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建议的提案
1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提案徐太平汪国金委员事实根据: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精准扶贫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精准扶贫体现了深刻的民生内涵。分析探讨:我县形成贫困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二)贫困人口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学费、生活费支出2较大,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措施办法:针对我县扶贫工作现状,建议要实施“五式两加强”,确保我县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一)“五式”1.开发式。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是扶贫攻坚的主要任务。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涉农资金投入和撬动信贷投放,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综合措施,推动实现稳定脱贫。对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生存发展条件的地方,危旧房屋不适宜居住的对象,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分年度实施生态搬迁安置,做到应搬尽搬。2.扶助式。把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首要任务。(1)抓好劳动技能培训。按照“1户1人1技能”的目标,统筹整合培训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提供就业技能培训;(2)大力开展助学行动。接受中职、高职、高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提高补助标准,实现应补尽补,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3)加大创业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支持他们在农村创办各类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3激励他们与贫困户建立平等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和带动扶贫对象积极参与创业项目,多渠道增加收入。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4)改善村镇卫生医疗水平。完善村镇基础医疗设施,吸引高水平医护人员,保障贫困人口就近就医,解决县域农村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困难,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3.包保式。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区、部委办局包村、党员干部包重点户”为主要内容的“三级包保”责任制度,有针对性的提供给贫困户创业致富资金、技术、理念等,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构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4.救助式。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冬季取暖问题,将生存资料和部分生产资料,无偿发放给救助者。救助物质包括粮食、衣被、食品、餐具、建房材料、医药等。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扶贫,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全覆盖;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县镇卫生机构至少每年免费对贫困人口全面体检一次,减少大病的发生率。5.兜底式。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要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探索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以上。(二)“两加强”41.加强扶贫工作领导。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尤其是村组织建设。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本文标题: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建议的提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0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