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矿井地质试题一、填空题1、地质年代可分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元古代、太古代。2、矿井水的主要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地表水、老窑水。3、矿井地质构造分为单斜构造、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4、褶曲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它分为向斜和背斜两种形态。5、防治水害的基本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掘。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7、断层要素是用以描述断层空间形态特征的几何要素,主要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合线、断盘、断距等。8、矿井地质“三书”是采区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和回采地质说明书。9、矿井地质“三书”按其内容可分文字说明和图纸两部分。10、煤层按稳定性分类,可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和极不稳定煤层。11、煤层按倾角分类,可分为: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和急倾斜煤层。12、评价煤层稳定的指标为可采性指数和煤厚变异系数。13、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三种类型。14、根据断层两盘相对移动的方式,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和枢纽断层。15、处理综采工作面断层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硬过、跳采和超前处理断层。16、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指标有:比重和容重、孔隙度、吸水性、软化性和耐冻性。17、岩石的力学性质指标有: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与抗弯强度和坚固性。18、岩石按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19、煤层采空后上覆岩层岩移形成的三带分别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20、瓦斯在煤内赋存状态分为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21、煤层瓦斯含量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煤体内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之和。22、绝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数量。23、相对瓦斯涌出量指矿井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平均每产1吨煤的瓦斯涌出量。24、煤层的赋存特征一般用厚度、结构、倾角和稳定性表示。25、矿井地质勘探分为:矿井资源勘探、矿井补充勘探、生产地质勘探和专门工程勘探四种。26、矿井地质勘探的手段主要包括钻探、巷探和物探。27、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的断层,用断层面与煤层面交线的水平投影来表示,其中上盘断煤交线用点和线(─·─)、下盘断煤交线用叉和线(─×─)表示。28、根据岩层强度与垮落性,煤层顶板可分为:易冒落的松软顶板、中等冒落的顶板、难冒落的坚硬顶板、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和弱塑性弯曲的顶板五类。29、经井巷、硐室或钻孔揭露的煤层,一般应观测其结构、厚度、顶底板、煤质、含水性和产状。30、井田地形地质图是综合反映井田的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和地表情况的图件。231、井上下对照图是反映井下的采掘工程与地表的地形地物关系的图件。32、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33、煤层老顶来压按强度可分为不明显、明显、强烈、极强烈四个级别。34、井下防治水的措施有探、防、截、排、堵等。35、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36、达到矿井生产能力最先开采的采区称为首采区。37、根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石层,煤层可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38、煤层底板岩石可分为直接底和老底。39、根据冲蚀的早晚,分为同生冲蚀和后生冲蚀。40、同生冲蚀是指泥炭堆积过程中,在顶板未沉积之前所进行的冲蚀作用。41、后生冲蚀是在煤系沉积过程中所进行的冲蚀作用。42、煤层对比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志层对比法。43、岩层向上拱起,两侧岩层相背倾斜,称为背斜。44、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形褶曲,两侧岩层多为相向倾斜,称为向斜。45、断层的断距是指岩石断开后两盘移动的距离。46、矿井使用的地质剖面图按其表示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勘探线地质剖面图、采区地质剖面图和井筒、巷道地质剖面图。47、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是反映煤层产状变化和地质构造形态的图件。48、地质构造按其规模和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49、在井下探测陷落柱的主要方法有钻探、巷探和物探。50、生产矿井中的岩浆侵入体主要有两种产状:脉状岩墙和层状岩床。51、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是以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52、标志层指易于辨认,分布广泛且层位稳定的岩层或煤层。53、煤层厚度变化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两大类。54、煤的工业分析内容包括测定煤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55、煤的液化是指煤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通入氢气,使之变成液体燃料的过程。56、确定岩层层序是判断地质构造的基础。57、影响节理发育程度的因素是岩石性质、岩层厚度、局部应力的集中情况。58、断层面空间状态可以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59、陷落柱的柱体主要是由上覆岩层的岩石碎块组成。60、岩石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及其强度的大小。61、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界、系、统。6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变温层、恒温层和增温层。63、岩层的接触关系有三种,分别为: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64、煤中常见的裂隙有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两种。365、煤岩层对比图主要是反映井田范围内各煤层及标志层层位的对比情况,主要煤层的分布情况和稳定程度。