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观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
第31卷第4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Vol.31No.42009年8月JOURNALOF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EDITION)Aug.2009收稿日期:2009–02–10作者简介:陈淑维(1974-),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中学一级教师。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观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陈淑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浙江宁波315010)摘要:杨贤江的职业教师素质观是以承认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师职业的前提,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教育的归宿,要求教师以教为乐,以生为本。他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并要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这启示了教师要将发展渗透在终身学习、创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关键词: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教师发展中图分类号:G40-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09)04﹣0034﹣05杨贤江(1895~1931),我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留下了近400万字的教育论述,并曾在南京高师、浙江春晖中学等担任教席,从事教育实践。[1](2)纵观他的一生,教师职业素质思想并不是他教育思想的昀主要内容,教育实践也不是他工作实践的主要部分,但这两者却是他整个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密切把握时代脉搏的,其对当今教师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试从教师发展的视角,对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观作一粗浅的探析。一、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观的实践基础杨贤江直接担任教席的5年工作实践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余姚诚意学堂初为人师,前后一学期。1912年春,破格留校任初级国文教员,止于是年秋。这一阶段,他“因回想自己读书的时候,专制粗暴非他所敬仰”,[2]有意识地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不偏爱部分学生。虽未受过系统师范教育,但却实践诠释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师观。二是在南京高师任职,前后三年。1917年9月担任学监处事务员,翌年7月升格为学监,1919年5月,调任教育科助理,止于1920年9月。[3]这一阶段,他对当时学校中教职员与学生“离隔太甚,无精神之联络”的弊病产生疑问,认为这种局面极不利于“学生的自信与自动”,提出“高等学校之学监有训练全校学生之全权”。[4]常与学生交流思想,即便是对有抵触情绪的学生他也能耐心启发。[5]在此期间他还充分运用南京高师的有利条件跟班听课,拓宽了教育专业素养。学监这一教职的特殊性和边工边学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他教师素质观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三是兼任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务主任。1925年春,已担任《学生杂志》编辑的杨贤江来该校兼任教务主任,前后大致一学期,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组织了学生读书会和自治会。期间,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重视教师知识和品性上的发展。[6]当时的春晖中学云集了王任叔(巴人)、范寿康等专任教师,蔡元培、何香凝、黄炎培等演讲或兼课教师,杨贤江在其中功不可没。四是兼任上海景贤女中高中文史科教师,并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讲课。1922年8月,杨贤江因景贤女中侯绍裘校长之邀,到该校作了题为《教师职业的重要》讲座,阐述了他的教师职业素质观,1925年9月到该校兼课,并负责联络了一批名师来校任教。[1](54)尽管杨贤江一生直接担任教席的教育实践时间不长,但在其短暂的工作生涯中却占有重要一席,第4期陈淑维: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观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35他以极大的热忱关注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与师生为友,研究教师发展的问题,这为他形成独特的教师职业素质观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二、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观的内容(一)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杨贤江的职业道德素质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内容:1.以教为乐,视教师职业为改造人心的事业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杨贤江在求学期间就感到教师责任之重大。他认为教育是“人生战斗之准备”,学校是“专施教育之场所”,担负着培养“国之花,未来之主人翁”的重任。杨贤江从教育学的角度深入阐述了教师职业是改造人心的事业,敬业乐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更是一种事业,成就事业是教师人生价值的体现,是教师专业发展昀终目标。他认为“不当看教师职业是糊口的职业”[7](51),视之为谋求生存的手段而已,作为生存压力下的痛苦选择,而是“应当拿出真心诚意来干”。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做一种改造人心的事业,使受教育者都觉悟到现代社会不良底,因而养成改造社会底空气”。[7](51)其次,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事业,必须克服职业倦怠,敬业乐业。他突出强调了教师要以教育事业为乐,因为“教育者帮助受困难的民众,谋苦难之解决,实际上也就是为自己谋解除苦难”。要树立对教育事业的信仰,使自己“具备调查社会害恶的见识与实际改造的热情”[8](448),以从事教育为人生之乐。“所欲培养的人,应当是所适应当代及昀近将来社会的人,同时又不可不为具有实现能力的人”[8](448),为此教师要“随时随地领导他们去接近实际,参与工作,实施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的教育”[7](555),面对不利环境,不要“徒然抱怨,却能善为利用”[7](190),“且能愉快地从事改造”。[9](662)教师这一职业需要每一个教师个体把它当成一份事业去经营、去努力、去创造,以改造人心为幸福,拥有自己的幸福感。再次,视教师职业为改造人心的事业,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必须是过硬的。在杨贤江的论述中,他多次强调教师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贤才”[7](49),因为“盖儿童之于教师,譬犹水之于源,木之于根,欲清源,须浚其源;欲叶茂,须固其根;欲感化生徒,活用教授材料,导之为善之境,大半在教员之品格之高尚也”,提出“高尚纯洁”是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奋斗目标,教师要“名符其实地为人师,为人范”,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付诸教育学生和具体行动中,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他批判当时的教师“只是教学生课本,并不是教学生做人”,提出教育者要教育学生做人,改造人心,自身先应有做人的修养和实践。