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据资料10%—17%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来说,个体从6、7岁到17、18岁称之为青少年期,这期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考试焦虑、厌学、自卑、逆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异性交往问题等。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建议进行探讨:一、考试焦虑情绪辅导焦虑是指一种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具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体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及你和体验。案例1:爱丽(化名)是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紧张的压力状态下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都一片空白,手脚发抖,手心冒汗。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父母,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心理困惑,紧张。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有消极信念的支持,认知改变技术就是辅导者协助当事人,找到困扰自己的负性想法和信念。它是考试焦虑辅导的主要方法之一。我设计了三个阶段的治疗步骤:一是找出考试焦虑的不合理信念,二是利用现实分析心理辅导,消除消极的信念;三是实施取利去弊策略,利用暗示、自我鼓励、自我安慰等自助式的心理辅导,以理性的我来提醒、暗示、战胜情感的我。具体辅导建议有以下几点:(一)改变对焦虑的态度考试焦虑是考生对考试事件在认知上的歪曲,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因此,要纠正对考试焦虑的歪曲认知,正确认识考试焦虑。“考试一出现考试紧张就完蛋了”、“遇到难题就想到自己复习偏了”、“我千万不能失败”。针对存在的这些认知歪曲要逐一“击破”,使他们意识到自我认识和评价是造成压力的关键,认识考试焦虑的普遍性,不再高估别人看低自己;也不要把考试焦虑看成是孝敬长辈的事,不必为此而产生压力。让考生知道“考试正常发挥的前提是带着适度的焦虑去考试”。接受了自己的考试焦虑,就可以紧张适度,因为大考出现焦虑是正常现象,关注其焦虑现象,学会调整和利用考试焦虑,这将有助于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二)降低焦虑水平,强化信心有效的降低考试压力是防治考试焦虑的首要措施。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考生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降低过高的学习目标,保持考生恰当的压力,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身体状况和心态,确定自己升学考试的目标,期待分值拟定为考前“一模、二模”分数或略低,这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努力复习,掌握知识,临近考试以基础的东西为主,碰难题太多会加大思想压力,误认为自己准备还不充分,损害自信心。重视学习过程而不要太计较考试结果,养成将考试当作业,作业当考试的习惯。(三)放松训练深呼吸法:慢吸(4秒)→停(2秒)→慢呼(4秒)×3~5次。要求在考前学会方法以备急用,同时进行自我暗示:“目前我的焦虑刚好是能在大考发挥水平所需要的紧张水平,现感觉真好!”。(四)支持性辅导学生考试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不利方面过分担忧。比如:不管自己学习怎样,考试准备得怎样,一到考试就担心自己考不好,担心父母和老师批评自己等。针对这些担忧的心理,家长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提供情绪支持和鼓励,以消除或者减少他们的担忧,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从而降低焦虑情绪。二、厌学心理辅导厌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吃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机器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厌学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是学习为复旦,把学习看做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导致辍学。案例2: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小周,对学习毫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下课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老师多次劝告批评不起作用,反而与老师对立、发火,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父母因为他不好好学习,经常打骂,祖父母又溺爱孙子。小周自己也觉得很苦恼,想要改变。我采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辅导方法,用关注、倾听、理解、同情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家庭辅导;用自我暗示法和代币制帮助小周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厌学的原因很多,从学生内部因素考虑,大致可以分为:心理压力大而导致的倦怠型厌学;经常学业失败而引起的自卑型厌学,心智不成熟,学习适应困难而引起的适应不良型厌学。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阐述具体心理辅导建议:(一)对于倦怠型厌学心理辅导。这些学生中不乏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第一,腰围他们进行心理减压的辅导,教会他们放松训练的方法;第二,要让他们辩证地看待压力,压力是学习的动力,压力具有双重性,要用积极的验光看待压力,把压力看做是对自己的挑战和机遇;第三,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不要总是与别人比较。不恰当的比较会破坏自己的心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二)对于自卑型厌学心理辅导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即自信心。教师要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念:一要始终对自己抱有信心,永不放弃,尤其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丧失信心;二要相信每个人的能力都是可塑的,变化的,发展的。