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9年整理】《构建“活动式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活动式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背景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自2002年秋季以来,市课改实验已进入第六个年头,纵观我们目前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老师容易偏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少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这些已很不适应目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我校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很多尝试,通过实践,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方式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还没有变成持续的教学行为,教学效率普遍较低。2、课题研究的意义活动教学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现行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动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活动机会,优化活动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陶行知“手口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自觉地参与,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其获得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程序,最终达到“高效课堂”,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二、课题理论基础及概念的界定1、活动的基本范畴简单地说,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对活动可作多侧面的划分,最基本的主要依据心理学的划分,即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所谓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内部心理与观念活动,主要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这两类活动在人的认识和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类活动常常交织在一起,划分只有相对的意义。教学过程正是学生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实践活动和观念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2、活动教学的界定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3、活动式课堂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活动机会,优化活动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陶行知“手口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自觉地参与,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其获得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程序,最终达到“高效课堂”,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1、国外活动教学的研究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思想强调只有学生自己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与否定。撰写《小组教学活动导论》的米勒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的最大价值在于:培养主动学习者、增进合作精神与能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的人,教育应该注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和创造性的人。概括地说,罗杰斯认为,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这种人具有主动性和责任感,具有灵活地适应变化的能力,是自主发展的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美国兰布达,布莱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学模式认为,课堂结构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探究和研讨。所谓“探究”,就是学生围绕研究目的观察经过教师精心选择和组织的“有结构的材料”(即包含着概念的材料),收集事实和数据;所谓“研讨”,就是将获得的事实和数据汇集起来,进行集体讨论、加工,根据学生发展的水平寻找其中的规律,用已有的认知同化新知。美国冯·格拉斯菲尔德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保加利亚洛扎洛夫创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对活动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都有涉及。这些都为世界范围内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以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2、国内活动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或个人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而对活动式课堂的研究于近期才兴起。珠海的李萍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由学生参与得出结论的过程——活动式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培养了热爱数学的情感。体现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无锡的尤丽君老师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感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把他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贯彻到实际进行中,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活动机会,优化活动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陶行知“手口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自觉地参与,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其获得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钟玲书老师活动教学基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成功的案例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四、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2、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教学要效益。3、通过课题的研究,优化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4、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促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和谐的发展,达到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5、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制定出一套相应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五、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法,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学行为,实施高效教学的策略,方式和途径。通过调查发现,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地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高效愉悦”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通过调查发现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⑴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刻,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上还有所顾忌,⑵课堂教学中方法形式单一,教师讲授偏多,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够明显。⑶课堂教学氛围不浓,有激情的课堂偏少。⑷有些教师虽有一定的教学改革,但时好时坏,成熟稳定的教学路子还没形成。⑸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不紧凑,过程不流畅。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等为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找到了突破口,明确了研究方向和重点。2、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要素与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索新课改背景下高效教学的内涵、要素、特征,提炼出与新课改相匹配的高效课堂的教学要素和特点,为克服低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提供理论支撑。高效课堂的内涵即:⑴高效课堂的目标: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⑵高效课堂的核心:高效课堂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它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的颠覆。其核心应是“学生的参与”,其基本目标应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⑶减少无效即为高效: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或是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⑷高效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效课堂的要素: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对学生来说,教学效率=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这里强调“所有学生”,旨在倡导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即全体性)。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具备以上特点并达到效益最大化的课堂即高效课堂。3、新课改背景下实施“活动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⑴积极探索“活动式课堂”的基本课型。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效教学理论,深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索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活动式课堂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⑵认真探索“活动式课堂”的教学行为活动式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影响教学的关键性行为是备课、上课和评价。因此,高效备课策略,高效上课策略和高效评价策略是活动式课堂研究的重点内容。⑶努力探索“活动式课堂”的教学模式任何高效的课堂都有其规律可循,各学科各学段要根据课堂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各学科特点的活动式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⑷新课程背景下“活动式课堂”教学的评价和管理研究针对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加强对高效的活动式课堂教学评价管理的研究,探索,构建活动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教学评价体系。⑸新课改背景“活动式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法对课堂教学低效的活动式课堂个案进行微格的分析、研究,找出与高效的活动式课堂的教学差距,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高效活动式课堂教学的典型个案进行总结、推广、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期望通过研究,能构建一种具有校本特色的高效的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本校各年段课堂教学高效。六、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1、行动研究法:通过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有广泛意义的高效的活动式课堂教学策略,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实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纲出相应的教师的活动式课堂教学行为方式。3、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4、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变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七、研究的基本过程从年3月开题至年6月结题历经五个学期的时间,分以下阶段实施。1、准备阶段(年3月-年5月)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有:⑴明确研究课题,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⑵落实研究任务、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任务、方法以及应该取得的研究成果。⑶收集资料与文献,进行相关理论学习。⑷确立实验对象即全体教学班级。在课题研究中,首先,精心选择实验组教师,这几位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对教科研有着较大的热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其次,邀请区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为我们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2、实施阶段(年6月-年3月)这个
本文标题:【2019年整理】《构建“活动式课堂”的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0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