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1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二零一四年十一月2目录目录……………………………………………………………1前言“十一五”时期发展概况………………………………2第一章资源禀赋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一、资源禀赋…………………………………………………9一、面临机遇…………………………………………………10二、面临挑战…………………………………………………12第二章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13一、指导思想…………………………………………………13一、基本原则…………………………………………………13二、总体思路…………………………………………………14四、发展战略…………………………………………………14第三章目标和任务…………………………………………16一、总体目标…………………………………………………16一、主要目标…………………………………………………16二、主要任务…………………………………………………17第四章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和重点项目……………………25一、重大文物保护工程………………………………………25一、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9第五章保障措施……………………………………………33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33二、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文物事业健康发展………………333三、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文物保护工程质量………………33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34五、加大文物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34第六章实施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最初稿)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文化遗产保护职责,进一步提升全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水平,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山东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本规划的规划期是2016-2020年。前言“十二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成就4“十二五”时期是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五年,也是全市文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博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山东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标志,全市文物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新跨越、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文博事业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文博事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文物“五纳入”工作稳步推进,文物行政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经费不断增加,博物馆、纪念馆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重大考古发现、文物保护工程、重要展览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大众的文物保护认知度越来越高,文博事业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文博事业发展社会效益明显。全市依托自身文物资源优势,积极弘扬传承历史文化,“十一五”期间,举办《**文物展》、《***文物展》、《全市文物精品大展》等各类展览***多个,对于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普及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青州龙兴寺出土佛教造像展》、《孔子文化展》等一系列展览先后在台湾等地展出,引起巨大轰动,成为我市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在“**文化年”、“**国家年”等对外交流活动中,我市文物展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外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和国际友人的热烈赞5扬,为宣传、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博事业的经济社会综合贡献效果显著。曲阜“三孔”、泰山、蓬莱阁、刘公岛、台儿庄大战纪念地等一大批博物馆和遗产地成为当地重要文化品牌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物旅游目的地游客数和收入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文博事业投入直接产出比例平均为10.58,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预计“十二五”期间,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投入产出比将保持在1:10以上,即对文物及博物馆事业的投入1元将带来10元以上的直接回报,这还不包括文化遗产对社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巨大贡献。表:“十一五期间山东文物事业投入及对经济拉动作用年份财政拨款(亿元)总投入(亿元)财政投入占GDP比重(PPM)文物业增加值(亿元)旅游业拉动值(亿元)文物资源对国民经济贡献投入产出比20061.1234.1641.893.041542.34945.3910.920071.9174.4561.722.164549.27751.4411.5420082.6175.2081.682.591158.71961.3111.7720094.0036.7291.994.317955.24859.568.8520104.9227.3201.253.046469.01372.059.84收入*文物系统旅游吸引力因子*旅游业增加值率;国民经济贡献=旅游业拉动值+文物业增加值。旅游吸引力因子逐年不同,取全国计算结果下限,旅游收入分境内及境外分别计算,入境旅游收入用当年汇率折算,旅游业增加值率取40%。数据来源:全国、山东文物业统计资料2006-2010,山东旅游统计年鉴2006-2011,中国文6化遗产事业蓝皮书2008-2010。计算结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山东文物资源质量较高,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文物系统管理效率较高。二、博物馆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全市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体系日益完善,安全设施得到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全面建成开放,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临淄、张店、高青等市(县)新建了综合性博物馆,5年间全市新建、改扩建博物馆60余座,160多个文物收藏单位的安全设施得到改善。目前全市5区3县和文物重点县(市、区)均建立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条件大为改善。全市各级各类各所有制博物馆185座,其中35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三级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前列,累计接待观众9400万人次;山东省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市启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工作,并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将参观博物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旅游推介项目。