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1总固体量:把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小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2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3凯氏氮(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凯氏氮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污水在进行生物法处理时,氮营养是否充足的依据。4油脂在污水中存在的物理形态有5种:①漂浮油,静水时能上浮至液面,形成油膜,约占油脂总量的60%~80%;②机械分散态油,油粒直径大于5μm,较稳定地分散在污水中,油-水界面间不存在表面活性剂;③乳化油,油粒直径也大干5μm,但在油-水界曲间存在表面活性剂,因此更为稳定;④附着油,即附着在悬浮团体表面的油;⑤溶解油,包括溶解于水及油粒直径小于5μm的油珠。①、②、③、④类油脂—般可用隔油、气浮或沉淀等物理方法去除,⑤类油主要可用生物法或气浮法去除。10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1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12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最大允许的污染负荷量,又称水体纳污能力。13污水处理的基本力法:就是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14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修整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15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也属于污水自然处理范畴,就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16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放到土壤经常处于水饱和状态而且生长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植物的沼泽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联合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17深度处理:当污水处理的出流标准是某些特定的污染物时,则处理工艺常称为深度处理。18活性污泥(两种表述)概念一: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在污水中即形成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体就是称为“活性污泥”的生物污泥。概念二: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活性污泥上栖息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微生物群体。在微生物群体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只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的活力,故此称之为“活性污泥”。19活性污泥的能含量:有机物量(F)与微生物量(M)的比值(F/M).20微生物的代谢:存活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断地从其周围的环境中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加以摄取、吸收。21活性污泥处理技术,是通过采取—系列人工强化、控制的技术措施,使活性污泥微生物所具有的.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为主体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污水净化目的的生物工程技术。2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23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液体浓度MLVSS: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24污泥容积指数SVI简称“污泥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25污泥沉降比SV: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以%表示。26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之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间”,即:27BOD—污泥负荷(Ns):所表示的是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1d)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28容积负荷(Nv)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1天)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BOD)物量。29活性污泥法:是采取人工措施,创造适宜条件,强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加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30生物膜法的实质: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31生物膜:附着生长在固体状材料表面的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膜状生物聚集体。32生物滤池:是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法。33脱氮新理论基本原理:先将氨氮部分氧化成亚硝酸盐氮,控制NH4+与NO2-比例为1:1,然后通过厌氧氨氧化作为反硝化实现脱氮的目的。污水的分类1生活污水:日常生活中被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2工业废水①生产污水:污染重,生产中被原料污染的废水②生产废水:污染轻,未被直接污染的废水。3初降雨水:被空气地面污染物污染的废水。氧垂曲线:污水排水水体后,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当耗氧速率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势;当耗氧速率=复氧速率时,为溶解氧曲线最低点,即临界亏氧点或氧垂点;当耗氧速率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势氧垂曲线方程的工程意义:(1)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以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的最大限量。(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位置以及到达时间,以此制定河流水体防护措施。水处理技术的分类: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悬浮状态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能完成一级处理要求。BOD一般可以去除30%左右。(格栅,沉砂池,初沉池)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即BOD、COD物质),去除率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生化处理)三级处理: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磷和氮等可溶性无机物。