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高中地理上课课件-北美.ppt
北美洲特别鸣谢:魔仙堡地形分布气候分布•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过勘查。主要矿物是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镍、铀、铅、锌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达格拉斯黄杉、巨型金针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红杉、铁杉等林木。草原面积占全洲面积14.5%,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北美洲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24,800万千瓦,占世界水利资源蕴藏量的8.9%,已开发的水利资源为5,360万千瓦,占世界的34.7%。2、自然资源3、水文——河湖众多水量大,利于灌溉、航运和发电密西西比河发于源美国北部,纵贯大平原。是世界第四长河北美洲的河流与湖泊尼亚加拉瀑布尼亚加拉瀑布风光尼亚加拉瀑布分为南北两段,北端呈半环状,名马蹄瀑布,属加拿大;南端称亚美利加瀑布,属美国。美、加两国均在瀑布之上修建了大型水电站。尼亚加拉瀑布风光•北美铁路总长420,000多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55,000多千米。公路四通八达。美国东北部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其次是美国中部、东南部、西部沿海地区;加拿大东南部;墨西哥东部,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古巴的糖厂铁路专用线较发达。加拿大中部地区的夏季河运、冬季雪橇运输也很重要。北部沿海地区以雪橇运输为主。3、交通•北美农业生产专门化、商品化和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中部平原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区之一,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烟草为主,其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在世界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中美洲、西印度群岛诸国和地区主要生产甘蔗、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4、农业1、种植业多分布在西南部2、畜牧业多分布在东南部(五大湖区)3、森林面积广阔4、东部沿海地区毗邻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北美各国农业概况•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与拉美多数国家的单一种植不同。它是世界上玉米、番茄、甘薯和烟草四大农作物的原产地之一。玉米至今仍是该国主要粮食作物。•1、现代化•2、专门化农产品产量(%)位次出口量(%)位次玉米41第一65第一小麦12第二33第一稻米5第四16第三大豆47第一67第一棉花16第一24第一肉类17第二14第一牛奶15第一3第七鸡蛋10第一9第二世界农业大国美国2003年美国主要农产品在世界的位次6、北美工业发展特点:1、工业现代化程度高;2、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3、工业部门齐全多样•北美工业区主要划分:•(按工业带分)•1、中部大西洋沿岸工业带•2、五大湖工业区•3、圣劳伦斯工业带•4、墨西哥湾沿岸工业区•5、太平洋沿岸工业带•6、墨西哥中央高原工业区6、人口、民族总共4.6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北美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人口北美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其中以纽约附近和伊利湖周围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千米在200人以上;而面积广大的北部地区和美国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少,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大部分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以盎格鲁萨克逊人最多;其次是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种人。此外还有因纽特人、波多黎各人、犹太人、日本人和华人等。•相对位置(本州):•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美国本土位置的经纬度范围:•30°N~50°N80°W~120°W•海陆位置:•地处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南靠墨西哥湾。•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三大地形单元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以海拔较高的山地为主,中部平原,东部以低矮的山地为主西部地貌总述•1.美国西北部——波浪谷•内陆湖泊沉积形成红色沉积岩→地壳运动形成波浪形弯曲→地壳上升受风的侵蚀,基岩裸露。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科罗拉多高原——峡谷遍布•地壳上升运动,科罗拉多水系的流水侵蚀作用活跃。•3.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风成地貌•降水稀少,地表植物极其稀疏,岩石的物理风化强烈,沙质地表裸露,风力大而频繁,风沙流通过对地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便形成了风成地貌。•4.哥伦比亚高原——熔岩高原•哥伦比亚高原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生长地带,火山运动活跃。当基性岩浆沿裂隙或火山口溢出地面时,就形成熔岩流。固结后的熔岩,由于抗蚀力比较强,往往形成熔岩高原。波浪谷科罗拉多高原莫哈维沙漠哥伦比亚高原中部地貌总述•1.大平原•平原上地势平坦,地壤肥沃,牧草丰茂。•2.以五大湖为代表的冰蚀湖•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掘蚀地面产生的凹地积水形成的湖泊。•3.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密苏里河水流湍急,泥沙混浊,尤其在泛滥期,给清澈的密西西比河不但增加了流量,而且输入了大量泥沙,其后在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冲积成水上三角洲,也有很多河流、湿地和海岸较低的小岛冰蚀湖{密歇根湖}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东部地貌总述•1.阿巴拉契亚山脉——台地与瀑布线•由于地质年代久远,长时间的风化侵蚀造成了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平缓,西端有台地。山麓台地与海岸的陡崖相衔接,河流至此陡落,形成著名的瀑布线。•相对平缓,瀑布、湖泊众多•北美洲地形东部为和缓的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中部为平坦的中央大平原,西部为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受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影响,大河(如密西西比河)多南北流向,发源于落基山脉的密西西比河即从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东部的河流多比较短,水流湍急,多瀑布。•地形东高西低,不利于东部的太平洋暖湿气流进入,有利于西部的大西洋暖湿气流进入,所以东部河流径流量在雨水补给这方面不如西部河流。气候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东西部为温带海洋性和亚热带季风降水较多。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西部科迪勒拉山系,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要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北纬40°以北的西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美国的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5-40度北纬,北美洲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沿岸的细长地带.