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64年初,毛泽东主席批示,我国众多国营工厂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要建立战略后方,反击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央确定在国防第三线的西南地区规划三道防线,进行以国防工业为重点的三线建设。为此,同年4月,国防科工委第九研究院首先内迁绵阳专区的梓潼县。1965年,当时的绵阳专区被列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是时绵阳、江油、安县、梓潼、遂宁、射洪、剑阁、青川、广元等县布局了一大批国防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此,绵阳地委、行署特成立了“三线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搬迁移民。凡有“三线建设”的县均新建制了工矿贸易公司,专门为三线建设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同年底,时任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就专程来攀枝花视察,听取三线建设的汇报。1966年,中央“三线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原国防部长彭德怀也到绵阳专区调研三线建设工作,并专程考察了龙凤水电站。1965年5月,中央决定国防科工委第九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绵阳专区建设科研基地。“两弹一星”把我们引进了我国向核武器进军的历史场景,让人又回到那难忘的日子:1958年,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隐姓埋名,先后带领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和1.5万余名共产党人,从天南海北来到“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金银滩”,建设中国第一个研制核武器的211基地,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历时6年后的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爆发出震惊世界的一声巨响!这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1965年后,除许多国防工业、科研院所陆续内迁绵阳外,清华大学分校、长城钢厂、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解放军十四航校、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西南应用磁学研究院、西南计算中心等也先后在绵阳、江油、安县落户,长虹电子厂、九州电器厂、华丰机器厂等三线企业也快速发展,使绵阳专区开始由农业型经济向现代军工电子基地、钢铁工业城市发展,首次改变了当地工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的落后局面。1983年9月,中央批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布局调整,将原分散在绵阳专区各县的科研院所集中建设,院总部从梓潼迁往绵阳。国防部长张爱萍专程到绵阳考察选址,确定在城区东北郊新建科学城。相继建设起特殊工艺区、特种试验区、科研设计区、工艺生产区、信息中心、计算中心、商业中心、科技馆等,象征科学城的雕塑——“原子之光”巍然耸立在广场中心,为现今中国唯一的绵阳科技城奠定了坚实基础。至今绵阳科技城引以自豪的正是拥有国家级的科研院所18家,拥有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7万人,拥有“两院”院士26名。这是绵阳科技城、智慧城的人才标志啊!绵阳跃进路:三线军工企业305(长虹)、203(九州)、204华丰、407(已倒闭)、404医院等都是1958建设成立的,下面红砖房就是绵阳城区跃进路上仅存的三线企业建筑,特色鲜明,典型的革命红色建筑!“三线”建设在绵阳的展开三线建设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党中央从备战的角度在西南、西北地区进行的以形成国家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大规模建设。1964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建议正式作出了三线建设的决定。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开始进行。中央将四川确定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绵阳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西北边缘是山高谷深的龙门山脉,向南地势渐次降低,形成四川盆地的盆周山区,很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布点的自然条件。全区19个县有近1000万人口,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十多年建设,区内交通随着宝成铁路的全线通车和地方公路建设的发展,得到很大改善,“一五”和“二五”期间,国家在绵阳安排了一大批大型骨干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加上物产资源丰富,是三线建设布点比较理想的地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1964年8月至1966年底,冶金部、一机部、四机部、核工业部、电力部、人民银行总行、铁道部、成都军区后勤部等所属一些重点建设单位先后在绵阳选定项目30个,其中复建2个(西南重机厂和东方电机厂)、扩建1个(江油发电厂)、地质勘探单位4个、新建23个,包括利用原江油钢铁厂旧址开建长城钢厂以及新建西南金属制品厂、曙光公司(即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东方汽轮机厂、0821基地配套生产炮瞄雷达的九厂一库一所和东河印制公司、3536厂、德阳至绵竹汉旺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宝成铁路罗妙真至二郎庙复线工程等,分别布点在江油、安县、北川、德阳、绵竹、广元、旺苍、剑阁、梓潼、射洪等10个县境内。