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内容一、脑血管疾病分类二、脑梗死概述三、脑梗死的护理1、颈内动脉系统: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叶)的血液2、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及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脑的血液供应3、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的构成及意义由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使两半球及两个供血动脉系统间的血供相互代偿。常见病多发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CVD脑血管疾病我国脑血管疾病现状发病率185—219/10万患病率719—745.6/10万死亡率116—142/10万男:女比例1.3—1.7:1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45岁后增长明显,65岁以上人群增长更显著,75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岁组5—8倍。发病率与环境、饮食习惯和气候等因素有关我国脑卒中总体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纬度每增高5度,脑卒中发病率增加64.0/10万,死亡率增加6.6/10万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冬季多于夏季,由于各地气温,气压温度不同脑梗死概述定义: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指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软化,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概述一、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高血压常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并存,两者相互影响。2.脑动脉炎:细菌、病毒、药物等导致。3.其他:如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等。(一)脑血栓形成的病因血栓形成脑血管血流中断脑缺血、缺氧脑坏死或软化功能障碍(二)脑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三)脑血栓形成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影区(缺血半暗带)组成。经积极治疗、康复,缺血半影区的损伤是可逆。但较长时间(超过6h)不恢复脑血流供应,缺血半影区内细胞也将死亡。中心坏死区缺血半影区二、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1.常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发病。部分病人有TIA病史。2.发展缓慢,1-3天达到高峰。3.多数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颅高压情况比较少见。(一)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特点1.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主要影响内囊区供血,导致“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2.颈内动脉闭塞症状:大脑中动脉闭塞症状,病灶侧单眼一过性黑矇,颈动脉搏动减弱等。(二)脑血栓形成的神经系统表现(二)脑血栓形成的神经系统表现3.椎一基底动脉闭塞症状: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复视、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眩晕、呕吐、共济失调。三、脑血栓形成的检查及诊断1.CT★:最常用的检查。2.MRI:能在发病数小时内确定病灶。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痉挛等有帮助。4.其他:血、尿常规,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可提示目前存在的危险因素。(一)脑血栓形成的检查发病24h内CT显示正常(可排除脑出血);24h后显示低密度病灶,提示脑组织已变性、坏死CT显示(二)脑血栓形成的诊断要点多在静态下发病症状逐渐加重有神经定位体征一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四、脑血栓形成的治疗要点1.超早期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2.抗凝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速必凝)、华法林等。3.抗血小板聚集:阿斯匹林肠溶片、氢氯吡咯雷片等。4.活血化淤:丹参、川芎嗪、葛根素等。5.改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脑血栓形成治疗脑血栓形成治疗6.控制血压、血管扩张剂:除非血压过高,一般急性期不用降压药。7.大面积脑梗死处理:立即降颅压,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维持呼吸功能;进行心电监护。8.外科治疗、高压氧舱治疗等。脑栓塞概述脑栓塞指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使某些脑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一、脑栓塞病因和发病机制根据脑栓塞栓子来源不同分为1.心源性★: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中心房纤颤更为常见。2.非心源性:如癌细胞栓子、脂肪栓子等。3.来源不明性(一)脑栓塞的病因外来栓子堵塞脑动脉阻断脑血流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二)脑栓塞的发病机制二、脑栓塞的临床表现★1.通常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2.发病过程快,数秒至数分钟内发展到高峰,是发病最急的脑卒中。3.多数病人神志清楚、伴有局限性抽搐。(一)脑栓塞的临床表现特点(二)脑栓塞的神经系统表现栓塞的大脑动脉不同,神经系统表现不同。神经系统表现与脑血栓形成相似。