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初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初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如何充分挖掘潜力,发挥学校优势,搞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适应当前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提高学校体育竞技水平。这个问题一直是一线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通过多年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我们总结出以下策略,愿与大家分享。策略一、透视学生个性心理,善于激发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热情大多数的体育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但田径训练则相反,尤其是中长跑,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既枯燥乏味,又非常辛苦,也是带队老师最头疼的事情,更不用说取得好成绩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热情呢?1、尝试在田径训练中巧妙展现体育魅力体育竞赛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在田径训练工作中,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训练内容尽量丰富多彩,要有趣味性,防止挫伤队员的积极性,合理安排一些竞赛活动,依据实际情况在表扬、肯定的同时,运用适当、适时的批评,展现课余体育训练的挑战性;在校内通过墙报、讲座、图片、升旗仪式等形式的宣传工作,展现田径运动独特的内涵,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和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尝试在田径竞赛中充分展示队员风采提供学生展示才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学生展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促使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向田径队靠拢的重要条件。没有学生谈何训练?为此,在学校内经常组织一些竞赛,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做好鼓励和表扬等工作。队员参加体育竞赛后,对取得良好成绩和表现出优良赛风的队员进行表扬和奖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满足他们体育运动中最普遍最强烈的需要——自我价值的体现,激励其他队员为优良成绩去努力拼搏,同时也提高了队员在广大学生中的地位,让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向训练队靠拢,为训练队不断提供优秀苗子,形成梯队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策略二、提高训练常规管理的实效性,稳定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耐久性学校课余田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保持相对稳定必须做好大量细致的工作。(一)田径训练要循序渐进,防止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田径训练要有长计划、短安排。学生每个学期、每个段落,训练什么内容,采取什么措施保证训练质量,达到怎样的训练效果等都要有计划的安排,避免训练的随意性。学校课余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遵守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民主性、开放性原则,争取训练的优质高效。(二)总结田径训练的管理经验,增强田径训练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训练没有制度约束不行。对参加训练学生的出勤、成绩记录、安全防护、器械使用、参与态度、评比检查等各方面都有要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规范学生参与训练的行为。对参加训练学生的常规要求如下:1、遵守时间。教师在第一堂训练课就应强调遵守训练时间,让队员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奖勤罚懒。队员应履行请假手续,教师要及时与班主任或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实际情况。对于无故缺席的队员,应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2、着装。要穿便于运动的服装、鞋袜,这样做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如穿学校统一配发的运动服更好,既整齐又体现出良好的风貌。3、纪律。良好的组织纪律是保证一堂训练课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一支运动队应该是互帮互学、团结合作的集体,在训练场上应该体现出一种竞争向上的氛围。防止自由散漫,嬉笑打闹,甚至搞恶作剧等不良现象发生。4、定期测试成绩测试具有检验、评价、激励作用,定期测试要记录好成绩,以总结分析训练工作的利弊得失、个体差异原因,作为制定或调整下一步训练工作的参考,也是为学生成材以后的训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策略三、打造田径训练的教育功能,通过训练构建学生的阳光心态首先,把学习与训练协调好,使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互补,那就要求体育教师严格控制训练的量和度,保证学生有充沛的体力去学习,而不是疲惫不堪。训练时间也要充分考虑、合理安排,因为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课程安排紧,一旦发生冲突,就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新知识,从而出现知识断层,要去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弥补。其次,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训练过程中要强调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奋斗,跟训练一样不怕苦、不怕累,要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激发自身潜能的动力,从而不断地前进,形成良性循环。第三,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力争为班级和学校做贡献。实践证明,只要导向正确,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不仅在体育成绩上有明显的进步,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上同样也有全新的变化。学习积极性高了,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而且在遵守纪律上也明显好转了,对待学校和班级的事务也主动、积极了,见到老师也有礼貌了,并能协助体育老师做好测试工作,得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认可。策略四、合理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田径训练的质量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任何领域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再也不能默守陈规,采用原有的师傅带徒弟的训练方式。要有挑战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勇气。在课余训练中,我们要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在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指导上精讲多练,对于基本训练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打好基本功,如跑中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前脚掌先着地,熟能生巧,不急于求成,难度较大的动作,则进行反复示范或分解练习,耐心地向学生讲述,帮助学生体会,掌握好运动技术,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训练过程中要求严格,强调质量,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利用学校现代电教设备组织队员观看有关技术图片、录像等,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概念。以弥补教师示范中的不足,对提高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还注意积累和收集训练资料,并认真学习和研究,结合训练,加以充实、修改、应用、提高。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训练工作。因此,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出发,经常反思,提高思想认识。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经常督促自己看一些理论书籍和一些体育教育教学杂志,尝试着把别人的好办法有选择地运用到自己的训练之中,日积月累,训练水平一定也会慢慢的提高。策略五、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在学校课余田径训练中,许多教练员只注重学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另一个关键因素——心理素质。纵观国内外重大比赛,由于运动员赛前出现多种心理障碍而导致心理机能失常,神经系统调节失控,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甚至失败告终的事例屡见不鲜。从国内外资料对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情况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在比赛时技术发挥不好的运动员中,由于心理方面准备不足造成的失败的约占百分之七十,因训练水平、技术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失败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所谓心理素质就是意志品质、毅力和信心的综合体现。良好的意志品质应当具有自觉性、果断、勇敢、坚韧、自制等特性。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尤其需要培养吃苦耐劳,在逆境中求胜利,不畏强手敢于拼搏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培养提高过程,不是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灵。因此,作为教练员在训练的初始阶段,在传授技战术、体能训练的同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不仅要在平时训练中抓,也要在日常管理中抓。
本文标题:初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9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