高炉”群大跃进的后果及教训:后果:(1)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2)盲目追求“高速度”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教训: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人民公社化运动①概况:人民公社是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建立的农村基层组织。②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求纯。公共食堂人民公社社员的大锅饭③人民公社的危害:a.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主义”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b.挫伤了集体和农民的积极性4.“哀民生之多艰”——1959-1961三年严重经济困难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1958年1960年1961年1959年2950亿斤2870亿斤3400亿斤4000亿斤粮食产量大幅减少导致:59---61年非正常死亡及减少出生人数在4000万左右原因:•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b.三年自然灾害•c.苏联背信弃义5、国民经济调整时间: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1961年4月8日,刘少奇到湖南省湘潭县许家垅(河东人民公社河塘大队长塘生产队)进行调查研究时和社员许庆云谈话。1961年5月4日,周恩来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伯延人民公社进行农业调查。图为周恩来在伯延人民公社和社员肖书义谈话。结果: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时间:1957-1966•评价:a.尽管发一了严重失误b.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二、1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1.10年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类别成就建设项目工农业钢铁石油电力铁路科技500多个。增长60%。建成武钢、包钢。建成大庆、胜利、大港。实现自给。农村用电增长70倍。兰新、包兰等。第一颗原子弹;结晶牛胰岛素。1957-1965年主要工业品产量年份钢发电原油1957年535万吨193亿度146万吨1965年1223万吨676亿度1132万吨增长2.3倍3.5倍7.7倍十年建设成就“铁人”石油工人王进喜2.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1923-1970)王进喜1963年跳入泥浆池搅拌水泥、制服井喷的照片。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雷锋(1940-1962)毛泽东1963年3月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焦裕禄(1922-1964)1991年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焦裕禄纪念馆题词。你知道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的哪些先进事迹?他们的事迹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⒈“两弹元勋”指的是_________;“两弹”指的是______和_______。⒉______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⒊“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此卫星在太空遨游,意味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⒋被周恩来称为第二炮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任务是进行________________。⒌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____,他经过多次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先培育成_________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邓稼先原子弹氢弹19641967“东方红一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巩固我国国防袁隆平籼型⒈______——______十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浩劫,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⒉1966年5月16日,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会议的召开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⒊1966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把矛头指向______________。⒋在“文革”中,形成了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⒌在林彪、江青等人诬陷下,__________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不久含冤病逝。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⒍1976年10月,在粉碎了_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团后,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文革“五一六通知”八届十一中全会刘少奇等林彪江青刘少奇江青探索中的失误十年探索成就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建设成就模范人物三年经济困难1960年八字方针的提出(1959-1961)1.下列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运动③“大跃进”运动④人民公社化运动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C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严重的“左”倾错误不包括()A.“三大改造”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A3.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的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等,抗美援朝时期出生的叫“刘援朝”等,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张跃进”应该出生于()A.1949年B.1952年C.1958年D.1967年C4.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各民主党派的中央和地方组织被无情批判。这充分说明了()A.文革是一场由领导人错误发动的运动B.“文化大革命”被反革命集团利用C.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D.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C5.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进程②严重破坏国民经济③文盲半文盲人数增多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同发达国家差距缩小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B6.2006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强调坚持“八荣八耻”,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典型的是()①周恩来②焦裕禄③雷锋④王进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7.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主要担负我国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A.海军陆战队B.空降兵部队C.武警部队D.战略导弹部队D8.20世纪中后期,中国外交局面不断打开。下列外交成果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②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④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D9.融入情景,探究问题图1土地改革法得到农民拥护图3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图2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1)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法》为什么会得到农民的支持?(2)简述1953年之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及结果。农民渴望得到土地,摆脱封建剥削。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对其进行改造。结果:农民土地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4)由上述三则材料能得到什么启示?(3)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脱离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实行平均主义,完全违背按劳分配原则。危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经济建设必须符合国情,不能片面追求高速度;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言之有理即可)•再见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3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