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杭州市跨世纪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DOC 27页)
杭州市跨世纪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引言今后十几年,是杭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本市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历史性阶段,如何调整和优化我市工业产业结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发展命题。而其关键之一就是选择与发展适合杭州经济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通过主导产业所具有的较强的吸收新技术能力和高技术进步速度、高关联度、高技术渗透力,减少物资、能源消耗,提高加工程度,提高附加价值等特点,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客观必然过程。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起主要的、先导作用的主导产业,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从西方工业国家主导产业演变来看,食品工业、轻纺工业是“经济起飞前”和“经济起飞阶段”的主导产业;机电、重化工则是“经济成熟阶段”的主导产业;而汽车与城建工业则属于“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主导产业。如果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来划分,当人均GDP在300-1500美元时,为重化工业的前期阶段,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是以钢铁、石化为代表的资源、资金密集型产业;当人均GDP在1500-10000美元时为重化工业的后期阶段,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是以机械、电子等加工组装工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当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以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从杭州市当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分析,正介于“起飞阶段”与“成熟阶段”之间。若按人均GDP来划分,本市1997年人均GDP已突破2000美元,预计到本世纪末人均GDP可望达到3000美元,这标志着杭州产业结构进入了重化工业的后期阶段。杭州的经济发展,无论以哪种方式加以划分,都说明进入了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阶段,经济结构已到了一个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人才密集型发展的转型时期。因此,必须要着眼于21世纪,不失时机地选择和培育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主导产业,这将是本市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任务。一、选择跨世纪工业主导产业的意义杭州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特征和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国民经济新的发展,亟需建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以持续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实力、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因此,选择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⒈随着本市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偏重于对精神、环境方面的需求,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则越来越注意多样化、个性化。因此,选择这一时期的主导产业,是顺利完成本市产业结构转型、适应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必然要求。⒉由于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人类正步入一个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因此,“今天世界经济的竞争,是知识经济的竞争”,知识经济代表着21世纪的发展潮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是本市今后经济发展正确的战略选择。选择跨世纪主导产业是发展知识经济的要求。⒊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以后,全国各地都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抓紧制定各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全面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可以预见,随着全国各地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不少产业如信息、生物技术等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势利导地抓住机遇,及时地选择主导产业,进行产业结构新的调整,是本市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要求。⒋近几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已发生根本变化,买方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迅速提高,国内外大公司产品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都对本市产品造成巨大压力,致使杭产品占有率逐步下降,部分产品出现滞销。因此,尽快择优本市的主导产业,是突出我市部分产业的优势,提高杭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紧迫要求。⒌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历时一年多,日元最近又出现大幅度贬值,对多数国家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我国虽然受到的影响较小,但由于从东南亚各国进口的产品价格下降,已经削弱了许多杭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由于这些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唯一的出路是及时改变产业结构,选择并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产业,来替代现有受冲击的产业。因此选择本市跨世纪主导产业,是最大程度地避免东南亚经济危机影响本市经济的要求。二、本市工业结构演变的回顾无论国家还是区域经济的成长过程,都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具有显著的阶段性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尤其是体现在主导产业序列的变化上。要选择好主导产业,就要从工业化发展规律决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着手。也就是说,把握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是能否正确地界定或选择主导产业的关键。因此,把研究视野扩展到建国以来本市工业结构的发展过程,分析工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规律,对选择好本市未来主导产业,调整工业的产业结构将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本市工业结构演变情况简要回顾如下:⒈第一阶段(1952-1978年)产业结构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照传统发展战略,坚持发展农业与发展工业并举,逐步建立工业体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本市工业发展尽管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就其产业结构演变,仍是逐步实现了以轻工业为主,转变为轻、重并举的工业体系。