[9](37)2.以生为本,把培养主体性的人作为教师职业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杨贤江提出教师须树立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视学生为人的职业观。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对青年学生充满爱心、亲切可近,充当着他们的“人生指导伴侣”。在他的教育论述中,反复强调教师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学生视为人的存在,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完整主体的存在,要树立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负责。教师“要从学生本身着想”,面对所有的学生,不论是学业进步的学生,还是学业相对滞后的学生都一视同仁,“都始终要有耐心与信心”。[7](190)他提出,教师教育的原则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实现师生共同进益”,教师对学生应该亲切有爱,无论上课或下课,态度应始终如一,绝不可打骂学生,用强制的手段去执行教育,而是要经过自觉、自尊、自动、自全去实现。他批判当时不少教师“教育方法不切实际”,“学生有什么要求与苦痛都是不加考虑的……”,不曾告诉过“他们应为中华民主的独立而奋斗,应为农工生活的安全而奋斗,乃至应为青年自身失学及失业的救济而奋斗”[10](261),只顾及所谓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教育对象——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其次,杨贤江认为教育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完全人格,培养主体性的人是教师职业的不易旨归,亦即今天所言教育培养的是以创新精神为支撑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他分析了当时发达国家教育现36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状,指出“况就世界教育之趋势以观,注重生徒自动的方面,已成为事实”,提出“中国有良心的教育者,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指导全人生的职责,培养出能适应当代社会、及昀近将来社会的、且有实现能力的人”[7](242),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独立进取的精神。[11]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他提出教师应让学生知晓“求学之目的在做人,在学做一个更有效能的人”,乃在学习了做人的基本条件,好叫我们做个有用的人,具有通过学习以争取“居于有洞察时代的聪明与努力求其实现的地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562)教师自身也要做能独立思考、“知能优秀的学者”[7](49),并通过时刻注意“继续进修,力求进益”[10](685),具备实施回归生活和创造性教育的职业道德素质,来“助成一个健康的……能独立思想及行动的人之圆满的发达”。[10](725)杨贤江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观,以承认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师职业的前提,以培养人的主体性为教育的归宿,要求教师以教为乐,以生为本。认为“指示青年们可以解决的途径并可以努力的方法”,教他们做人做事做学问,“只有这样做,才算尽了教育的能事,才算尽了教育者的天职”。[9](372)(二)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杨贤江从提升学生发展能力出发,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进行了辩证分析,确立了融学生个人发展于其中的教师专业知识素质观价值取向。1.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科学知识首先,教师应具有广博深厚的科学文化和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一是教师掌握的知识要“广”。他说到:“普通各科,学相联络之处甚多。例如讲历史,不可不明地理;教理化,不可不讲数学;教手工,不可不习图画。其余各科,亦皆有密切之关系。为教师者,若非略涉门径,窥见全豹,必有自相冲突之处……”。[10](33)因此教师必须“对各科知识都有所涉猎,有广博的知识面,通晓文理知识,“去学习一切新的学问和技术”。[10](236~237)二是教师掌握的知识要“新”。他提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思想、新学说、新知识,“因为尽有非凡热心的教师,希望学生能日新月异进步的,可是他的见识、他的生活态度,都违背时代潮流,都不合乎教育原理”,则就不免为一个头脑顽固的老先生,而非我们所需要的教师了,教师必须具有现代知识和现代思想的。其次,教师应掌握教育心理科学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教学法。他提出,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善于教育的优秀学者,能通晓教育原则、学生心理,并善于使用各种教育方法。[12]一是须“具有教学的艺术和方法”、课堂组织能力、课外管理能力,还“须擅观人之法……须兼习善人之学”。[10](37)二是在教育方法的研究上,要勇于创新“若果相信新法是能收良效的,便大胆实行”[9](190),因为学生求学“读书以求知识……谋真理的发见与学艺的创新”[9](54),三是“要求教师的教授须热心而有生趣……教师的教授就应特别亲切而有味,且当注重于人生的关系,以求各科教材的活用”。[9](329)2.提升学生的发展能力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评判了“向来的学校教育者,大都偏于知识的传授,而对于良好习惯的培养、青年问题的探索,未尝加以留意”[9](554),强调培养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因为中等学校主要的目的之一,且为每个中等教师应尽之责”,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才能令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而为个体自身发展提供“学习之自信”。[10](617)其次,要采用启发式教育,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差异发展。他坚持认为“有的人并非不能学,只是没有人先来启发他,因此终于不学的多”[10](662),因为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道路、性格特征等各不相同,作为教师需要耐心细致地考察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天性特长,“引导学生到有益的一条路上去尽量发展,然后用学生自动的能力,来谋学生的精进,这实在是教师莫大的天职”。[10](239)在这里他提出了教师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引导者角色,采用启发式教育,把学生引导好,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的观点。再次,他提出要培养学生掌握技术和学会生活的本领。他说“仅有知识不发展能力,则所得终难见诸实行,是故,不惟知之,且惟能之,不惟领会之,且惟应用之”,学校的教师须在学习知识的第4期陈淑维: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观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37同时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训练感官,学生才能掌握技术,学会生活的本来,这样书本知识
本文标题:杨贤江教师职业素质观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