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交通设计》复习题填空1.交通设计的涵义: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成果,运用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与环境协调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2.交通设计的目的是均衡路网饱和、提高交通安全与顺畅性、提高交通便捷性、寻求交通与坏境和谐、充分利用道路的空间资源与交通的时间资源。3.交通条件调查内容包括:交通流构成(流量、流向、车型)、交通安全条件、交通通行规则与管理条件等。4..新建道路的交通设计为原则性设计,即可预见性设计。使得道路在建成后即使发生问题时也可以通过较为方便的方法和措施对其做进一步的改善。5.平面交叉口的类型主要包括交叉口展宽及信号控制交叉口、没有让路标志或停车标志的优先控制交叉口、不设控制交叉口、环行交叉口、干路中心隔离带封闭,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交叉口不展宽及信号灯交叉口。6.交叉口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行空间、通行权及其通行规则,使交通流运行安全、有序,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7.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应根据进口道通行能力同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增加,进口道在大车比例很小时最小可取2.75m宽;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并按出口道总宽展宽;出口道每一车道宽不应小于3.5m;治理性交叉口,条件受限制时,出口车道数只可比上游进口道的直行车道数少一条;治理性交叉口出口道每一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25m。8.交叉口空间的交通组织应从内向外依次布置机动车的交通组织、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行人的交通组织、附属设施的设置,以保障各种交通流的合理通行空间。9.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中,对线形要求是: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直线);当采用曲线时,曲线半径应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对视距要求是:交叉口转角部分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于1.2m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设在交叉口附近的高架路或人行天桥桥墩及台阶,应做视距分析。10.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应根据进口道通行能力同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增加,进口道在大车比例很小时最小可取2.75m宽;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出口道每一车道宽不应小于3.5m;治理性2交叉口出口道每一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25m。11.综合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过路口时的通行权、先行权、占用权要求,平交路口非机动车放行方法有时间分离、空间分离法、时空分离、综合放行四种;其中空间分离法的非机动车交通的渠化设计方法主要有左转专用车道、右转专用车道、行人与自行车一体化。非机动车交通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进行(空间和时间)分离,不能分离,则(分道行驶);与机动车交通的(冲突点)尽量远离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冲突点;(2)使自行车以(较低)的速度有序地进入交叉口;(3)应尽量使自行车处于(危险状态)的时间减小到最少,当自行车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尽可能使(机动车驾驶员)知道自行车的行驶路线与方向;(4)如空间允许,对自行车暂停的地方应提供(实物隔离);即安全的停车位置。12.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的渠化设计方法有(左转弯专用车道)、(右转弯专用车道)、(左转自行车二次过街)、(停车线提前)、(行人与自行车一体化)五种。13.路段交通设计包括: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道设计、人行道设计和行人过街横道的设计,以及路段进出交通设计和路边停车设计等。14.路段进出交通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车辆进出便捷、减少对主线交通的干扰+。15.为使道路在随交通流发生变化时易于有效利用,推荐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或两块板,对于非机动车与行人放在一个平面上处理,通过绿化带与高差隔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通过柔性隔离非机动车与行人;机动车在另—层面单独处理,那么在交叉口处就自然的将自行车和行人作为一个慢行交通体来设计。16.