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中小学教育管理(电子版)
第一讲教育管理概论(一)教育管理及其目标高鸿源:好,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高鸿源教授,从今天开始大概用18课时左右给大家讲授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所用的教材是贺乐凡教授在2000年根据考试大纲主编的《中小学教育管理》。这本教材共27章,由于课时的限定我在讲授过程中把部分章节合并起来进行讲授,所以定为讲,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学习将讲18讲左右。但是主要的内容仍然保持了完整性,所以这样的话就为大家的学习服务,为大家的考试服务。首先我们来讲第一讲,教育管理概论的第一部分,包括导论、教育管理的特点和教育管理的目标。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管理的概念、教育管理的特点、哲学层面的教育管理的范畴以及教育管理的目标和目标管理,这些是学习者应该主要掌握的部分。教育管理的特点第一个问题,管理教育管理及其目标。那么什么是管理?我想在我们的课开始的时候我想让大家回忆一下一个熟悉的动画片就是《三个和尚》,在这个丰富有趣的动画片中,最初在山上的庙中有一个和尚自己来抬水吃,那么两个和尚来了以后呢,它们之间互相合作也有水吃,但是第三个和尚来了以后却没水吃了,那么大家干渴了一段以后呢,互相之间进行争论、说服、讨论,最后定下了规矩,于是,轮流值班、抬水,最后又有水喝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这件事情实际上就说了这样一点,办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倒办不成事,就是我们所说的,鸡多又是不下蛋的。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呢,因为三个和尚没有共同的目标,都想喝水,但是都是想着自己,而不是想着大家共同努力去喝水,所以也没有一个契约进行约束,结果谁也不去取水,其实,只要稍加组织,定了取水的制度,责任落实到人,这样就会有水喝了。三个和尚所揭示这个管理的规律和这种社会现象在实际的生活中间、工作中间到处可见,都体现了同样的道理。也就是说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我们给管理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这样说,管理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协调各种关系和各项工作,高效率的完成任务的一个活动过程。在这个定义中间,请大家注意这样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个人目标,是团体目标,第二就要合理的组织和协调,第三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三者结合起来才形成我们说的有效的管理。说到管理的时候,我们要记住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是我们讲学校管理学时候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也就是管理的二重性原理。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说管理具有二重属性,普遍的客观属性和特定的社会价值属性,那么前者是指在任何管理活动中都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管理规律,不论这个社会、这个组织或这件事情性质如何,它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可寻。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之下,管理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是存在着差异的,它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凡是有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有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有二重性:一方面凡是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过程的连续和统一,必然表现在一个指挥意识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的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指挥一样。但是另一方面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种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前面马克思所说的就像一个乐队都要有一个指挥一样,任何合作性的工作、劳动和生活都需要有人来进行一种指挥,也就是管理。但是另外一方面来讲,在一个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劳动者产生对立的地方也会产生一种监督劳动,这就是管理的一种阶级属性。那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间,虽然这种对立的成分大大减少了,但是在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理念它仍然会有一些价值观的分野,这一点来讲是我们应该注意把握的。管理在现实中有什么意义呢?这一点请大家看教材,我们不准备对它展开来进行陈述,一般来说我们要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待管理的意义,第一,管理是工作成功的保证,它把整体协调起来。第二,有了管理才有高水平的工作质量和生活水平。第三,现代管理是建设文明和谐组织文化的一种保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生活中间,我们不能够没有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没有一种文明的素质,而这种文明的素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要靠管理来加以引导,来加以协调,来加以创造。什么是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包括哪一些层面和范围?按照我们刚才所讲的管理的定义,引申过来我们就可以说教育管理是管理的主体,通过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形成一种合力,从而高效力的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它渗透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说教育的规划,教育政策的执行,学校中间的教学活动、德育活动,后勤管理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渗透到中间去,它无所不在。它把这些工作有机的组织起来然后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效应。所以教育管理就是协调力量,然后最佳程度的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一般来说当我们谈到教育管理的时候它是包括两个主要层面,一个是宏观的教育管理,也就是行政管理;另外我们作为微观的方面来讲,就是学校管理。教育管理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它究竟有一些什么与其他的社会管理不尽相同的东西呢?教育的基本点或基本目标是教育人,所以教育管理活动的第一个和首要的特点就是它具有教育性,无论是教育的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它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而从微观上来讲,那么无论是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也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教育管理的内容还是方法,都为提高人、发展人来服务,这是我们时时刻刻要关注的。