几种沉淀池的比较:1平流式沉淀池:体积大,水流均匀分布,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适用于有足够空间的处理厂,也可作二次沉淀池;2辐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过水管设在池中心,流出槽设在池子四周,。因中心导流筒内的流速较大,可达到100mm/s,当作为二次沉淀池用时,活性污泥在中心导流筒内难以絮凝,并且这股水流向下流动时的动能较大,易冲击池底沉泥,池的容积利用系数也较小(约48%)。3向心辐流式沉淀池:流入区设在池周边,流出槽设在沉淀池中心部位或设在沉淀池的周边,由于进、出水的这—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普通辐流式沉淀他的缺点。沉淀区,向心()cVXdX辐流式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可高于普通辐流式的2倍,则其体积要比普通辐流沉淀池小得多。4竖流式沉淀池:池径较小,一般采用4~7m,不大于10m,比较平流与辐流式池,去除率少,但若颗粒具有絮凝性能,则由于水流向上,带着微颗粒在上升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促进絮凝,颗粒变大,沉速随之增大,又有被去除的可能,故竖流式沉淀池作为二次沉淀池是可行的。竖流式沉淀池的池深较深.故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5斜板(管)沉淀池:具有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放常用于①已有的污水处理厂挖潜或扩大处理能力时采用;②当受到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的限制时,作为初次沉淀池用。6斜板(管)沉淀池不宜于作为二次沉淀池,原因是:活性污泥的粘度较大,容易粘附在斜板(管)上,影响沉淀效果甚至可能堵塞斜板(管)。同时,在厌氧的情况下,经厌氧消化产生的气体上升时会干扰污泥的沉淀,并把从板(管)上脱落下来的污泥带至水面结成污泥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1活性污泥:污水通气一段时间后,形成一种由大量微生物群体构成的易于沉淀的絮凝体。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体。2基本流程:污水→格栅→泵站→沉砂池→初沉池→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消毒(1)曝气池: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场所。(2)二沉池:泥水分离。(3)污泥回流:确保曝气池内生物量稳定。(4)曝气: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同时起到搅拌混合作用。试述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反应或净化:指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是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作用的综合,其机理如下:(1)初期吸附:活性污泥有着很大的表面积,午睡中呈悬浮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即被活性污泥所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这一过程进行较快,能够在30min内完成,污水BOD的去除率可达70%,一般处于饥饿状态的内源呼吸期的微生物,其“活性最强”,吸附能力也强。被吸附在微生物细胞表面的有机物,在经过数小时的曝气后,才能后相继地摄入微生物体内,因此,被初期吸附去除的有机物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2)微生物的代谢:存活在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不断地从其周围环境中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加以摄取吸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被吸附在有大量微生物气息的活性污泥表面,并与微生物细胞表面接触,微生物透膜酶的催化作用下,透过细胞壁进入生物体细胞内,小分子的有机物能够直接透过细胞壁进入微生物体内,而如淀粉、蛋白质的大分子有机物,则必须在细胞外酶——水解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小分子后再为微生物摄入细胞内。摄入细胞内的物质一部分被氧化成无机物质并为自身合成作用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被微生物用于合成新细胞,即合成代谢,合成的自身物质在内源呼吸期一部分被分解还有一部分作为内源呼吸期残留物。4各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特点和不足1、传统活性污泥法a、经历了起端的吸附和不断的代谢过程。b、微生物经历了由对数期至内源呼吸期。c、有机物,迅速降低,但之后变化不大,总去除率90%左右。d、需氧量由大逐步越少。存在不足:曝气池首端有机负荷大,需氧量大,而实际供氧难于满足此要求。使首端供氧不足,末端供氧出现富裕,需采用渐减试供氧。2、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a、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使负荷及需氧趋于均衡,利于生物讲解,降低能耗。B、混合液中污泥浓度逐步降低,减轻二次沉淀池负荷,利于固废分离。C、污水均匀分散地进入,增强了系统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3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a、提高污泥活性,使其充分代谢。B、再生池不另行设置,而是讲0Pt00100udPu曝气池的一部分再生池。C、处理效果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近,BOD去除率90%以上。4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a、将吸附与代谢过程分2个池或2段b、由于再生池只对活性污泥曝气,减少了池容c、由于吸附段池容较小,泥水接触时间短,出水BOD去除率一般小于90%。5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工艺特点:负荷低曝气时间长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且稳定,污泥不需要消化处理,工艺也不需要设初沉池。不足:池容大负荷小曝气量大投资与运行费用高。6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工艺特点:构筑物与普通活性污泥法以及吸附再生工艺相同,但其停留时间短,BOD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不足:BOD去除率不高出水水质不达标。7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a、污泥进入曝气池后迅速被稀释混匀,水质水量变化对系统影响小。B、由于水质在各处相同,因而各处微生物群体与组成相同,讲解工况相同。C、需氧速度均衡,动力消耗略省。不足:池内未有污染物浓度、微生物浓度与种群的梯度或链群,导致微生物的有机物降解动力低下,易出现污泥膨胀8.多级活性污泥法:当进水有机污染物浓度很高时采用此工艺。优点:a污水处理单元串联,b负荷高,且抗冲击负荷,二级负荷低。C各种污泥Qc不同,微生物种群各异。不足:投资运行费用高,管理麻烦论述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与推流式曝气池相比有哪些优缺点。1完全混合式曝气池工艺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因为曝气池的污水很快被池内存在的混合液所稀释、均化,使原污水对活性污泥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2完全混合时曝气池负荷率高于高于推流式曝气池。因为前者污水在曝气池内均匀分布,F/M值在池内各个部分相等,各个部分有机物降解状况相同。所以通过对F/M值得调整,将整个曝气池的工况控制在最佳条件是活
本文标题:水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4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