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一章总论
康复的概念康复(rehabilitation)一词最早来源于中世纪的拉丁语,“re”是“重新”、“恢复”。Rehabilitation有“重新获得能力”、“复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态”、“恢复原来的地位、权利、身份、财产、名誉、健康及正常生活”之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re-habilitation首次具有“对身心残疾者进行治疗,使其重返社会”的含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康复”的用法才确定下来。康复的概念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0.采用综合手段(医学/教育/社会/职业)1.以功能障碍为核心2.强调功能训练和再训练3.以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medicine)是指针对残疾人及功能障碍者的康复,具有独立理论基础、功能测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技术(非药物治疗为主)最大程度恢复和发挥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功能为核心)以重返社会为基本目标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第一节人体运动学概念人体运动学概念: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的科学,它运用力学方法和原理来观察研究人体节段运动和整体运动所产生的各种活动功能,以及生理、生化和心理的改变,并阐述其变化的原理、规律和结果,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康复医学概念:康复医学是针对各种原因(含先天性因素)引起的损伤和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包括医学、教育、职业和社会等),经过训练和再训练,达到以恢复功能、重返社会为目的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康复医学的治疗: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前者较少应用药物和手术,较多应用运动和物理因子的方法,其中又以运动为主要方法。人体运动学所要学习的内容正常人体运动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障碍学正常人体运动学这部分内容不同于解剖学,但又是在解剖学的基础上,阐述各主要关节运动时涉及的关节、肌群结构及其功能运动生物力学是采用力学原理分析各主要关节活动中出现的力学现象。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运动过程中,机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糖、脂类、无机盐和水等)之间的相互适应,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的科学。运动障碍学是分析各种病理状态下所出现的运动学特征,包括骨关节、肌肉、神经损伤等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体运动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提到不同运动对心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应用运动对不同心理疾患所起的治疗作用。一、运动学基本概念(一)力学中的物理量和运动的独立性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温度、时间。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等力学中的大多数物理量都是矢量。标量的计算是简单的代数运算,矢量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运动的独立性:若运动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则每个分运动不受其他分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是由各个彼此独立的分运动叠加而成。人体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其理论基础就是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如跳高、跳远、跨栏、铅球等。人体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二)描述人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时刻:是人体位置的时间量度,用于运动的开始、结束和运动过程中许多重要位相的瞬间。时间:是人体运动持续时间的量度,是指人体运动从某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间隔。(三)描述人体运动空间的物理量质点:是指具有质量、但可以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质点的运动(运动轨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常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常分为圆周运动和斜抛物体运动。(四)描述人体运动空间的物理量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刚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不改变的物体。人体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复合运动平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任意两点的连线始终保持等长和平行。其运动轨迹是直线或曲线,人体平动时,身体上各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一致,可简化成质点处理。转动:指运动过程中,身体上的各点都围绕同一直线(即轴)作圆周运动,称转动。转动时人体各点距离轴的距离不同,所以其线速度也不同,只能简化成刚体来处理。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五)描述人体平动的空间物理量轨迹:质点运动的路径。当把人体转化成质点来描述其运动时,质点运动的路径。举例:链球、跳远、单杠向前大回环等运动。路程: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的实际运动路线的长度,也是质点运动轨迹的全长。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一般径赛是用路程量度的。位移:大小等于质点运动的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一般田赛用位移衡量成绩,如跳高等(六)描述人体平动的时间物理量速率: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标量。速度:指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矢量。瞬时速度:指在某一时刻或通过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是矢量。速度描述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举例:一人在田径场上跑200m,用时30s,求他跑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七)人体转动的空间物理量角位移:人体整体或环节围绕某个轴转动时转过的角度叫角位移,是矢量。大小和方向:大小为转过角度的大小,方向由物理学中的“右手法则”判定。通常规定逆时针转动的角位移为正,顺时针转动的角位移为负值。(八)人体转动的时间物理量角速度:人体/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矢量。线速度:是质点围绕一点转动或人体围绕某个轴转动时,质点或人体上各点的瞬时速度。