第二,教育对象具有主体性,无论我们的教育管理是对谁的,无论是面对着一个组织,比如说行政部门对一个学校,还是学校管理中面对的是教师和学生,这些对象都是被管理者,但也都是管理的参与者,也就是说他们具有主体性,他们是人,他们有合理的需求,他们也有他们的主动性,所以我们要把他们当做人来看待,当作主人来看待,当作积极的、有能力的、有愿望的这样的主人来看待。这是当代教育发展中教育民主,以及我们教育的育人属性所提出的基本的要求。教育管理第三个特点就是教育管理过程的复杂性,教育管理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长周期这样一个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面临着很多目标的冲突。比如说又是学校发展的规模目标,又是质量目标,那么在遇到矛盾的时候我们究竟以哪个为主?更关注谁?当我们遇到一个学校需要追求效率,比如说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教学成绩,特别是提高我们的升学成绩的时候,但是我们就需要关注教育的平等,关注那些弱势群体的孩子,关注学习水平比较低的孩子,关注他们的发展。我们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这又是目标冲突。家庭、社会、学校很多因素都进入到教育管理中间来了,那么这些因素发生冲突时候我们怎么进行管理?在这一方面来看,它就有一种综合性,所以有些时候教育、管理经常处在两难的状态,而且在当代社会中两难问题越来越多。下边我们想来谈教育管理中间的一些基本问题,这是从哲学层面来考虑的教育管理的关系范畴,在我们的教材中我们用了范畴的概念,所谓范畴就是我们活动的一些特殊领域,但是范畴一般来讲它既是客观的,但是也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们认识的一种的产物。讲到范畴的时候,我们经常在哲学层面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种分析,把握其中的矛盾,然后提升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那么我们在学习教育管理学或者从事教育管理的实践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哲学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概括,从总体上、从本质上、从根本上、从基本点上来把握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总体思维的这样的一种基本要求。在教育管理中间这种教育管理关系的基本范畴大概有这六个基本方面,我们来简单的说明一下。第一个范畴就是主体与客体。这是现代哲学思维中间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管理中间的问题。所谓主体就是主导着整个工作和各种各样活动的管理者,而客体呢,一般来讲它是指我们管理的对象,这里包括人、包括物。一般来讲说,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有一个基本规律:无论我们怎么讲民主,无论我们讲权力的下放,管理它都是一个有序的活动,有权力秩序的,没有权力秩序就会发生混乱,没有权力秩序那么就没有责任,管理就落实不了。所以这里的管理主体,管理者的责任是丝毫不能放弃的。而管理的客体它是客观的,那么在学校中间教师、学生和其他的一些相关的因素都可能是管理者工作的对象,也就是客体。这种基本关系在管理中常常表现为我们所说的科层性,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主体的和客体的秩序和关系绝对化,实际上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在一定情况下它是互相变化的,当管理的客体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的时候,它可能就成为的管理的主体。而且管理的客体它参与到整个学校的活动中间去的时候,它也可能成为管理的主体,而且我们要管好学校,就要把客体的积极性、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发挥他们管理主人的作用。比如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对于干部阶层的管理,这些方面来讲都是我们要给予高度关注的,所以我们要采取辩证的眼光、民主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共性与个性。在管理中间不能没有共性,这种共性东西就是遵循基本的规则和规律所实行的一种管理。比如说一定的规律下所确定的制度、规则,这些是我们管理的有效性的一个基本条件,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在这个方面来讲我们要强调它的共性,注重它的共性,但是在管理中间来看我们强调的是每一个个体它的能动的发展,所以在基本规则之下,都有一种弹性空间,创造条件鼓励个性的发展,发挥每一个个体的积极的作用,所以要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把它们绝对地对立起来,但是我们要注意它们在这个中间的一些基本规律。第三个范畴就是质量和数量。在管理活动中有时候质量和数量经常表现为一种冲突,质量我们指的是教育质量,所以在这个中间来讲我们有2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质量既然是教育质量,它就一定要符合教育的规律,也就是要有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思想在指导着我们追求的这种质量,不是单纯追求一种数量发展,规模发展,必须把质量作为我们教育管理的基点和前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然后我们发展数量,或运用数量的这样一种方法来进行管理。所以我们就是要把质量作为前提,用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管理过程。第四个范畴就是有效与无效。我们在管理活动中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走形式化。有些事情我形式上做了,我按照规则做了,把某些政策来落实了,但是它不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有些人职责在身不得不做,但是当我们不具备能力或者不具备条件,或者是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时候,我们可能都采用一种形式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管理活动中间我们要特别注意实效性,因为我们的管理是把资源最有效的来加以利用,来达到我们组织的基本目标,所以在这里只有你达到了实效,才能够节约资源,最好的利用各种资源,各种资源形成一种合力。所以我们始终注意一点,就是把实效作为一个基本目标,讲德育的实效性,教学管理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等,这些方面的实效性目标的实现都是要靠我们管理来推进的。所以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提倡一种务实的精神。第五个范畴就是集权和分权。在管理的过程中,过度的集权就可能挫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挫伤下层组织的积极性,但是过度的分权又会形成缺乏中心、缺乏权威、缺乏指导的局面,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从而使整个组织一片散沙,所以我们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合力,既有上层的积极性又有下层的积极性,上下要形成合力。但是在不同的学校中,不同的条件之下,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组织中间,在一个缺乏积极文化的组织中间,可能集权要适当的大一些,等它成熟以后,凝聚力大一些的时候,分权可能要加大。所以在这里头集权和分权不是一个绝对倾向于哪边的问题,而是在不同情况下适当地掌控一个适当的程度,也就是度的掌握,处理这种关系特别重要。最后一个范畴就是权威和服从。咱们教材上来讲是讲的权威和服从,实际上来讲我个人认为
本文标题:中小学教育管理(电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1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