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之五河西走廊制种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甘肃省农牧厅二○○四年九月规划审定首席专家:尚勋武规划编制技术负责:马思源执笔:石生岳李友强修订:种植业管理处规划组织编写:发展计划与市场信息处1目录一、河西走廊种业发展现状…………………………………………1(一)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二)存在的主要问题………………………………………………4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6(一)市场前景分析…………………………………………………6(二)竞争力分析……………………………………………………6三、发展思路与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发展目标………………………………………………………8四、优势区域布局……………………………………………………9(一)基本情况………………………………………………………9(二)发展目标和重点区域………………………………………11五、主要建设项目…………………………………………………12(一)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12(二)甘肃省国家级农作物改良、研究、培训中心……………13(三)甘肃省种子生产基地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分中心和区域站建设……………………………………………………………14(四)建设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15(五)甘肃种业信息网建设………………………………………15(六)种子生产基地建设…………………………………………162(七)西北种子贸易中心建设……………………………………17六、计划进展………………………………………………………17七、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18(一)投资估算……………………………………………………18(二)效益分析……………………………………………………18八、保证措施与政策建议…………………………………………19(一)加强组织协调和政府引导…………………………………19(二)加强基地规范化管理………………………………………21(三)加强制度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21(四)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22(五)组织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机制……………………………23附表1甘肃河西走廊制种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表2甘肃河西走廊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表3甘肃河西走廊瓜菜花卉种子生产基地规划表4甘肃河西走廊优质春小麦种子生产基地规划表5甘肃河西走廊优质啤酒大麦种子生产基地规划表6甘肃河西走廊优质双低春油菜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表7甘肃河西走廊优质牧草种子基地建设规划表8甘肃河西走廊优质棉花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表9甘肃河西走廊加工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表附图甘肃河西走廊制种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1甘肃省河西走廊制种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九五”以来,我省以建成全国主要的农作物制种基地和外向型种子加工中心为目标,以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种子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02年,全省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239.45万亩,产种约9.7亿公斤。其中玉米制种面积达到了93.8万亩,产种3.8亿公斤,占到全国用种量的一半以上,目前我省已发展成为全国农作物种子生产大省。河西走廊地处我省的西端,辖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五市,属干旱绿洲农业经济区,光热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便利,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玉米、瓜菜、花卉等农作物种子的生产面积占到全省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的90%以上,是我省最大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河西走廊五市把大力发展种子产业作为加快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了河西走廊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甘肃种子产业持续发展的步伐,做大做强优势种子产业,经充分考察论证,现制定出河西走廊种子产业发展规划。一、河西走廊种业发展现状河西走廊具有天然隔离条件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病虫危害轻、灌溉条件良好的种子生产优势,从80年代2初开始,种子部门抓住机遇,开展了对外合作制种业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1、种子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实施“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我省种子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玉米制种平均亩产由1996年的310公斤,提高到2002年的390公斤;瓜菜制种平均亩产由1996年的22公斤,提高到2002年的30公斤;小麦繁种平均亩产由1996年的370公斤,提高到2002年的420公斤;马铃薯繁种平均亩产由1996年的1800公斤,提高到2002年的2000公斤。2、种子生产基地规模扩大。玉米种子生产由1996年的7万多亩发展到2001年的38万亩,2002年猛增到93万亩,是1996年玉米种子生产面积的13倍多,生产种子约3.8亿公斤,约占全国玉米用种量50%,其中外调量达到3.2亿公斤,主要销往河南、山东、吉林、辽宁、山西、陕西等20多个省区。省内种子企业与这些省区的100多家种子、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了制种业务关系。2002年河西走廊瓜类、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制种面积7万多亩,其中对外制种面积达4万多亩,生产的瓜类、蔬菜和花卉种子商品性好,远销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种子100万公斤以上,有20多家国内公司在河西走廊建立了种子加工中心和稳定的制种基地。经过多年实践,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种子生产基地基本建3成。如以张掖市为主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酒泉市为主的对外(省外、国外)瓜菜、花卉制种基地,以酒泉市为主的牧草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初步形成,一批种子龙头企业在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种子生产技术骨干和种子科技示范户。