(在工业内部,杭州轻重工业的产值构成及霍夫曼比率见表1)1949年底,杭州除了发电厂和一些设备维修企业外,基本上没有重工业。当时重工业的产值仅531万元,产值比重为3.8%(1953年产值比重为6.4%),其余96.2%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纺织、造纸和食品工业。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杭州与全国一样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确对本市工业化奠定基础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于受财力、物力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尽管本市重工业产值比重有过二次“超速”发展,但不久就退回下调。第一次是1960年重工业比重发展达到27.6%,比1956年递升了16个百分点,到1962年不得不退到20.1%。第二次是1973年重工业比重达41.7%,比1965年上升了16.9个百分点,以后几年又逐步回落,1988年降至35.6%。虽然在这段时间内,本市重工业的产值比重出现二次波折,但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到1978年仍大于重工业,为58.4%,高于全国56.9%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本市工业的霍夫曼比率由1953年的14.6降至1978年的1.4,由霍夫曼工业的第一阶段演进到第二阶段。而1978年,全国霍夫曼比率为0.76,本市大大高于全国同年数字,表明本市轻型结构特征相对全国十分突出,因此,这段时期本市工业增长的拉动力主要依靠轻纺工业。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应是棉纺和丝绸工业。表1轻重工业产值构成及霍夫曼比率年份产业轻工业重工业霍夫曼比率195393.66.414.6195688.411.67.6195880.619.44.2196072.427.62.6196279.920.13.9196575.224.83.0196866.933.12.0197358.841.71.4197559.840.21.5197858.441.61.4198361.138.91.6198864.435.61.8199262.437.61.7199460.839.21.6199653.446.61.1199753.446.61.1⒉第二阶段(1979-1989年)产业结构这是改革开放的10年。本市实行改革开放后,根据自身的条件,对工业内部结构实行调整,实行优先发展消费品的方针,同时,本市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发展轻工业的同时,加强轻工产品对外贸易,大大地促进轻工业的发展。10年间,本市轻工业年均增长率比重工业高出26.7个百分点,产值比重则由58.4%回升至64.4%,而重工业则由41.6%降至35.6%。这10年,又可分为二个小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4年,本市轻工业发展以传统消费品工业包括纺织、服装、制鞋、食品以及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为主。这期间,传统消费品工业实现了建国以来最快的增长速度,如纺织工业1970年至1977年年均增长率仅1.87%,1978年至1985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3.51%。1985年以后开始放慢了生产速度,1985年至1988年年均增长率只有8.11%。第二阶段1985年至1989年,以家电为代表的新型耐用消费品就逐渐取代了传统消费品的位置起着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优势产业。许多耐用消费品从无到有,生产水平从低到高飞速发展,如电视机产量1978年还只有5290台,1988年增加到81.8万台,猛增153倍;洗衣机、电冰箱1978年尚属空白,1988年分别达到55万台和74万台。经过这段时期发展,本市工业逐步实现了以轻工业为主转变为轻、重并举的工业体系。但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是轻工业。这一时间,本市的工业霍夫曼比率由1.4回升至1.8,在霍夫曼工业阶段的第二阶段徘徊。⒊第三阶段(1990-1997年)产业结构这一阶段,杭州与全国一样,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与此同时,本市进一步调整产业政策,首次确定机电工业为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丝绸纺织、化工医药、电子仪表、轻工食品为支柱产业。同时注意在继续发展现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发展新兴工业,因此,1990年以后,本市工业不再主要依赖轻纺工业,而机械工业,化学纤维、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电气机械及器材等工业的产值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全市1989年至1997年轻工业年均增长率比1978年至1988年的年均增长率下降了3.59个百分点。而重工业1989年至1997年的年均增长率不仅比同期轻工业超过8.11个百分点,也比1978年至1988年重工业增长率超过7.19个百分点,因此,重工业成了这段时期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此时,杭州工业霍夫曼比率由1.77降至1.1,处于霍夫曼工业化进程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换。纵观近50年本市轻重工业结构变化的轨迹,从中不难看出其内在的规律。产业结构演变的一个主要规律,它取决于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一、二个主导产业的发展。解放初,本市工业主导产业是丝绸、棉纺工业。到60年代开始改变,轻工业占绝对优势。到80年代初期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开始瞩目。80年代后期机械工业的产值位于本市工业产值之首,远远超过纺织工业,也就是说在那时的主导产业结构以机电工业为主导产业,纺织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为支柱产业构成的。尽管这个结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但可以看出整个工业结构向加工深度化方向发展,也就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在整个工业结构中的比例逐渐增长。因此,不失时机地把握这种产业结构是在向高附加价值、深加工化演变的规律,就能有利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并使工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走出粗放的封闭状态,向更高的、集约的、开放的状态转化。三、杭州跨世纪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本次立项“主导产业”的选择和扶植发展研究,旨在吸取以往调整产业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和把握本市工业结构演变规律,试选择若干主导产业,进而通过培育和扶植,使之在本世纪末乃至21世纪初对杭州工业起支撑作用,并带动本市工业结构升级换代。(一)主导产业的涵义目前见于国内有关资料中对主导产业的涵义或界定,大约有10多种。一般认为主导产业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代表了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或趋势的产业。与主导产业并存和协同发展的主导产业群,是指具有主导产业特性的次一级产业,既包括前一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也包括具有较强潜在发展能力的优势产业。按美国罗斯托的主导产业学说认为,前一个成长阶段的主导产业会对下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本文标题:杭州市跨世纪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对策研究(DOC 2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