(三)脑栓塞的原发病表现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手术、长骨骨折等。三.脑栓塞的检查及诊断1.CT及MRI:检查意义同脑血栓形成。2.其他:常规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证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心腔内附壁血栓。(一)脑栓塞的检查有心脏病史或栓子来源或其他脏器栓塞(二)脑栓塞的诊断要点常活动时骤然起病,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到高峰一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有神经定位体征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四、脑栓塞的治疗要点脑栓塞治疗1.同脑血栓形成治疗相似2.根据栓子性质分别进行处理。3.治疗原发病,预防栓子形成是防止脑栓塞的重要环节。脑梗死的护理诊断/问题★【护理诊断】躯体活动障碍★:与瘫痪或平衡障碍有关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语言沟通障碍:与意识障碍、语言中枢受损有关潜在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出血焦虑:与偏瘫、失语或担心医疗费用有关有废用性综合征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偏瘫、长期卧床有关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一】---躯体活动障碍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尊重病人;改善情绪;增强自理。【护理措施一】---躯体活动障碍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正确姿势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护理措施一】---躯体活动障碍肢体康复:康复应尽早进行,调动患者积极性,康复应与治疗并进,告知患者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安全护理:行走时要有人陪伴;应用床栏,留陪护;烦躁不安者适当约束,约束带下垫毛巾,松紧适宜,观察血运情况,定时松解,记录约束部位、时间,并严格交接班。•【护理措施一】---躯体活动障碍用药护理1)溶栓抗凝药物:严格把握适应症、禁忌症严格掌握剂量监测意识和血压、监测出凝血功能,防治出血倾向和颅内出血防治栓子脱落【护理措施一】---躯体活动障碍2)扩血管药物:副作用:头面部胀痛、颜面发红。血压降低监测血压缓慢滴注嘱病人或家属勿自行调节滴速【护理措施一】---躯体活动障碍3)利尿脱水药物:剂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防脱水过度致血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的损害。4)低分子右旋糖酐:增加脑部灌注,有颅内高压及心功能不全者禁用(皮试)【护理措施二】--吞咽困难饮食以清淡、少渣、软食为主,面包、馒头可蘸汁食用。饮水呛咳明显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或鼻饲。进食应抬高床头30—45°。进食前可先用冰水含漱或冰棉棒刺激咽喉部,以利食物和水的通过。通常在刺激4—5天至10天左右,吞咽困难症状可明显好转甚至消失。【护理措施三】--语言沟通障碍口腔操:教病人撅嘴、鼓腮、龇牙、弹舌等。舌运动:张大嘴,做舌的外伸后缩动作。语言训练:教病人学习发PA、TA、KA,先单个连贯重复,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三个音连在一起重复,每日重复训练多次,直到病人训练好为止。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与患者沟通,强化病人记忆。▲预防肺部感染▲预防尿路感染▲预防压疮▲预防口腔溃疡▲预防便秘根据所学基础护理学知识,提出如何预防这些并发症。【护理措施四】--预防并发症脑卒中预防一级预防适和人群二级预防适合人群有卒中倾向、尚无卒中病史的个体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已发生卒中或有TIA病史的个体预防脑卒中复发三级预防适合人群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病因预防,提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预防,发生后积极治疗康复治疗病人,男,55岁,昨日晨起发现左侧肢体麻木,中午开始不能活动。有高血压病史3年。查体:BP160/90mmHg,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左侧肢体偏瘫,左侧病理征阳性,左侧痛觉减退,双眼左侧偏盲。病例请回答下面问题:1.请问初步诊断是什么?2.怎样治疗、护理?病例问答1.诊断分析该病人在睡眠时发病,症状逐渐加重,有“三偏征”等神经定位体征,24h内症状未缓解,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故初步诊断:脑血栓形成。病例分析2、护理分析躯体活动障碍——立即进行早期康复干预,做好生活护理。饮食问题——给予相应饮食护理。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聚集药——观察有无出血情况。病情变化——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预防并发症护理。病例分析提问1、脑梗死主要护理诊断2、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护理诊断】躯体移动障碍★:与瘫痪或平衡障碍有关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语言沟通障碍:与意识障碍、语言中枢受损有关潜在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出血焦虑:与偏瘫、失语或担心医疗费用有关有废用性综合征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偏瘫、长期卧床有关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1、病因2、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治疗
本文标题:脑梗死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6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