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27家,占总数的85%以上(不包括遗址博物馆)。表:“十一五”期间山东市博物馆机构数及参观人数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博物馆数量(个)126134149165185参观人数(万人)1135.41584.91755.72342.52648.57三、文物保护取得新成效大遗址保护工程全面启动。大运河“申遗”在完成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大运河(山东段)“申遗”总体规划,推荐列入预备名单的大运河山东段共6段河段、61个遗产点。齐国故城、两城镇、城子崖、大辛庄、鲁国故城、大汶口等大遗址先后完成规划工作,即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完成齐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发现鲁国长城、周代遗址、壕堑、烽燧等遗迹,编制了总体保护规划。台儿庄古城保护恢复工程取得初步成效,成为鲁南地区文化展示的一个新亮点,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情况得到较大改善。蓬莱水城、岱庙、颜庙、“三孔”、天柱山、烟台山等3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得到科学保护,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四、考古发掘成果丰硕以服务大局、配合重大基本建设为重点,五年来全市考古调查里程36700余公里,勘探面积4400多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19599平方米,实施了5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其中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大辛庄遗址发掘项目连续获得2008、2009、2010年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市累计共有16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位于全国前列。一些考古成果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史,社会反响巨大。如寿光边线王龙山文化城址和五莲丹土文化城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市史前城址考古的空8白;临淄后李文化和沂源扁扁洞遗存的发现,将我市新石器时代由7300年左右提前到约8500年至10000年左右;广饶付家遗址头盖骨考古发现,证明了5000年前大汶口人就可以成功开展复杂的人工开颅手术。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的发掘,揭露了世界已知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制盐作坊群,并把我国海盐制盐史前提到商代中期。五、文物依法行政工作稳步推进文物立法工作有序推进,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市人大重新颁布《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日照市、淄博市、诸城市、五莲县等市(县)也出台了有关文物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各地广泛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公安、海关、工商、司法、环保等部门密切合作,严厉打击文物盗掘、走私和文物违法行为,文物犯罪发案率逐年下降。不可移动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初步形成,田野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馆藏文物实现连续11年安全年,全市文物安全形势越来越好。专栏(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颁布施行历时六年,经过几十次修改、5次会签,《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条例》重点对《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进行补充、细化,突出了加强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委托执法、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的规定,其中有些规定在全国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中9尚属首次,具有“切合山东文物保护实际、突出重点、富于创新、法律责任明确、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工作、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六、文物保护基础工作进一步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市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万余处。馆藏珍贵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建立数字化的馆藏文物数据库,进一步摸清了全市馆藏文物家底。全市开展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保护标志、落实保护责任等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不断加强。相继启动文物基本单位普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建档、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调查、非文物系统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文物信息调查等工作,文物保护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干部培训、队伍建设、文物宣传等工作都有了新进步。临淄、曲阜、长清、平度、蓬莱、莒县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10第一章资源禀赋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资源禀赋山东文物资源丰富,文物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文物类型多样,史前文化底蕴丰富,后李遗址、北辛遗址、大汶口遗址分别是中国文化考古分类学上后李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商周至明清文物遗存众多,儒家文化更是独树一帜,不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也影响了中国及世界二千多年。山东不仅有以曲阜孔庙、泰安岱庙、蓬莱阁、济南灵岩寺、栖霞牟氏庄园、滨州魏氏庄园、聊城山陕会馆、潍坊十笏园为代表的古代建筑及古典园林;有以孔林、淄博殉马坑、曹植墓、苏禄王墓为代表古墓葬;还有丰富的历代摩崖石刻、石窟造像、军事遗址、古城遗址、古长城、宗教寺庙、府宅、殿堂、楼阁、古塔、传统街区、古商城、古航运设施、水下遗迹、革命纪念地等,基本涵盖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所有种类。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山东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万余处,其中,古遗迹11565处,古墓葬5778处,古建筑7082处,石窟寺及石刻692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17处。山东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泰山、“三孔”、齐长城);经过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7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37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馆藏文物150.2万件,三11级以上珍贵文物168677件,其中一级文物10626件,位居全国第一。山东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圣哲先贤,被
本文标题:淄博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7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