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河套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河套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方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在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十二五”发展概况“十二五”期间是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成就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学院党委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完成了学院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为做好“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1.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了党委的议事规则,健全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三重一大”会议制度,坚持从严治党,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建设。持续纠正“四风”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学院重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工作,作风建设持续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政风行风评议得到自治区高校工委和教育厅的肯定与好评。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召开了河套学院第一次党代会,进行了以干部公开选聘、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支持统战、老干部、教代会、学生会、工青妇等组织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2.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院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机遇,加大宣传力度,本专科招生协同发展,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同步前进。至“十二五”末,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专业数合计42个,在校生9427人,其中本科生3289人、专科生6138人;成人教育注册在籍学生11700人;学院各类在籍在校学生共计21127人。为确保教育质量,学院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风、学风明显改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至“十二五”末,共建成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3个,精品课程21门,教学团队7个,培养自治区级教学名师9名,教坛新秀5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自治区级奖项63项。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有力提高“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总量逐年增加,队伍结构得以改善,共引进各类教师147人(含留学归国人员8人),其中博士6人(含博士后2人),硕士132人。至“十二五”末,学院专任教师数量达到528人,外聘教师2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9人,占5.5%;副教授145人,占27.5%;讲师247人,占46.8%;助教107人,占20.3%;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7人,占1.3%,有硕士学位者224人,占42.4%,两项合计43.7%;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225人,占42.6%;36~45岁138人,占26.1%;46岁以上165人,占31.3%。学院坚持“引育并举、以培为主”的多途径人才培养原则,强化师资培训。完成了四期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分四个批次选派了100余名本科专业任课教师赴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进行专业课程进修和对口交流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升。五年来,共选派国外访问学者3人、国外进修学习10人,国内访问学者4人、课程进修80人、企业实践锻炼62人,推荐1人入选“草原之光”硕士创业行动。4.加大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力度,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学院进行了内部学科评估,调整了学科布局,确立了需要发展的23个学科,其中包括6个重点学科和2个重点培育学科;建立了科研与服务平台12个,其中自治区级创新培育平台1个(同时也是校级重点平台),市级平台2个(含校级重点平台1个),5个校级重点平台和6个重点培育平台;确定了26名学科带头人,19名专业带头人,44名学术骨干,12名科技与服务平台负责人,形成了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学术团队和学术梯队,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学院以2012年成功申办本科教育为契机,逐渐加大专业调整力度,至“十二五”末,本科招生专业达到18个,专科招生专业调整为24个。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确立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特点,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院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奖励,分两个批次批准立项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9项,一般项目32项;奖励优秀教材44部,优秀教学研究论文153篇。选拔青年教师参加自治区第八、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取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5.科学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学院把提升科研能力作为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设立了多种科研专项经费,为科研项目申报、平台建设、科技奖励提供了有力保障。科研立项大幅增长,项目层次明显提升。学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09项,是“十一五”期间完成立项的4倍,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双零的突破。取得“现代肉羊场生产管理系统”、“绵羊基因组注释数据库软件”和“中国大学校训数据库软件”等知识产权12项,实现了我院建校以来知识产权申报零的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选派区、市两级科技特派员16名(18人次)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学院科技人员参与研究开发的“向日葵三植”、“巴美肉羊胚胎移植”、“肉羊同期发情与多胚胎繁育”等技术在巴彦淖尔市和其他省市进行转化与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3年,我院被批准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在自治区本科教育平台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6.合作办学实现新突破,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十二五”期间,学院在重点开拓巴彦淖尔市及周边地区就业市场的同时,与区内外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大力拓展京津冀、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现建成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4家。与东方领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协议”,与富川公司、圣牧高科有限公司等市内有影响力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此外,学院还与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波兰热舒夫信息技术与管理大学初步达成了校际合作、对口交流协议。学院形成和完善了“以校内大型双选会为主体,企业地方专场招聘会为延伸,网上就业市场为载体,就业基地为依托”的就业市场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双选平台。“十二五”期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在全区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多次受到自治区表彰。7.坚持特色管理模式,学生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探索和实践“三自一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院开辟了河套星空、微河大、微校园等网络教育阵地,积极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诚信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努力打造精品社团,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学生社团已发展到56个。学院进一步完善帮扶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及自治区资助政策,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做好安全和防范工作,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学生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区先进单位。8.持续加大办学基本条件投入,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期间,学院对照本科学校的建设标准和专业发展方向,不断购置和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建成了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巴彦淖尔分中心,并面向全校教师开放。建成了统一的校园数字化平台和多个应用系统,对校园网实施了安全保护措施,实现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数字图书馆初步建成,校园网继续延伸建设,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入,后勤保障更加有力,办学环境更加优化,在安全保卫、师生餐饮、环境整治、网络管理等方面,切实加强综合治理,为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和谐平安的环境。至“十二五”末,学院各类图书(含电子读物)藏量达95.84万册,实验(实训)室总数达165间,多媒体教室达117间,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到6100余万元,办学基本条件进一步改善。在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位于巴彦淖尔市双河区占地1146亩的新校区已开工建设,预计“十三五”初期投入使用。9.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办学,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十二五”期间,制定了《河套学院章程》,学院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得以保障。学院不断完善民主管理运行机制,扎实推进党务、校务、信息公开,全面发挥工会、团委、各民主党派、学术委员会在学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院领导接待日和联系基层制度,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工作机制,畅通师生员工表达渠道。召开了河套学院一届一次和一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教职工代表的161件提案进行了认真梳理、归类,共立案57件,督促责任部门进行了认真的落实。学院努力提高教职工待遇,每年为教职工进行体检,不断提高教职工津贴。完善学生人身保险及申诉救济制度。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二)存在问题学院工作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要还有差距,应用型特色不够明显,办学趋同化的倾向还比较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梯队建设亟需加快;三是缺乏优势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水平不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够深入,实践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四是学科发展不均衡,学科之间的协同效应差,建设成果不足,学术积淀不够,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五是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少,领军人才缺乏,团队建设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有待进一步充实;六是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体系改革需进一步深化。行政人员比例、机构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岗位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七是河套文化的研究、大学精神的凝炼、大学文化的挖掘还需进一步创新;八是师德建设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九是从严治党各项任务的落实需进一步增强,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是实现学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诸多的内部和外部挑战。(一)机遇从国家发展战略看,随着国家改革的全面深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双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一流”等战略的实施,必将对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必将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学院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在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求得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从自治区发展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区加快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我区提出“6+7”产业结构、“5+1”重要抓手、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中俄蒙经济走廊、沿黄经济带等战略目标,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上提供新的要素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为学院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巴彦淖尔市发展看,我市提出“五化”协同发展,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抓好“五大基地”建设,实现“绿色崛起、赛过江南”的发展目标。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及中蒙俄经济走廊、京津冀协同发展、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协同发展等国家和自治区区域发展战略建设,主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增强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推动全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这将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要素的便捷流动,为学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办学机制拓宽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院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契
本文标题:河套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