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1-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阶段特征]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本单元叙述的是从朱温907年建立后梁到1368年元朝灭亡共460多年的历史,涉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各封建王朝。唐灭亡后的50余年中,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五个朝代;与其并存的先后有南方和山西的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建立辽。960年北宋建立,开始统一活动,相继实现了中原和南方的统一。中国境内处于辽、宋、夏先鼎立。女真兴起后,灭辽和攻宋后,又出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蒙古建国后,势力渐强,开始统一活动,建立元朝.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时期。我国反复处于分裂割据和南北对峙局面,各民族政权先后并立,少数民族先后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宋代和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除了藩镇割据。在与各少数民族关系中,宋朝不时处于屈辱状态,但汉族仍保持了主体民族地位。封建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高度发展,对外交往也有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水平,出现了许多位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文化成就。[重点难点]1.正确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宋朝是继五代以后建立起来的统一封建王朝。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多称为“弱宋”。如何认识宋朝的历史地位呢?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漆侠都认为,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漆侠曾形象地说到,我国封建社会的总趋势,经历了两个马鞍形,从战国经秦汉是第一个高峰,魏晋时期下降,唐代又逐渐上升,宋代发展为高峰,元代又降下来,明清恢复发展。宋朝的历史地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价。政治方面,宋-2-代典制对后世影响巨大,其突出现象是藩镇割据消除,进一步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大国,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元明清继承。农业方面,宋代人口过亿,为汉唐两倍,垦田也是汉唐两倍,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手工业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突出,其中商品货币关系进步明显,海上贸易空前发达,在文化科技方面,三大发明完善或发明于宋代,对世界影响巨大。文学、史学、教育、哲学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总之,宋朝在我国历史发展总过程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处于极其重要的阶段。2.关于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君主地位和加强中央集权,针对君弱臣强和兵变割据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集中军权;分割宰相权力、削弱和分割地方长官权力,加强行政权;集中财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等。宋太祖用不杀戮功臣等不流血的措施,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铲除了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兵变换代的主要支柱,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举措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伪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产,生了很多弊端,特别是宋太宗以后的诸帝,对已矫枉过正的东西不能适可而止,因而积重难返,出现了明显的弊端。第一,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不灵,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守内虚外”,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时时受到辽、西夏侵扰。第二,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北宋被视为“积贫积弱”的王朝。3、宋初割据局面是怎样解决的自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到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达到顶峰。但五代十国时期也孕育了统一因素。经过长期的战争,士族地主势力受到扫荡,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从而大大减少了分裂-3-割据的因素,增长了统一的基础。后周柴荣的改革,大大抑制了藩镇,加强了皇权,增强了国力,并开始了统一战争,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北宋建立后,先确定了完成统一的正确策略,根据“先南后北”的策略,宋太祖、宋太宗在十几年中,陆续消灭了南方和北方的十国,从而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藩镇割据。与此同时,在政治、经济上宋太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夺朝中大将兵权,派文臣做知州,改革军制和军队,从而将军权集中于皇帝,消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军事基础。4.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应从三个方面认识:(1)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改革。(2)变法的内容,主要用以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它虽使封建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但并没有使社会矛盾得以根本解决,因而无法真正缓和严重政治危机。(3)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变法对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而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因为变法面临的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其次,在地主阶级保守派所代表的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被废除。5.南宋海路贸易发达的原因促成南宋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①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产品的增多,为海外贸易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北方战乱。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和相互征战,使我国与中亚、西域的联系受阻,南宋只有通过海路去发展对外贸易。③南宋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巨大发展,当时已能造出适应海上航行的大海船,而且已经普遍使用指南针。主观上:南宋-4-政府采取了鼓励海外贸易的措施,并把它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6、关于藩镇割据问题的解决自东汉末豪强地主的恶性发展,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分裂割据的因素一直存在。唐代的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时军阀拥兵自重,使藩镇割据发展到顶峰。历代统治者都力图解决这一问题,宋太祖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采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治理的办法,比较彻底地解决了这一历史问题。要联系东汉以来的相关史实,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7、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从秦汉时南方开始开发,三国时吴在南方的经营,东晋、南朝在江南的发展,隋唐时经济重心与北方并驾齐驱,南宋时江南经济超过北方。要注意这一历史进程的综合和总结。