角加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角速度的变化量,是矢量。二、人体运动的坐标系和始发姿势矢状面:沿身体的前后径所作的与水平面垂直的切面冠状面:沿身体的左右径所作的与水平面垂直的切面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垂直轴:与人体纵轴平行,与水平面垂直的轴冠状轴:左右平伸与水平面平行,与矢状面垂直的轴矢状轴:前后平伸与水平面平行,与冠状面垂直的轴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双眼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人体运动的坐标系和始发姿势人体中立位身体直立双眼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贴于躯干两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自由度关节面的形态及结构决定了关节可能活动的轴,肢体一般环绕关节轴来进行旋转活动。关节轴(即活动轴)可反映肢体活动范围和运动方式。自由度与关节活动轴有关,关节轴有几个活动方向,就有几个自由度。凡具备两个以上自由度的关节均可产生环绕动作。第二节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一、人体运动的形式(一)人体简化后的运动形式简化成质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简化成刚体:平动、转动、复合运动。第二节人体运动的形式和原理一、人体运动的形式(二)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转1.屈曲、伸展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踝关节则相反。屈:两骨之间角度变小伸:两骨之间角度变大2.内收、外展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运动。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展:骨远离正中矢状面3.内旋、外旋运动环节绕垂直轴或自身的长轴旋转。由前向内的旋转称内旋(或叫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外旋(旋后)。内旋:骨向前内侧旋转外旋:骨向后外侧旋转4.环转运动环节以固定端为支点,绕冠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进行连续的圆周运动。关节在原位转动,骨远端做圆周运动(三)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运动生物力学将人体看作是由上肢、头、躯干和下肢组成的多环节链状形式,它的基本运动形式包括: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全身的基本运动形式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1)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态变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如举重、推铅球、胸前传球等。(2)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态变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如引体向上、游泳等。(3)鞭打: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上肢各环节依次加速、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动作形式,叫鞭打动作。如扣球、投掷等。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1)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态转为较为屈曲态的动作过程。如跳远起跳前起跳腿的动作、落地动作。(2)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态主动转为伸展态的动作过程。如跳远起跳时起跳腿的动作。(3)鞭打:在完成自由泳的两腿打水动作时,下肢各环节有类似上肢的鞭打动作。3.全身的基本运动形式(1)摆动:身体某一部分完成主要动作(如一条腿的起跳)时,另一部分配合主要动作进行加速摆动(如双臂和另一条腿配合起跳的摆动)动作形式。(2)躯干扭转:在身体各部位完成动作时,躯干、上下肢沿身体纵轴的反向转动的运动形式。(3)相向运动:依据运动形式,把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远离的运动形式称相向运动。如跨栏等。二、人体基本动作原理(一)杠杆原理1.概念支点:是指杠杆绕着转动的轴心点,在肢体杠杆上支点是关节的运动中心。力点:动力作用点称为力点,在骨杠杆上力点是肌肉的附着点。阻力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阻力包括运动节段的重力、运动器械的重力及摩擦力等。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矩: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2.杠杆的分类(1)第一类杠杆(平衡杠杆)特征:支点在力点与阻力点中间,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支点靠近力点时有增大速度和幅度的作用,支点靠近阻力点时有省力的作用。如天平、跷跷板,人体寰枕关节。(2)第二类杠杆(省力杠杆)特征:阻力点在支点与力点中间,这类杠杆的力臂始终大于阻力臂,可以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如撬棍、人体提踵动作。(3)第三类杠杆(速度杠杆)特征:力点在支点与阻力点中间,这类杠杆的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所以不省力,但可以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人体最多见。如镊子、人体屈肘动作3.杠杆原理在康复中的应用省力——负担更大负荷,较少肌肉损伤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阻力,就要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在人体杠杆中肌拉力的力臂一般都短,可以通过籽骨、肌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等来延长力臂。提重物时,使重物靠近身体可以缩短阻力臂而省力,举重的技术关键就是让杠铃尽可能贴近身体。获得速度许多动作不要求省力,而要求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运动幅度,如投掷、打球等。为使阻力点移动的幅度和速度增大,就要增加阻力臂和缩短力臂。如掷铁饼就先要伸展手臂,使几个关节组成一个长的阻力臂。有时可附加延长的阻力臂,如利用击球棒和球拍的杆来延长阻力臂。3.杠杆原理在康复中的应用防止损伤从杠杆原理可知速度杠杆一般不能省力,而人体骨骼与肌组成的杠杆大多属于速度杠杆,所以阻力矩过大的时候,容易引起运动杠杆各环节,特别是其力点和支点,即肌腱、肌止点以及关节的损伤。除通过训练增强肌力以外,还应适当控制阻力及阻力矩,以保护肌杠杆。(二)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运动中需要克服大的阻力/需要快的速度时,虽然运动链中各个关节同时用力,但总是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力,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出现一定的先后顺序。原因:大关节周围分布肌肉力量强。举例:跳远,关节活动顺序是髋、膝、踝,如果跖屈过早,膝关节肌力未完全发挥,影响成绩。第三节人体运动的动力学一、概念1.动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的学科。人体受力可分为动力和制动力。如果力的方向与人体运动方向相同,称为动力,反之称为制动力。2.力一物体作用在另一物体上的推力或拉力。如果把人体看作
本文标题:正常人体运动学第一章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84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