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改进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
改进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结构与工作原理说课衡水市职教中心焦志猛教学目标1、掌握改进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的类型及特点。2、理解改进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控制原理。3、基本掌握改进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4、掌握改进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正确的拆装、检查方法、步骤和要求。学生分析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较差,理论分析理解能力很弱,对纯理论的说教很不感兴趣也难以理解,但是对自动变速器技术中简单的原理、概念、元件还是有一些了解,而且他们爱“动手”,能动手,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同时在教法学法设计的时候注意对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以项目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驱动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突出以应用为主线,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注重授课内容的实用性,摒弃传统的烦琐计算。以岗位职业能力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项目分析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做”引导法启发、互动教学法评价反馈法自主学习法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结合产品实物、模具配件讲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动作过程可视化教学手段基于企业模式教学环境的职业技术教育以项目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驱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教学课堂采用实践教学法。基于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特色与创新改进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结构与工作原理改进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结构•改进辛普森式行星齿轮机构主要由前齿圈/后行星架(注:下面所有图示均为左前右后)和前行星架/后齿圈组成。前内齿圈与后行星架通过圆周上的齿形联接在一起。换挡执行元件的布置与定义R挡动力传递路线倒挡离合器C3结合,驱动后太阳轮;低速挡和倒挡制动器B1结合,固定后排行星架;后排内齿圈/前排行星架反向减速输出。1挡动力传递路线前进挡离合器C1结合,驱动前太阳轮;低速挡、倒挡制动器B1结合,固定前圈后架,前架后圈同向减速输出动力,2挡传动路线前进挡离合器C1结合,驱动前太阳轮;2~4挡制动器B2结合,固定后太阳轮,前架后圈同向减速输出动力。3挡传动路线•前进挡离合器C1结合,驱动前太阳轮;•3~4挡离合器C2结合,驱动前圈后架,•由于太阳轮与齿圈同时被驱动,该机构同向等速旋,为直接挡。4挡传递路线3~4挡离合器C2结合,驱动前圈后架:2~4挡制动器B2结合,固定后太阳轮:前架后圈同向超速输出。若定义如下:前太阳轮转速:n1后太阳轮转速:n4前齿圈转速:n2后齿圈转速:n5前行星架转速:n3后行星架转速:n6前齿圈齿数/前太阳轮齿数:α后齿圈齿数/后太阳轮齿数:βi=n4n5=-βR挡传动比:i=n1n3=1+α1挡传动比:i=n1n3=1+α+β1+β2挡传动比:i=n6n5=β1+β4挡传动比:i=13挡传动比:换挡执行元件在不同挡们时的工作状态挡位前进挡离合器C13~4挡离合器C2直接挡、倒挡离合器C3低速挡、倒挡制动器B12~4挡制动器B2RXX1XX2XX3XX4XX该任务是本课题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既以前两个任务为基础,又锻炼了学生分析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考虑到学生基础和理解程度的差异,本环节要求小组分析总结,为了避免学生在讨论中的“偷懒”现象,用“任务书”来反应不同基础学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分阶段答疑、解惑,帮其扫除障碍。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设计思想组织形式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项目为导向,以典型任务为主,设立课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的能力。考核评价开发试题库,出题原则倡导“根据原理分析实际,根据实际寻找原理”。在考试内容上减少死题,增加活题;在实体内容上分为两部分:课上内容占70%,课外内容占30%(课程相关内容的讨论及课外作业)。以期末考试、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及课堂提问)等综合考核学生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听得懂!有意思!”“老师能用通俗实例讲透课程的内容!”教学效果
本文标题:改进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3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