一个人把自己的能力能固化是不可取的,这样容易自卑,遇到困难就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三)对于适应不良厌学心理辅导老师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增强其独立性和责任心,使其逐渐对自己的事负责,合理运用奖励惩罚,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合理运用奖惩手段要注意一下原则(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其他学生):1.淡化奖励的外部控制作用。如果奖赏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奖赏物,则会使奖赏成为外部控制手段,反而会抑制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奖赏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给予奖赏意味着对个人学有成效的肯定。2.奖赏要与学生付出的实际努力相一致。恰如其分的奖励,能够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激励,从而能持久地激励其学习。3.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凡符合规则的行为获得奖励,教师具体实施时,切忌凭自己情绪波动变更奖励办法,否则,奖励就成了教师的“私有财物”。4.奖励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低年级而言,一颗红星,一包饼干的奖励可能比加分更有效,对高年级而言,获得自由活动的时间、去图书馆、做自己爱干的事等等更有价值。5.奖励要以物质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6.惩罚应“就事论事”,避免翻“老账”。7.切忌把惩罚作为老师报复泄愤的手段,切忌体罚学生。三、自卑心理辅导自卑感指因对自己的能力及某方面的心理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一种消极自我信念。案例3:平是个初二女生,长得又高又胖眼睛显得特别小,确实有点其貌不扬,她神情沮丧地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学习还是很差,而且学习中遇到问题我既不敢问同学,也不敢问老师,怕他们取笑我。除了一名留级生外,班上就属我最差了,我真笨。”我隐隐感到平的心里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信念。随着深入的了解,平含泪告诉一件痛苦的往事,这件事在心里不停地困扰着她:一年级期末,父母接平回家,她数学考试得了88分,她担心父亲责骂,便央求来校接她的母亲不要告诉父亲。但在火车上还是被父亲翻出了考试卷,父亲非常生气,一边威胁要把她推下车,一边粗暴地把她拖向列车的门口,当时她幼小的心灵中最害怕的倒不是把她推下火车,而是火车上的人都知道了它是一个成绩差的坏孩子,都看到爸爸打骂她,真是太丢脸了,可怕极了。父亲的严厉和粗暴留给小女孩心里的是长久地伤痛,自己成绩差,脑子笨的自我标签凝固为她的消极信念。如何解开她的这个心结是帮助平走出自卑的关键。本案例中,咨询师设计了两个阶段:挑战消极信念和增强自信心。挑战消极信念采用苏格拉底提问法,通过追问观点证据何在启发当事人发现原有观点的错误之处,进而挑战自己的消极观念;通过客观地评价他人,达到理性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具体心理辅导建议有以下几点:(一)改变错误信念,建立客观自我评价容易自卑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错误的信念。把事物的负面情绪无限扩大化,对自己能力看法凝固化,这些都是思维绝对化和片面化的表现。教师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它们的错误认知,使其挑战错误信念,建立理性信念。(二)正视挫折,合理归因不要把失败归结于能力不足,而应该归结为努力不够,进而克服自卑心理。(三)自我激励,学会自我欣赏自我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赞美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价值,帮助学生获得自信,摆脱自卑的阴影。(四)教师要有耐心的期待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教师要多关心,多支持,多鼓励容易自卑的学生,对那些学生尤其要有耐心的期待。四、逆反心理辅导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境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案例4:宁某,男,15岁,某普通中学初三(3)班学生。学习成绩优良,智力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有时还得到学校搬来班主任才勉强解决问题。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数学成绩明显滑坡,竟然亮起了“红灯”。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这是一个典型的逆反心理问题孩子,咨询师没有急于正面应对,而是采用冷处理,缓和宁某的敌对情绪,然后运用“角色转换法”,让学生穿着老师的鞋来走路,让他们体验做老师的辛苦,从而使他能设身处地地位老师着想,珍惜、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具体的心理辅导建议有以下几点:(一)慎用禁令越是禁止的内容,越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行为。因此,如果能用其他的方法消除某种有害的事物和现象,就不要用禁止的方法。耐心说服和讨论优于硬性禁止。当教师和父母认为要避免某种有害的事物和现象时,如果耐心地说服他们,与他们进行平等地讨论,使其明白这些事物的有害性,就有可能使青少年自觉地加以避免。禁止要说明理由。如果一定要使用禁止的方法,则一定要说明禁止的理由,否则,容易引起青少年学生的各种假设,推测,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行为。(二)教师的榜样示范有时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是由于对老师缺乏信任,因此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己所提倡的观点。(三)批评要维护学生自尊许多学生逆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情境的不对。因此,教师应当注意教育情境的利用,尤其要限制惩罚性情境的范围。考虑到情境性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尊心在别人面前收到损害而引起的,因此,为了减轻这种负面效应,如果学生的问题不是极端严重的话,批评性的教育活动最好在比较封闭的情境中进行。(四)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客观评价学生教师对待学生态度要平等,谦虚。要理解学生的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意愿。同时教师应对学生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评价不要带有情绪化,要
本文标题: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8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