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这是(一)理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能力,如“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二)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则是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体。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学习这篇课文课文有助于学生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品位散文优美的语言,揣摩精彩句段;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学习与掌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的学习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手法的把握。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观察生活的兴趣。在以上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性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正确引导。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1、知识结构初一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对写景的散文有了接触,对一些修辞方法有了初步的学习,为学习本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学习能力初一的到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3、心理特征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学生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对待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读的主题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地引导。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一、导入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微风轻拂,这些词语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物?面对美丽的春天,古代的文人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哪首诗歌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最深……一起背一遍。还记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贺知章的《咏柳》。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看看这位现代散文家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春天在他眼里是怎样一番景象,他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情感,春天又给了他什么启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和作者)二、作者介绍(方法:学生发言,老师归纳总结)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踪迹》(诗和散文合集)《背影》(散文集)朱自清散文语言特点:清新隽永(文如其名)三、字词疑难处理1、处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题2、重点字词的强调(针对多音字)涨四、朗读感知1、听录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2、学生齐读五、划分课文层次六、课文分析(一)第一部分:盼春①春天没有来,从哪个字得知?“近”→用词准确、形象②两个“盼望着”,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一个?不能。这里用了反复修辞手法,两个“盼望着”写出了作者期待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反复修辞的讲解。《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学习修辞,品味语言。学习过程:一、预习成果展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欢欢喜喜的样子。()(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3)、比喻姿态优美。()(4)、舒展、活动。()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我们曾学国他的散文《》。答案:1、润宛yùnniàng嘹烘hè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朗读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部分:盼(春)第二部分:绘(春)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具体描绘:草(草报春)花(花争春)风(风唱春)雨(雨润春)迎(人迎春)第三部分:颂(春)设题意图: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层次,并学习简要概括段落大意。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3、小结: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设题意图:本题旨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修辞及其用法,并学习品味语言,从而深入领会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四、课尾检测: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设题意图: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强化对语句的品味,完成本节课目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2、背诵优秀段落。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1、春风:(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作者从哪些感觉写春天的风?(3)、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答案:1、比喻拟人引用2、触觉、嗅觉、视觉、听觉。3、柔和(触觉)2、春雨:(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3)、春雨有什么特点呢?答案:1、比喻、排比2、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3、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小结:写景时,要抓住事物特点,饱含感情,多方位调动感官,多使用多种修辞,才能写得生动形象感人。设题意图:学习品味写景方法,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感受写作的效果。二、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反复诵读课文,直至背诵。设题意图:努力让学生多读,力争让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当堂成诵。至少也能背会几段文字,以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三、课尾检测:(一)、课内阅读: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答:①②③④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的特点。答案:1.造酒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逐渐达到成熟2.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吹动杨柳的春风引用借代3.①‖②‖③④触觉嗅觉听觉4.和煦温暖设题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写景技巧。(二)、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1、春风又绿江南岸()2、两个黄鹂鸣翠柳()3、踏花归来马蹄香()4、一枝红杏出墙来()5、处处闻啼鸟()6、天街小雨润如酥()答案:1.视觉2.听觉3.嗅觉4.视觉5.听觉6.味觉设题意图:不仅能够拓展延伸至课外,还进一步巩固写景技巧。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
本文标题:《春》教学目标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09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