这些项目大部分在1965年和1966年相继开工建设。之后,“文革”初又有绵阳跃进路四厂扩建以及在德阳新建耐火材料厂、玻璃纤维厂、树脂厂,在绵阳建东方绝缘材料厂、解放军第一四0九研究所(即今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解放军总字827部队的研究试验机构(即今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以及朝阳机械厂、普明机械厂。布点工作一直持续到1970年前后,累计在绵阳地区实施的“三线”建设项目近四十个。“三线”建设以如此浩大的规模在区内布点和迅即开建,给绵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机。为了配合、支援“三线”建设,1965年初,中共绵阳地委建立了绵阳专区支援重点建设领导小组,设专职办公室负责组织与协调。“三线”建设任务较重的绵阳、德阳、江油、广元等县也设立相应机构。1965年5月30日,中共绵阳地委专门发出、《关于做好支援重点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地区各级党委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增强国防力量做贡献。之后按规定陆续向各建设工程累计划出近5万亩土地,为工程项目修建公路200多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23.5公里,以及为安装输水管道、平整施工场地、修建简易住房等提供了大量辅助性劳动力。为解决迅速上马各重点工程对砖瓦、沙石的急需,仅1965年一年之中,全区通过突击兴建和扩建机制砖瓦厂,使全区机砖年生产能力由1964年末的3500万疋增加到1.36亿疋。同时,还积极恢复和发展农村副业砖瓦生产。1965年内最多时就有454座副业窑点火,从业人员达3500多人。在沙石供应上,积极组织城镇闲散劳力采挖,每年高峰时采挖人数均达五、六千人,仅1965年就生产沙石121万方,同时还供应三线工程建设所需抬杠、扁担等30余万根,箩筐、撮箕、柳条筐约40万件、挡围席10多万床,杂竹数百万斤,基本满足了各项目土建工程进度需求。三线建设初期,为保证“三线”建设工程建筑安装之需,国家还将冶金部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核工业部第二十三、二十四公司等几家大型建设工程公司迁驻绵阳境内。由于许多工程迅速开建,三线建设人口增势很猛。据专区“支重办”统计,至1965年6月末全区就新增6万多人,1966年则达15万多人,以后随新建项目陆续开工和施工规模逐步扩大,逐年又有所增加,加大了城镇蔬菜副食品供应的压力。全区迅即开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965年安排蔬菜种植计划8000多亩,比原规划净增5000亩,增播1.5倍。同时在绵阳、德阳等八县建立专业蔬菜队68个。1966年和1967年实播面积又逐年大幅增加,分别达到1.5万亩和2.15万亩,才基本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这些措施对于稳定“三线”建设队伍,保障工程建设进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绵阳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三线建设开局顺利。机用雷达厂、航空无线电仪表厂在中苏关系恶化,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的困难情况下,改由国家自行建设,终于1965年竣工投产,涪江有线电厂也于1966年5月建成。绵阳跃进路上的四个大型国防电子工业企业初建任务顺利完成。1966年末,广元0821系统的华昌机械厂和德阳东方电机厂初步建成投产,长城钢厂、西南重机厂等部分项目也开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长钢部分车间开始小批量生产。与此同时,一批物理、化学、电子、磁学、气动力等多学科高中级科研设计机构陆续内迁绵阳。1965年5月,中央批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绵阳建设科研基地,分布在安县、梓潼、剑阁共有15个项目;冬,四机部十一设计院内迁绵阳。稍后,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喷气发动机研究所(现名“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商业部四川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等研究设计机构先后在绵阳开始建设;1965年中央在部署三线建设时,北京清华大学也计划内迁绵阳,并在绵阳城郊开始建设,到70年代初改建分校。这批研究设计机构在绵阳的建立,使绵阳成为了全国重要的高科技研究基地。这条街道的名字说明了它的历史渊源,这条不长的街道上依次排列了电子部780厂(长虹)、783厂(九洲)、796厂(华丰)、730厂(灵通)及有关设计院、配套医院等单位。跃进路上的大部分企业是国家“一五”期间的建设项目,可以说跃进路奠定了绵阳今天的工业格局,这里是绵阳市工业文明的奠基地和发祥地
本文标题:三线建设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83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