66、节理是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67、根据节理的成因不同,可将节理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根据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节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68、在评定煤层厚度稳定性时,薄煤层以煤层可采性指数为主要指标,煤厚变异系数为辅助指标。69、在评定煤层厚度稳定性时,中厚及厚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要指标,煤层可采性指数为辅助指标。70、岩层产状的规则变化和岩层层序的对称重复是识别褶曲的两大标志。71、神东矿区的含煤地层属于侏罗纪延安组,包含五个煤组。72、自然界的岩石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类。73、图中OA的方位角是35º,OB的方位角是140º,A点坐标为:X=41330,Y=20550。74、矿井地质报告一般每8~10年修改一次,并报省(区)煤炭厅批准。二、单项选择题1、煤层顶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三种类型。在采煤过程中,(B)是顶板管理的重要部位。A、伪顶B、直接顶C、基本顶2、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为(A)。A、正断层B、逆断层C、平推断层3、倾角在5°以下的煤层为(B)煤层。A、缓倾斜B、近水平C、倾斜4、煤层按倾角可分为三类,其中缓倾斜煤层的倾角为(A)。A.5-25°B.25°-45°C.45°-90°5、瓦斯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为(C)。A、游离状态B、吸着状态C、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D、自由运动状态6、井下探放水应坚持(A)的原则。A、有疑必探,先探后掘B、有水必探,先探后掘C、有疑必探,边探边掘47、矿井瓦斯等级,是根据矿井(A)划分的。A、相对瓦斯涌出量B、相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C、绝对瓦斯涌出量D、相对瓦斯涌出量、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8、比例尺为1∶5000的图纸上,1cm等于水平距离(C)。A、500mB、100mC、50m9、煤炭自然发火的条件有三条,分别为:①有自燃倾向性的煤被开采后呈破碎状态,堆积厚度一般要大于0.4m;②有较好的蓄热条件;③有适量的通风供氧;只要满足(C),煤炭即可自燃。A、三条中的一项条件存在B、三条中的两项条件存在C、三项条件必须同时存在10、厚度为1.3-3.5米的煤层称(B)。A、薄煤层B、中厚煤层C、厚煤层11、煤的工业分析包括(C)A、水分、灰分、硫分、发热量B、水分、发热量、硫分、固定碳C、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12、下列(C)不是矿山压力作用下的力学现象,即矿山压力显现。A、围岩变形B、顶板下沉C、巷道壁滴水D、片帮、冒顶13、煤层直接顶稳定性分类以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为主要指标,分为(C)类。A、2B、3C、4D、514、(B)反映煤中有机质的性质,是最重要的煤质指标。A、灰分B、挥发分C、固定碳D、硫分15、煤的发热量在(B)大卡/公斤范围内属于中热值煤。A、6000~7000B、4500~6000C、3000~4500D、2000~300016、RQD为(C)%的岩体质量良好。A、30~50B、50~75C、75~90D、80~9017、自然界中地质构造的基本表现形式有(B)种。A、1B、2C、318、褶曲按形态分(B)种。A、1B、2C、319、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是(B)断层。5A、正B、逆C、平推20、工作面最好与主要裂隙方向(B)。A、平行B、斜交21、在剖面图上表现为层面凸起的弯曲是(B)。A、向斜B、背斜22、断层走向和煤(岩)层走向平行的为(C)断层。A、斜交B、倾向C、走向23、等高线间距大致相等,表明(B)。A、走向稳定B、倾角均匀C、单斜构造24、关于等高线的描述,以下(B)正确。A、与走向线垂直B、与走向线类似C、与走向线斜交25、褶曲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表现为等高线(C)。A、水平B、中断C、弯曲26、断层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表现为等高线(B)。A、连续B、中断C、弯曲27、煤层受力后产生断裂,并且断裂面两侧煤体发生了明显位移,此构造称为(B)。A、褶曲B、断层C、裂隙28、井上下对照图以(A)为底图。A、地形图B、等高线图C、平面图29、主要巷道平面图是反映(A)位置系统及其在空间的相互关系。A、巷道B、地面C、工作面30、凡是在矿井开拓、采掘过程中,渗入、滴入、淋入、流入、涌入和溃入井巷或采煤工作面的任何水源水,统称(B)。A、地表水B、矿井水C、老空水D、地下水31、(A)关于煤质指标的写法是正确的。A、水分M、灰分A、挥发分V、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YB、水分A、灰分V、挥发分Y、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MC、水分V、灰分Y、挥发分M、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AD、水分Y、灰分M、挥发分A、发热量Q、胶质层厚度V32、煤种的形成顺序为(B)。A、烟煤、无烟煤、褐煤B、褐煤、烟煤、无烟煤6C、烟煤、褐煤、无烟煤33、上述地形图是(A)A、山脊B、山谷34、上述地形图是(B)A、山脊B、山谷35、上述地形图是(A)A、山岗B、凹坑36、上述地形图是(B)A、山岗B、凹坑37、7上图为(B)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38、上图为(A)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39、在任意两等高线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AB为(B)A、高差B、平距C、斜长40、划分地层的单位从大到小为(B)。A、系、统、界B、界、系、统C、统、界、系41、划分地质时代的单位从大到小为(A)。A、代、纪、世B、纪、世、代C、世、纪、代42、褶曲弯曲度最大的点联成(D)A、轴面B、轴迹C、枢纽点D、枢纽线43、核部地层新、翼部地层老的褶曲是(B)A、背斜B、向斜C、地垒D、叠瓦状构造44、核部地层老、翼部地层新的褶曲是(A)A、背斜B、向斜C、地堑D、阶梯状构造45、M是煤质参数,它表示(B)A、灰分B、水分C、硫分D、固定碳46、V是煤质参数,它表示(D)A、灰分B、水分C、硫分D、挥发分47、S是煤质参数,它表示(C)A、灰分B、水分C、硫分D、固定碳48、为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的煤田地质勘探阶段是:(D)A、找煤B、普查C、详查D、精查49、寻找煤炭资源并对工作区有无进一步工作价值作出评价的煤田地质勘探阶段是:(A)A、找煤B、普查C、详查D、精查50、为矿区建设开发总体设计提供地质资料的煤田地质勘探阶段是:(C)A、找煤B、普查C、详查D、精查851、图中所示为某矿一巷道掘进揭露的构造,该构造为(A)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构造52、图中所示为某矿一巷道掘进揭露的构造,该构造为(B)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构造53、图中所示煤厚变化是(B)造成的。A、同生冲刷B、后生冲刷C、断层54、上图为(B)构造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A、单斜B、背斜C、向斜55、上图为(C)构造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A、单斜B、背斜C、向斜56、基岩顶界面高程等值线煤层底板等高线DCBA10601050104010301000990980970960950主回撤通道切眼X
本文标题:矿井地质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9752 .html