交通标线应用标线明确路权,通行权,黄实线(无左侧通行权)白实线(无变换车道通行权)先行权而言,黄虚线(无左侧先行权)白虚线(无变换车道先行权)占用权而言,黄实线、白实线(无靠实线一侧停车的道路占用权)。机动车分道线用来分隔同向车流,当允许车辆并线或借道行驶时,用白虚线;当不允许车辆并线或借道行驶时,用白实线。17.行人过街横道大于15m(或机动车道达6条)时,应在过街横道中间设置行人驻足岛,其在横断面方向的宽度应大于1.5m。18.路段上人行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行人通行的安全性,畅通性,舒适性,根据行人的通行需求和人行道的可能通行能力2400人/(h*m),其最小宽度应≥31.5m。19.机动车分道线用来分隔同向车流,当允许车辆并线或借道行驶时,用白虚线;当不允许车辆并线或借道行驶时,用白实线。20.最佳周期Co,在指定的条件下,使车辆延误最小的信号周期;最短信号周期Cm,是指在一个周期内到达交叉口的车辆刚好全部通过的信号周期。21.交叉口交通控制信号的最大周期约束的影响因素有:排队车道长度、车流流量、流量比、排队长度修正系数。22.自由交织行驶的环形交叉口同信号控制交叉口不一样,不能通过增加进口道数或车道宽度或来提高通行能力;无信号控制的十字型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经验值为300pcu/h,当交通量超过此值时,有必要采取信号控制;按照先行原则,规定入环车辆让行环内车先行,或在环形交叉口进口道上设置停车标志的方法,把环道内的自由交织运行改为有组织的交织运行。23.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公交专用道分为三种设置形式:外侧型、内侧型、路中型。24.平面交叉口交通设计效益评价指标常用的有:通行能力及饱和度、延误及服务水平、行程时间、停车次数、停车率和油耗及排队长度等。25.(组合相位)就是在某相位结束前启动另一个相位的一股或多股车流;而(组合相位链)是在同一个组合相位组内部,能够代表整个组合相位组流程的几个相位组成的集合;(关键组合相位链)指在同一个组合相位组内部,流量比总和最大的组合相位链。26.行人过街横道应设在车辆驾驶员容易看清楚的位置,与(行人)的自然流向一致,并尽量与(车行道)垂直;人行横道宽度Wp(m)=(人行横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qp(p/h)/(1m宽人行横道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C实(p/h.m)。人行横道的宽度与过街行人数及信号显示时间相关,顺延干路的行人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综合题1.划图说明交叉口空间设计的范围与组成2.简述交叉口交通设计的内容;交叉口进口车道数的确定要考虑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其中供给和需求分别指什么?3.简述平交路口自行车放行方法,以正交的十字形交叉口为例,画图说明时空分离法中左转自行车交通设计的优缺点及其设计要点。4.画图说明交叉口左转车道设置方式。5.画图分析说明公交站迎面错开设置与背向错开设置的问题。6.指出下图交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画出正确的设计图。47.行人过街横道的设置示意图中说明a、b、c、d处的尺寸和意义。8.机动车、非机动车右转专用道的设计条件和要点是什么?9、进行道路交通设计时,需要调查哪些道路及其动态交通相关的基础资料?10、说明公交中途停靠站设置位置和类型的选择。11、快速公交(BusRapidtransit,BRT)的技术组成及应用模式有哪些?12、绘图说明路段公交专用道有哪些基本型式?各型式的优缺点有哪些?13、如何保障路段公交专用道的通行条件?14、开辟路段公交专用道的基本条件有哪些?15、说明下面交叉口进口公交专用导向车道a、b、c设置的特点?a、路段公交专用道直行公交专用进口道直行与左转交织区5b、c、16、指出下面左转、右转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的优缺点?17、绘图说明路段进出交通设计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方法。18、分析说明图示路段调头与人行横道的位置关系?画图说明路段人行横道上游、下游调头各自的适应性和优缺点。左转公交专用进口道右转公交专用进口道路段公交专用道路段公交专用道右转公交专用进口道路段公交专用道左转公交专用进口道北西南东路段公交专用道右转公交专用进口道设置不合理的转向公交进口道设置合理的转向公交进口道设置合理的转向公交进口道公交专用道主信号控制的停车线预信号控制的停车线右转车辆与公交车交织区域直行公交候驶区直行公交候驶区直行公交候驶区直行公交候驶区公交专用道直行与右转交织区直行公交专用进口道路段公交专用道619、说明下面图示非机动车道设计的适用条件?a、b、20、人行过街横道的设置原则是什么?21.画图说明港湾站的设置方法。22.在什么条件下十字型环形交叉口有必要采取信号控制?23.简述规则十字交叉口常规交通控制方案设计要点。24.请画图说明信号控制环形交叉口的信号灯的配置、停车线的种类有哪些特殊的考虑?25.画图说明四路环形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两步控制法”的设计方法。26.以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设计技术评价为例,谈谈其交通效益的评价方法。27.四个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相位序号如下,根据组合相位组等的定义,确定其组合相位组、指明其组合相位链,说明在何种条件下某组合相位链是关键组合相位链。(1)(2)7(3)(4)28.BRT的组成要素有哪些?29.枢纽交通细化设计包括哪些内容?30.交叉口交通安全设计包括哪些内容?31.路段交通宁静化设计有哪些方法?
本文标题:交通设计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1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