3、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一是“九五”种子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为改变落后的种子产业基础设施夯实了基础,农业部玉米种子质量监测中心(兰州)已顺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农业部机构审查认可评审,标志着我省的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工作步入了全国先进行列,甘肃省国家级原种场、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国家级区试站等项目的建成,使我省原种生产、种子贮备和新品种区试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二是种子企业自有资金及省外资金的注入,改善了我省种子产业基础设施,“九五”期间我省建成成套种子生产加工线10条以上,在此基础上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及省外大的集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种子加工中心的建设,2002年在张掖、酒泉、武威三市新建加工中心的有敦煌种业、金张掖集团、甘肃省种子公司、襄樊正大公司、中种集团张掖公司、酒泉丰乐种业、临泽绿源公司、登丰种业、登海集团等16家,一期投资超过2亿元。2003年底全省拥有成套种子加工线30条以上,年加工能力达5亿公斤左右。种子工程项目的完成及种子加工中心的建设,为我省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4、种子质量全面提高。4《种子法》颁布后,我省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积极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和检验队伍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部省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为龙头、市级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为主体、县级“标准化种子检验室”为基础的种子质检体系。通过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开展种子质量年活动、狠抓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落实、完善田间档案制度、加强亲本和原种的提纯、省市县三级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等一系列质量监督管理措施,使种子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近几年我省玉米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5、种子企业逐步壮大。过去,我省种子企业大多规模小、数量多。《种子法》实施以后,通过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种子企业加快了体制改革步伐,武威、酒泉、张掖等地一批有实力的种子企业进行了内部体制改革,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开发、股份合作等方式,组建了敦煌种业、金张掖种业、武禾种业、酒泉丰乐、飞天种业、临泽奥瑞金、绿源种业、正德种业等股份制集团公司,推动了种子科研、生产、经营集团化的发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河西走廊种子产业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较薄弱。突出表现为科研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育繁销一体化的格局尚未形成,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与5企业联合,在现阶段虽说是一种较理想的过渡方式,但由于体制原因,产权、人权、财权的剥离存在困难,难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销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因而种子企业普遍势力较弱,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2、生产基地建设不适应种子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目前河西走廊种子生产基地没有实行划片管理,基地较分散,各企业哄抢基地现象时有发生,基地落实难和基地管理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影响着种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大部分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较差,人为可控能力不强,与种子专业化生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3、企业改革滞后,龙头企业少,缺乏市场竞争力。一是一些企业尤其是国有种子公司运行机制不灵活、依附性强、受行政约束大,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缺乏组建大型种业集团的体制基础;二是种子企业自身改革改制不到位,多数种子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不适应种子产业多元化、一体化、集团化、国际化竞争和发展的要求;三是多数种子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差。4、种子仓储设施少,储备能力低。由于种子生产季节性强,调运时间比较集中,加之河西走廊深居内陆,与东部省份相距较远,铁路、公路运输距离较长,种子收获后集中大量外调给铁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这就需要足够的仓储设施予以缓解。而从河西走廊各种子企业目前的仓储条件看,远不能满足种子储藏的需求。65、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市县种子管理站检验设备及监督、检测手段落后,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困难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河西走廊种业的进一步发展。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一)市场前景分析目前世界每年玉米播种面积20亿亩,瓜菜5.5亿亩,甜菜1.1亿亩,油葵3.1亿亩,棉花5.1亿亩;年需玉米种子84亿公斤,瓜菜种子5546.9万公斤,甜菜种子1.1亿公斤,油葵种子1.55亿公斤,棉花种子20.3亿公斤,总需求量很大。而从生产区域来看,这些种子大部分在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生产。从我国农作物种子需求量分析来看,我国每年玉米播种面积约3亿亩,年需种量8亿公斤左右,瓜菜年播种面积1.8亿亩,需种量1800万公斤。棉花年播种面积7500万亩,需种量4亿公斤左右。国内种子市场需求量大,而我省的玉米制种产量又是全国玉米种子需求量的1/2,我省生产的瓜类、蔬菜和花卉种子远销美、意、德、英、法、日、韩、荷兰、以色列、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欧美及东南亚的16个国家和地区,有很好的声誉,因而在我省大力发展制种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二)竞争力分析由于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的玉米杂交种销往河南、山东、吉林、辽宁、山西、陕西等20多个省区,年销售种子3亿多公斤,已与20多个省区的100多家种子、科研、教学单位建立7了长期的繁制种业务关系,生产的玉米杂交种子每公斤比其他省份高出0.2~0.4元,种子销路前景看好。河西走廊具有良好的农作物繁制种的自然优势,目前繁制的各类农作物品种已达40多种,除玉米制种外,生产的啤酒大麦可与进口大麦相媲美,生产的瓜类、蔬菜和花卉种子商品性好,种子远销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种子80万公斤,已与国外的20多家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制种关系;新兴起的棉花、牧草制种产业,已引起国内外种业界的高度关注,将成为我省又一个制种业的新亮点。三、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抓住种子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利用河西良好的制种资源,面向国内外市场,整合种业资源,依托现代科技,以市场
本文标题:河西走廊优势制种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