•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此区域受副高控制,炎热干旱。•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此区域受西风带控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的降水,所以冬季温暖湿润。•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尤为夏季)减湿多雾。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少雨,冬冷夏热•【东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寒冷的季节较长,1月份平均温度为零下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中央平原南部】年降水量受大西洋及墨西哥湾的影响高达1500毫米,此地的平均气温虽然很高,但常受来自北方寒流的侵袭。这一地区每年的无霜期在160到200天左右。•【干燥的西部高原】年温差高达25℃,山岳地区山势越高气候越低。纬度的差异对平均气温的影响也很大,从哥伦比亚高原到科罗拉多高原,冬季平均气温高出10℃,夏季则更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高原荒漠地带降水量不到250毫米。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成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温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因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温暖湿润,1月份平均温度在9℃左右,7月份为24℃-27℃。夏末秋初墨西哥湾沿岸常有飓风侵袭。北美东部冬夏季风向随季节而更替。年降水量平均在1500毫米以上。•【北美大陆的气压配置图式与亚欧大陆相似,为什么北美洲东岸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北美东部冬夏季风向虽也随季节而更替,但远不如东亚显著和稳定。其原因一是北美大陆面积小于亚洲,而更重要的是缺横跨大陆东西的地形障壁把从北方来的寒冷干燥的空气与来自墨西哥湾的潮湿空气分开,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就遭破坏。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北纬30度左右,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压控制,晴朗少雨),再加上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寒流,减温降湿),气候更加干旱,所以是热带沙漠.•由于受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所以面积比较狭窄.气候类型利与弊?•美国的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大部分地区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详见农业部分~】•但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每年的5月至10月,墨西哥湾沿岸常有飓风,而落基山北部的冬季则常遭到寒潮的袭击,有时甚至出现12级以上的大风。•美国的龙卷风多发生在春、夏两季,二三月份墨西哥湾上的暖湿空气北进,受害地区从得克萨斯至佛罗里达半岛一带;每年五月份,龙卷风袭击俄克拉何马、阿肯色等州;六月份龙卷风到达内布拉斯加州和衣阿华州。【新闻链接:纽约暖冬】摘自人民日报•每年1月份通常是纽约最冷的一个月,但是,自2006年来的1月初,漫步在游人如织的纽约植物园,人们没有丝毫的寒意,反而感到暖风拂面。•暖冬使一些靠寒冷天气赚钱的行业叫苦连天。•纽约天气异常温暖为当地的苹果、葡萄和草莓种植业带来麻烦。休眠中的农作物就可能过早开花。在农作物开花后,一旦天气转冷,就可能使农作物受到严重伤害。•近年气候对油价影响越来越大,美国东部地区气温异常温暖导致取暖用油需求减少;汽油、燃油及柴油的库存都增加。是汽油价格下跌的因素。•根本原因:燃煤发电每年排出上百万吨二氧化碳,被视为全球暖化的重要诱因。•气候方面,北美洲极易受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地球上最强大的一股暖流)和来自格陵兰岛的冷空气影响,河流径流量因此有很大起伏。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由于有高大的山脉阻挡,难以深入内陆,影响范围很小,仅局限在沿海一带。而来自大西洋的气流也受地形阻挡,影响范围不大,仅限于沿海。•11.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A.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B.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解析】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增多,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上升流为寒流,则气温会增高,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气温偏低。•东北气候湿冷,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发展乳畜业。•中部地形平坦,黑土广布,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发展大农场种植业,由北往南有小麦,玉米,棉花。•西部高原地带,草原广布,发展畜牧业;西部沿海地中海气候,种植水果。简介:世界第四长河;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最长的支流为密苏里河流经北美的中央大平原地区,流入墨西哥湾(大西洋)。水文特征流域广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因而河流各段的水文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总概: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水系结构呈树枝状。航运发达(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相通,构成庞大的内河运输网)径流量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密西西比河的水能蕴藏量为4,900万千瓦,在世界大河里不算丰富。密西西比河流域水能资源的利用程度已达70%。下游:洪涝灾害(俄亥俄河汇入后,水量大增,地势平担)含沙量大中游:河流含沙量较大(西岸流经半干旱地区支流的汇入)上游:以春季融雪和雨水补给为主(纬度高,4月出现全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水增多,出现次高水位);有结冰期,含沙量小概述•在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有五个大湖,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五大淡水湖。它们按大小分别为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也是最大的淡水湖群,湖水大致从西向东流,注入大西洋。成因五大湖的湖盆主要由冰川刨蚀而成。第四纪冰期时,五大湖地区接近拉布拉多和基瓦丁大陆冰川中心,冰盖厚2400米,侵蚀力极强,原有低洼谷地的软弱岩层逐渐受到冰川的刨蚀,扩大而成今日的湖盆。当大陆冰川后退时,冰水聚积于冰蚀洼地中,便形成五大湖的水面。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仅次于里海的第二大湖。季节性渔猎和旅游为当地娱乐业主要项目。蕴藏有多种矿物。休伦湖•为北美五大湖中第二大湖。东北部多岛屿。湖区主要经济活动有伐木业和渔业。沿湖多游览区。伊利湖•沿湖工业区曾导致许多湖滨游览区关闭,上个世纪70年代末环境破坏得到控制。安大略湖北美洲五大湖最东和最小的一个,安大略湖北面为农业平原,工业集中在港口城市多伦多、罗切斯特等。密歇根湖•唯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上课课件-北美.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0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