8、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是后唐的石敬瑭割给契丹的。后唐明宗死后,石敬瑭企图夺取帝位。为了乞求契丹支持,石敬瑭竟向小自己十几岁的耶律德光上表,尊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臣,还答应在灭唐之后,把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936年,石敬瑭在契丹的帮助下,打败后唐。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则把幽(今北京)、顺(今北京顺义)、儒(今北京延庆)、檀(今北京密云)、蓟(今河北蓟县)、涿(今河北涿州)、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北)、新(今河北涿鹿)、妫(今河北怀来)、武(今河北宜化)、蔚(今河北蔚县)、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朔(今山西朔州)、云(今山西大同)各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契丹。当时的契丹,正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自得到幽云十六州以后,契丹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契丹占幽云后,紧接着攻灭“渤海”政权,吞并渤海地区(今牡丹江上游一带),再次扩展疆域,使统治区内增加了广大农耕土地和众多农业人口。这对契丹社会的进一步封建化,不能不发生重大影响。-5-9、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原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其组织按什伍进位编制,、因有伍长(击柝)、什长(执旗)、谋克(百夫长)、猛安(千夫长)。最初是单纯的出猎组织,后来变成平时出猎、战时作战的组织。随着女真族社会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原来的猛安谋克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完颜阿骨打称帝前,顺应女真族历史发展的趋势,于1114年改造原有的组织,突破了血缘关系,规定以户为计算单位,以三百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为首领。十谋克为一猛安,设千夫长为首领。由于实行了“壮者皆兵”即兵民合一制度,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称为猛安谋克户),它是女真族的基本社会组织。金太宗吴乞买统治时期(1123—1134),随着中原占领区域的扩大,金朝统治集团通过括田,搜刮北方土地变为“官田”。这些官田一部分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其余分赐给女真贵族,还有一部分土地分给迁到中原地区的猛安谋克户。猛安谋克的上层分子,把分得的土地佃给汉族农民耕种,这部分女真人就成为新的地主阶级。一般猛安谋克户分得的土地,规定自行耕种。这就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6-第一节五代十国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五代十国的更迭;五代十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统一趋势的加强和周世宗改革。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比较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分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2.通过周世宗改革促使后周强大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割据政权之间的混战,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而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却获得较大发展,这充分说明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2.五代十国后期,出现统一的趋势,后周世宗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不仅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也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就;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的不断加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从战国起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长达2300多年。按其发展特点,可分为五个时期。1.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秦、汉(前475-220)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581-907)找学生列举已学过的封建时期包含的朝代,起止时间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情况。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封建社会的第四个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7-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一、五代十国的更迭1.五代十国的概念:对照教材中的《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地图》。①时间:907~960年;②空间:北方:五代:黄河流域先后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除后唐定都洛阳以外,其余都定都开封)南方:十国:南方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和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和山西的北汉。2.五代十国的统治特点①北方政权更迭频繁,②混战不已,③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阅读P139史料: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实质是什么?(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影响:①政权更迭频繁,政局不稳。②各割据政权之间的混战不休,使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二、南方经济的发展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南方局势相对稳定,战争较少,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大量南移,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③南方许多国家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回忆:江南经济的开发开始于何时?发展情况如何?①开始于三国吴(汉族同山越族共同开发江南)北方农民大量南迁。(比不上北方,大量土地未开垦,产量也很低。)②西晋末年,北方重新陷入混乱,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南方,直到南朝。北方农民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也带来了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8-产技术,他们同江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地区。③南朝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小麦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④隋朝大运河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更有利于对江南开发。杜甫诗云:“稻米流脂……”也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2.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①农业:A.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B.国王钱鏐时,吴越修筑捍海塘(即钱氏捍海塘),抵御钱塘江潮水侵袭。C.圩田继续发展,粮食作物产量提高。D.南方普遍种植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②手工业:A.南方丝织业生产规模大,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B.南方制茶业很普遍,南唐茶场很多,建州茶用作贡品。C.造纸业和印刷业都很发达,成都、金陵是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③商业:A.杭州、扬州等是商业繁荣的城市。B.南方各国贸易往来频繁,不少国家允许中原商人入境经商。C.楚国的商业贸易收入为主要财政来源。④全
本文标题: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